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对急诊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的影响
2020-08-12田美鸣刘晓权吴志英陈卢臻胡金水
田美鸣,刘晓权,吴志英,陈卢臻,胡金水
(庆元县中医院,浙江)
0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应对病情紧急病例的窗口科室,具有涉及病种繁多、人流量大的特点[1]。静脉输液是急诊科收治患儿的常见给药途径,由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完全,血管相对较细且自主意识较差,导致穿刺失败的事件常有发生,对急诊治疗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原因之一。在中医概念体系中,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或五志,情志的紊乱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进而影响其生活表现[2]。中医情志护理已在改善多种疾病患者紧张、焦虑和疲乏状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将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儿穿刺的护理工作中,旨在为增加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和改善患儿急诊穿刺体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础。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急诊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静脉穿刺患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神志清楚,可配合穿刺。(2)穿刺前穿刺点无破溃、感染。(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排除先天残疾患儿。(2)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免疫缺陷患儿。(3)排除严重休克、脱水、意识不清患儿。根据其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50)和对照组(n=150),研究组患儿共包括男性81例,女性69例,平均(5.52±1.24)岁,平均每日输液量(827.39±49.27)mL,平均输液天数4.38±1.27d,对照组患儿共包括男性79例,女性71例,平均(5.37±1.19)岁,平均每日输液量 (816.87±47.67)mL,平均输液天数 (4.29±1.21)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平均输液量、平均输液天数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操作结合正强化干预,包括给予患儿及家属必要的就医指导,穿刺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在成功穿刺后鼓励、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等。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内容包括:(1)区域优化在急诊科输液区进行装饰,通过张贴图画、播放动画等形式,介绍急诊输液流程,便于患儿及家属理解。(2)心理干预对入院时患儿及家属情绪进行评估,对出现焦虑、恐惧、急躁的患儿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亲切交谈、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交谈语气应轻柔,用词温柔,使其逐渐放下恐惧心理,诱导其正确配合穿刺。通过疾病知识宣教的方式,向家属告知患儿病情,使其能平静面对穿刺,减少心理负担,同时引导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安抚患儿。(3)输液照护指导患儿以正确的体位完成穿刺,穿刺、固定、拔针过程应快速、准确,对存在情绪无法平静及血管过细等易造成穿刺失败因素的患儿给予特别照护,由2位护理人员或请年资较高护理人员一同完成对其穿刺,在天气寒冷时为患儿准备好热水袋及毛毯,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统计,并采用院自制量表对患儿穿刺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2)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儿穿刺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3)对两组患儿在穿刺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包括穿刺部位红肿、留置针堵塞、静脉血栓、穿刺感染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对两组患儿穿刺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最高分值50分,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的实验数据使用SPSS 21.0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采用配体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分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满意度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表3 两组患儿穿刺不良反应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在穿刺过程中总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穿刺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儿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MHRSP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MHR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均较护理前MHRSP评分下降,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MHRSP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MHRSP评分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急诊科儿童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而穿刺成功率直接决定了能否第一时间将药物治疗效果最大化,对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每年各地急诊科都有伤医事件报道,说明急诊科主要医患问题的来源并非疾病本身,而是源于就诊人员的情绪波动和急诊科医疗资源时有不足之间的不平衡所致[3-4]。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于,由于病情相对较急,部分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病情认识不足或认识错误等问题,就诊时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恐慌情绪,除去和医生一同处理疾病外,还需对患儿和家属的情绪进行足够的安抚,才能保障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正强化干预是通过对于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而非批评的方式,使得对象能充满动力的巩固和保持某一状态,在医学护理特别是儿科的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5-7]。但急诊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仅仅依靠鼓励无法完全安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因此需要对护理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情志护理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式,《黄帝内经》认为,解决情志问题应通过“移情、疏导、暗示”的方法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因此得以调悦情志[8]。本研究遵照此原则,将中医情志护理运用于急诊科患儿的静脉输液工作,结果表明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可明显提升急诊输液患儿穿刺成功率,提高其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在穿刺过程中患儿疼痛程度更低,不良反应更好,心理状态更好,与既往报道一致[9-10]。在实践过程中,中医情志护理展现出了可充分调动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情绪的明显价值,使得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处于心理、生理的最佳状态,一线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多加思考,将更多优质、高效的护理方式应用于临床,以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体验,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