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12张明哲石丽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红素性贫血铁剂

张明哲,石丽君

(军第960医院泰安院区血液透析室,山东 泰安)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透析技术、治疗理念、耗材工艺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大幅改善,但透析相关指标的达标情况不容乐观且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红蛋白作为判断MHD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达标情况与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感染发生均存在相关性[1]。有调查发现,60%的MHD患者血红蛋白不达标[2],肾性贫血成为心脑血管并发症、住院及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MHD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3],因此,得出老年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影响因素,提高治疗达标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调查我院老年血液透析患者Hb达标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透析龄≥12个月;③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排除标准:伴发恶性肿瘤、慢性失血。最终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MHD患者69例,年龄60~83岁,平均(67.63±5.31)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依据

根据美国肾脏病与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The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NKF-K/DOQI)[4]推荐的 Hb靶目标为110~120g/L,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g/L)和未达标组 (Hb<110g/L)。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化验指标比较

表3 老年MHD 患者 Hb达标的多因素分析

1.2.2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年龄、医保类别(职工医保占比)、透析龄、每周透析时间、过去一年(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血红蛋白监测频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静脉铁剂使用剂量等一般资料;②血液透析前血清铁蛋白、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算、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使用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

本中心69例老年患者中,Hb<110g/L者43例,占62.32%,Hb≥110g/L者26例,占37.68%,即Hb达标率为37.68%,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各项化验指标分别见表1、表2。

结果显示:年龄、医保类型、透析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每周透析时间、过去一年Hb监测频率较未达标组高,EPO使用量、铁剂使用量较未达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血糖、肌酐、尿素氮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达标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未达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因素分析

以Hb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 监测频率 (<1 次 /3 个月 )、促红素使用量 (<1wu/w)、铁剂使用量 (<50mg/w)、血清白蛋白含量 (<40g/L)是影响老年MHD患者Hb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肾性贫血作为M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早发,增加死亡率。有资料显示肾性贫血患者Hb每下降1g/L,左室肥厚发生率增加50% ,死亡率增加18%[5]。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外先后推出并更新包括EBPGs指南[6]、K/DOQI指南[7]、K/DIGO指南[8]、NICE指南[[9]等,国内也制定了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0],旨在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评估我院老年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分析得出达标率影响因素如下:

(1)血红蛋白监测频率: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10]推荐血液透析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Hb1次,合并贫血、促红素治疗期至少每月测量1次,但从研究结果来看,监测频率≥1次/月者仅占7.25%,≥1次/3个月者占46.38%,因此,本研究基于此结果,将监测频率以1次/3个月为界进行分组,得出<1次/3个月是Hb不达标的危险因素,监测频率过低将影响促红素及铁剂用量的动态调整,造成血红蛋白的波动和不达标,分析原因可能与经济、患者认知程度、遵医行为、医生对患者的监管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增加Hb监测频率,为肾性贫血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促红素使用剂量:促红素可促进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11],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的Hb水平、体重、检测结果及给药途径决定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指南中建议初始剂量为1wu,每周一次[10],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时两组患者的使用剂量有统计学差异,但受监测频率、铁剂使用等因素影响,促红素剂量的确定及调整均滞后于指南建议,参照指南,经多因素分析得出低于1wu/w成为Hb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3)铁剂使用剂量:铁是合成Hb的基本原料。血液透析贫血患者经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应常规进行铁状态评估,按需补铁[10]。本研究中,达标组使用剂量为(49.00±32.15)mg/w,未达标组使用剂量为(32.39±25.23)mg/w,可见未达标组平均使用剂量小于指南[10]中维持治疗期约50mg/w的建议,经以50mg/w为依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动态评估铁状态,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减少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的使用[12]。

(4)血清白蛋白:研究结果显示,未达标组患者的白蛋白明显低于达标组,组内Hb<40g/L者的占比达73.91%,说明老年MHD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血红蛋白达标率有关,与尤啸澜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通过加强营养状况评估、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支持、饮食指导,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MHD患者Hb不达标情况,应提高Hb监测频率、联合应用促红素及静脉铁剂并动态调整剂量,改善营养状态,不仅使Hb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水平,更要使Hb水平稳定在目标范围之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红素性贫血铁剂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术后静脉补充铁剂并不能改善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率
铁剂
——忌食
紫菜掉色,是染出来的?
蔷薇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