电脑骨伤愈合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8-12李艳
李艳
九江市中医医院 (江西九江 3320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腰酸背痛、双下肢放射痛[1]。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术式,但术后仍需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常规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帮助患者培养健康行为,进行日常功能训练,脊柱稳定性改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电脑骨伤愈合仪利用脉冲电磁场对患处进行刺激,加速血液微循环,达到活血止痛、促进水肿吸收、抑制炎性反应、加快骨愈合的效果。康复护理以康复医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机体功能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电脑骨伤愈合仪联合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4~68岁,平均(46.71±5.22)岁;病程3~50 d,平均(26.39±2.49)d;L3-5椎间盘突出29例,L5-S1椎间盘突出27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平均(46.78±5.31)岁;病程4~50 d,平均(26.40±2.51)d;L3-5椎间盘突出28例,L5-S1椎间盘突出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骨质增生明显,且合并严重腰椎管狭窄;有精神疾病史或意识障碍;患有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康复训练指导包括飞燕式与拱桥式,每组动作30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脑骨伤愈合仪(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ST-IH)联合康复护理。(1)电脑骨伤愈合仪治疗:清洁腰椎部位皮肤,张开愈合仪耦合器并置于患处,保证患处处于磁场中心;选择磁场方式为聚磁,使用弹力绷带妥善固定耦合器,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选择磁场强度,由低挡位逐渐增加挡位,30 min/次,2次/d,10 d为一个周期。(2)康复护理:采用间歇牵引的方式进行腰椎牵引,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固定带固定胸部与骨盆,每牵引4 min休息1 min,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40%~90%,逐渐减轻牵引力,以患者感受舒适为宜,30 min/次,1次/d,10 d为一个护理周期;指导患者术后于硬板床上卧床静养,轻微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活动方法包括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运动等。四头肌静止收缩方法为指导患者收缩双腿四头肌5 s后放松,停10 s后继续,重复10次;踝关节运动方法为做踝关节背伸、屈曲各5 s后顺、逆时针环转5圈,重复3组;双桥运动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腰背部发力,抬臀挺腰,维持15 s,缓慢放下腰、臀部;俯卧撑方法为患者取俯卧位,双手支撑床面抬起上半身,骨盆紧贴床面,用力拉伸腹部肌肉,收缩腰背肌肉,头抬起并尽量向后仰,维持20 s后缓慢回至起始位置;跪位对角线支撑方法为患者取爬跪姿势,双手、膝盖着地,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位于髋部下方,脊背保持直线,上肢向前伸,对角下肢向后伸直,同时保持脊背水平,维持10 s后收回,换另外一侧重复动作。以上运动均锻炼10组,5 d/周。
两组均持续干预3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评估两组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中间分数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内容包括疼痛程度、行走、社会生活、水平、自理能力等10个方面,采用0~5分评分法,分值0~50分,得分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OD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O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坐姿不当、缺乏锻炼等情况,加之长期劳损,导致腰背核心肌群劳损及肌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4]。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甚至复发。
常规康复护理侧重于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康复训练方法单一,在促进腰椎稳定方面效果不佳,对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电脑骨伤愈合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电脑骨伤愈合仪将电磁场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部位,全面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强化组织通透性,提升水肿吸收效果,改善骨折部位细胞微循环情况,促进骨骼再生,达到消肿的作用,促进骨痂生成和腰椎功能恢复;此外,康复护理强化多种康复措施,包括牵引、疼痛干预及康复训练等,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隙,增加椎间盘高度,纠正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减轻疼痛[5]。踝关节、被动抬腿等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神经根粘连的发生,利于促进消肿,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重点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行双桥运动,加强脊柱直立姿态;俯卧撑则能够锻炼脊柱前方肌群,加强腰椎生理曲度,保证腰椎受力平衡;跪位支撑通过使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带动核心肌群进行运动,实现腰背部肌群整体改善的目的,从而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电脑骨伤愈合仪联合康复护理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