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区藏猪繁殖、屠宰和肉质性状调查分析

2020-08-12王塑天李宝红杜宗亮吴珍芳李剑豪孟繁明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仔数原产地肉质

王塑天,潘 婕,胡 斌,李宝红,杜宗亮,吴珍芳,李剑豪,孟繁明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公共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10;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3.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

【研究意义】藏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放牧猪种之一,其主产区均在海拔2 900~4 100 m以上的半山地带,终年放牧饲养,属典型的高原型猪种[1-4]。其主要分布在西藏拉萨、林芝,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甘肃合作等区域[5]。由于藏猪长期生活于高原地区并以放牧为主,其具有耐粗饲、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佳、沉脂力强等特征,同时因其肉质鲜美,素有“高原之珍”的美誉[6]。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姓对高产优质猪的需求逐渐增加,藏猪养殖业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因藏猪繁殖率低、生长周期长,加之原产地气候环境较为多变等原因导致藏猪在其原产地的群体数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已经有广东企业陆续引进藏猪,以期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肉。【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关于非高原地区藏猪生长繁殖情况的报道很少。在原产地的初产母藏猪窝产仔数为4.66(±1.64)头,二胎为6.37(±1.64)头,处于较低水平,而当地的环境气候、母猪的营养水平、天敌的威胁等因素进一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7-8]。研究发现,藏猪在ESR、FSHβ和PRLR等3个基因位点上显示高产仔数基因型且优良等位基因频率较高[9-11],提示藏猪可能具备优秀繁殖性能的遗传潜力。同时由于传统藏猪养殖一直以放牧为主,主要以青草、果实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其摄入的营养严重不足。有研究报道显示,在放牧条件下300日龄藏猪活重约34 kg,而舍饲藏猪这一指标显著提升到47 kg[12]。这提示改善藏猪的生长环境与饲养条件可能会显著提升藏猪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本研究切入点】藏猪作为我国优秀的小型猪种之一,已经引入广东地区十多年。李洪涛等[13]研究发现,在藏猪引入广州地区经2年驯化后,基本能够适应亚热带气候并正常繁殖。但十多年来,随着广东地区藏猪世代间选种选配工作的推进,其繁殖、屠宰及肉质性状的数据未见报道。本课题组近年来一直着重于广东地区藏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藏猪繁殖、肉质性状选育改良,以期为市场提供优质高产的藏猪产品。为此,我们对广东地区藏猪的繁殖、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调查。【拟解决关键问题】本研究整理分析了广东地区3个藏猪饲养点56头藏猪的数据,旨在了解广东地区藏猪的繁殖、屠宰和肉质性状,为进一步分析藏猪在广东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调查时间为2018年12至2019年12月。供调查的藏猪来源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场、惠州猪牧朗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茂名惠农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饲养的引自甘肃合作地区的藏猪群体,分别有20、26、10头,共计56头。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1.2.1 繁殖性状 记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场藏猪的年产胎次、窝均产仔数、断奶成活率、初生重、断奶重等指标。

1.2.2 屠宰性能 按《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NY/T825-2004)规程,屠宰前禁食24 h,测定300日龄藏猪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皮率、骨率、脂肪率、背膘厚等指标。

1.2.3 肉质性状 按《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规范》(NY/T821-2004)规程,测定300日龄藏猪肌肉pH值(宰后1 h、24 h)、剪切力、滴水损失(宰后24 h)、大理石纹评分(5分制)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邓肯氏法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状

本研究调查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场16窝藏猪的繁殖性状,结果显示,母猪年均产仔2.10(±0.23)次,窝均产仔数为8.38(±1.96)头,仔猪断奶成活率为92.53(±9.79)%;仔猪平均初生重为0.75(±0.16)kg,平均断奶重为5.38(±1.18)kg。其中年产胎次、窝均产仔数、仔猪成活率指标均高于原产地饲养的藏猪,这与母猪营养水平、高海拔地区低氧气候环境有关[14-19]。

2.2 屠宰性能

由表1可知,藏猪公猪胴体重为25.17(±6.14)kg,总瘦肉率为50.46(±4.54)%,皮率为11.90(±2.70)%,骨率为10.30(±1.77)%,脂肪率为25.51(±6.34)%,板油率为7.41(±1.51)%,平均背膘厚为2.80(±0.87)cm;藏猪母猪胴体重为22.35(±5.42)kg,总瘦肉率为51.92(±5.73)%,皮率为12.57(±4.85)%,骨 率 为10.28(±2.00)%,脂肪率 为22.97(±9.04)%,板油率为6.19(±1.89)%,平均背膘厚为2.11(±0.59)cm。结果显示,藏公、母猪间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广州、惠州、茂名三地藏猪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藏猪属小型猪种,胴体较小是其特点之一。由于气候环境、饲养方式等差异,与饲养于高海拔地区的藏猪相比[20],广东地区藏猪的脂肪率、平均背膘厚、大理石纹评分较低而瘦肉率、皮率、骨率较高。

2.3 肉质性状

由表2可知,藏猪宰后1 h肌肉pH值为6.25±0.08,宰后24 h肌肉pH值为5.25±0.08,剪切力为41.92(±1.02)N,24 h滴水损失为1.74(±0.12)%,肌肉大理石纹评分为2.93(±0.17)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35(±0.53)%。广东地区藏猪肌肉pH1h、pH24h均在正常范围内;大理石纹评分约3分,属于优质猪肉范围;滴水损失高于藏区藏猪[20]。广州、惠州、茂名三地藏猪的pH1h、pH24h、剪切力、24h滴水损失、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脂肪含量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表1 广东地区藏猪屠宰性能Table 1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Tibetan pigs in Guangdong area

表2 广东地区藏猪肉质性状Table 2 Meat traits of Tibetan pigs in Guangdong area

3 讨论

藏猪原产地为我国青藏高原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4~8.5℃,全年降雨量300~640 mm。此环境下藏猪年产1.1~1.3胎,窝产仔数5.75头,断奶成活率69.56%[14]。广东地属平原,平均海拔5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9~24 ℃。据本调查结果统计,广东地区藏猪年产2.1胎,窝产仔数8.38头,断奶成活率92.53%。与原产地藏猪的繁殖性能相比,广东地区藏猪的年产胎次提高了0.8~1胎,窝产仔数提高2.63头,断奶成活率提高22.97%。广东地区藏猪与原产地藏猪母猪年产胎数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两地的饲养模式不同造成。藏猪原产地主要采用半放牧的饲养模式,母猪发情和配种时间不可控,哺乳时间长。而广东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主要为集约化饲养模式,配合小场地轮牧或阶段运动,使得母猪的利用率较高。生产实践证明,藏猪可以适应定位栏+产床的集约化饲养模式。采用集约化饲养模式配合短时轮牧加强运动可以在保证藏猪肉品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藏猪群体的生产效率。

广东地区藏猪仔猪断奶成活率提高可能有以下原因:(1)藏猪在藏区主要采取放养形式,怀孕母猪可能在野外产仔,仔猪的生活环境差且有天敌威胁,导致仔猪容易夭折。而在广东地区,怀孕母猪均在猪舍内生产,环境有所改善,仔猪更容易存活。(2)高原地区的气温低,食物短缺,母猪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要维持自身的能量消耗,同时还要哺育仔猪,哺乳能力差,仔猪容易夭折。(3)广东地区的温度对仔猪来说更适宜,可有效降低低温对仔猪健康的影响[15-16]。

而原产地藏猪窝产仔数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原地区含氧量低影响受精卵着床数量,或由于母猪血液含氧量低,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的;还有可能是母体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影响了产仔数,然而目前还没有确切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对藏猪繁殖性能的影响[17-18]。此外,研究发现,居住在海拔4 500 m以上地区的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居住在海拔3 500 m以下地区妇女的2倍多,因此研究环境对藏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不但有助于提高藏猪的生产效率,同时藏猪作为动物模型,可为高原地区人类繁殖障碍研究提供参考[19]。

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及原产地高海拔藏猪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广东地区藏猪的脂肪率、平均背膘厚、大理石纹评分较低,而瘦肉率、皮率、骨率较高[12,20-22]。与杜长大等商品猪相比,广东地区藏猪的瘦肉率较低、脂肪率较高[23-24]。广东地区的藏猪较高海拔地区的藏猪在产肉性能方面有一定提高,这可能与气候环境、饲养方式、肠道微生物菌群等因素有关[25-26]。但广东地区的藏猪与常见的瘦肉型猪尚有一定差异,还存在巨大的培育潜力。对比藏猪与传统瘦肉型猪的市场价格发现,藏猪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且不受猪生产周期的影响,因此藏猪市场潜力巨大。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猪肉的品质、口感、风味等提出了更多要求,而这些性状多与肌内脂肪含量、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相关,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尚无法全面评价这些指标与广东地区藏猪的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藏猪作为我国宝贵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具有抗逆性强、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能力佳、肉质品质优良等优势,但存在生长缓慢、育肥期长等问题。鉴于近年来非高原地区藏猪生产繁殖情况的相关报道很少,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广东地区3个藏猪饲养点56头藏猪的繁殖、生长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广东地区藏猪的繁殖性能以及产肉性能较高海拔原产地的藏猪有所提升,说明藏猪适宜在广东地区养殖。但其产肉性能、肉质性状与常规商品瘦肉型猪仍有较大差距。在广东地区藏猪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应加强对其肉质性状的选育改良以满足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产仔数原产地肉质
“绿嘉黑”肉质风味与生长性能双丰收
春日水中鲜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香煎”出好味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天津企业享受原产地证书关税减免1.1亿美元
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