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关键内容的若干问题分析
——以仙游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2020-08-12陈佳
陈 佳
(福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更新导致城市的地方个性和传统印记也随之不断弱化甚至消失。基此,2014年,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县市编制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以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城市山水空间格局、塑造城市特色。为保障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编制质量,福建省住建厅出台了《福建省景观风貌规划导则》技术标准,指导与管理规划编制。仙游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即于当年编制完成,并取得些许经验。
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领域内各级各类规划正在逐步展开,本文值此再一次回溯该规划的核心内容和编制方法,以期在于与同仁交流,相互进一步促进。
1 城市景观风貌概念
城市景观是城市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等物质空间形态的外在表现,是城市的外部特征。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欣赏过程是主观的,而城市景观则是客观的,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可以指其中一个要素的表现,也可以是众多要素共同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风貌根基于城市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是自然与人文特色要素的高度融合。“风”,是城市历史、文化、民俗等人文传统的概括;“貌”,则是城市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是“风”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1]。
城市景观和风貌,既体现为城市具体的景观环境,又是城市人文风貌。景观风貌规划的工作,就是将城市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城市独有个性融入到城市景观要素系统的架构中,依托于城市物质载体,将人们对城市生活中“美好的”“健康的”“有文化内涵的”向往和要求,在城市景观空间的塑造和所处的环境场所中进行表达。
2 仙游县城景观风貌现状分析
仙游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县域整个地势沿着木兰溪,西北高东南低,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公元699年(武周),置县名为清源县,并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年间)更名为仙游县。现在的仙游中心城区,即在古城建设基础上发展,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2.1 山水环境
仙游背倚戴云山脉,木兰溪流经境内。县城外围一重群山,北部是大蜚山,南部是铁头岭,西部有龙华山和东部有科山。仙游县中心城区四面以大蜚山为首的一重山,群峰连绵起伏、植被茂密,构成了城市景观重要的幕布式背景。城区内部山体相对高差较小,以低矮丘陵为主,存在山脚线被侵蚀或植被破坏的情况,景观开发程度较低。
仙游中心城区内主要水体为木兰溪及其三大支流(龙华溪、苦溪及柴桥头溪),已开发水岸段位于木兰溪中段及东段,基本为硬质岸线,亲水性较差,其余水岸段尚未开发,为自然河滩岸线。
2.2 历史文化
仙游置县1313年,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出现“科甲冠八闽”盛况,据《仙溪志》称之为“真东南之壮邑也。”源远流长的城市发展历史孕育了仙游独特的人文风俗和地方经济,发展成全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其中丹青、家具、油画、石雕独树一帜,并已经形成引领全国的产业。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城市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等传统要素正受到巨大冲击,人文内涵的缺失,是仙游城市风貌较为明显的问题。
2.3 现代城市景观
现状城区被木兰溪分为鲤北、鲤南两个片区。鲤北片区由仙游老城发展而来,经年的城市更新改造,大量高强度楼盘拔地而起,建设此起彼伏。由于集中了行政、教育、商业、文化等城市资源,鲤北片区目前仍是建设的热点和重点地区。老城的传统风貌只有尚未改造的片区、街道依稀可见。整个鲤北片区呈现显著的新旧混杂、逐渐交替的城市发展现象。鲤南片区位于木兰溪南侧,是未来新城建设的主要区域,根据规划,以道路骨架延伸建设用地,新建用地以居住、商业功能为主。
近年来,城市建设呈现极大的跨越式发展趋势,城市风貌千城一面。加之,现代化的房地产高容积率开发,阻挡了城市山水,城区开敞空间视线受到阻碍,城市山水风貌难以展现。
3 规划成果主要内容
3.1 规划梗概
规划的编制范围为仙游县中心城区,与当时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相同,规划控制总面积约60km2。
规划按照《福建省景观风貌规划导则》要求,以“立足资源、特色为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为原则,包括识别核心资源与主要问题、提出策略与总体结构、制定城市风貌的管控体系和近期重点建设安排四大内容。
3.2 控制体系重点内容
景观风貌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道路风貌系统、绿化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高度控制系统、街廓界面系统、视觉走廊与眺望系统、城市标识系统、城市色彩系统等方面内容[2]。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以上内容因城市具体条件和目标设定。因此,仙游景观风貌控制体系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貌定位及总体结构
围绕山、水、城、艺景观特色,仙游的城市风貌定位为“山水神仙地、传世艺都城”,高度概括了城市的精神内核。在景观总体结构方面提出“山契水入、一轴六片、三山两塔、一带多点”的组织框架,作为城市风貌构建的骨架和纲领(图1)。
图1 中心县城景观风貌整体格局
(2)山水格局风貌保护
一座城市的风水是随这座城市诞生而注定的城市底色,体现了古人择址营城的智慧。尊重并继承城市的山水风貌,是今人的历史责任。
为保护并延续中心城区经典风水格局特色,景观规划将背部的大蜚山作为城市背景一并划入风貌规划控制区,联系穿城而过的木兰溪,划定了山体的控制绿线、水体的控制蓝线,构筑起大山大水的保护框架。城中各个丘陵,则通过绿道与城市支流以及毛细水体相连,成为城市休闲绿地斑块;木兰溪作为城市中心最大的开放空间,在保证水体生态安全性基础上,划定不同的滨水功能区段,因地制宜赋予地方文化特质景观塑造,创建生态、宜人、多元的城市滨水空间(图2)。
图2 中心县城山水格局
(3)眺望系统管控
为保证眺望系统通畅,规划形成4条山城眺望视廊,以及城市内部4条山山对望的眺望视廊,保证主要观景点与山体山峰之间避免有建筑阻挡视线,对视线走廊范围内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规定对重要山体周边实施分级控制。根据山体不同以及观景距离要求,划分相应的控制范围,要求城市建筑高度不高于周边重要山体高度的0.6倍。
(4)城市竖向形态
为实现眺望视廊通畅、山水可见,规划对城区内路网围合的地块都作出最大高度限制,保证视廊内不能有高层建筑阻挡视线、保证通过视廊可以从眺望点看到被眺望物体上端的1/3部分。
(5)风貌特别控制区划定
风貌特别控制区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或景观风貌保护与建设中需要特别控制的地区,是识别本土城市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感知空间。该区别按面、线、点进行归纳。“面”含城市中心区、历史风貌区等;“线”是城市重要景观风貌廊道(界面),含山边、水边、路边;“点”为市民活动节点、交通枢纽节点。
以东门石坊——走马山历史街区为例,该街区是以东门老街为原型的历史风貌区,并涉及城市的整体风貌中三山两塔之走马山镇国塔的景观节点。特控区在总体特征、建筑风貌、建筑色彩、空间场所塑造、建筑高度控制方面均详细制定了风貌控制要求,为下一步城市建设打造魅力风貌区提供了目标方向和设计要求(图3)。
3.3 专项图则划定
特别控制区要求编制特别控制区图则,对区域进行编号,有明确边界线,内容上对其整体风貌特色定位、主要功能、建筑、道路、开敞空间及环境特色做出规划引导。
规划借鉴城市控规的图则管控形式,通过划定图则、制定通则、提出特别管控要求,向城市控规进行传导,落实管理内容。
4 景观风貌规划思考
4.1 风貌定位要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仙游城市总体规划,在综合分析仙游城市发展机遇和上位规划要求后,将仙游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定位为:海峡西岸山水文化名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这一定位为仙游城市发展确立了主题方向。再比较仙游风貌规划的城市定位,“山水神仙地、传世艺都城”,与城市总体规划对仙游的城市性质定位基本不约而同。
这种不约而同,恰恰证明了风貌规划是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定位。在对仙游城市历史挖掘和条件分析后,规划总结出仙游“山水之美、典故之美、技艺之美、传承之美、建筑之美”的本土五大特征, 并以此成为城市风貌定位的审美基调。另一方面,风貌的定位也需要结合城市发展动力进行现代的生命力延续。“山水神仙地”与“山水文化名城”的呼应、“传世艺都城”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不谋而合,都说明了该风貌定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其实,所有的规划往往都有“形神相契”的默契。风貌专项不是自说自话,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的理解。如果总体规划是形的定位,那么风貌规划就是神的领会。
4.2 山水格局是城市风貌的基础
伴随国家、省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管控,城市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建筑等的保护利用得到重视,社会意识也逐步提高;但若对城市外围山水风貌的保护和管控却缺乏明确的管理办法,传统山水之美也远没有得到发扬。
先有山水而后有城池。对城市山水格局的把握,对城市山水周边城市建设的控制,是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符合大历史观的必由之路。
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坚持海陆统筹、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此见,风貌规划从开始就秉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塑造城市特色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延续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历史脉络。随着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将会发挥更大的作为。
4.3 挖掘历史风貌区,守护城市文脉
快速的城市发展,粗暴的拆旧建新,城市的持续更新与传统渐渐远离。城市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地方特色风貌屡屡遭到破坏,导致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丧失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城市中现存、仅存的历史街区、传统街道,富有地方传统风貌的老房子便承担着延续历史、回归认同的使命。与历史风貌区形成的悠久历史相比,其它特别控制区的都是创建的、是动态的、可优化的。只有历史风貌区,是要被继承和尊重的。只有守护好历史风貌区,才能守护住城市文脉。景观风貌规划在这个部分的强调,同样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响应。作为城市总体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许与城市紫线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保护类规划异曲同工,同样必须予以明确这部分管控内容。
历史风貌区就像是承载城市文明的船,应该永远航行下去。哪怕现在仅剩下历史的残片,它仍将向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传达着这座城市的讯息,讲述她的过去,启示她的未来。
4.4 形成传导执行的风貌管控内容
景观风貌规划是一个系统性专项规划,但由于属于非法定规划,其管控内容很难被认真落实执行,从而沦为纸上谈兵的愿景规划,成果普遍缺乏可操作性。
为了规划能落地实施,《福建省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导则》规定,规划要编制特别控制区图则,明确风貌区边界线,提出控制通则或特别管控要求,将系统层面的风貌管控和引导意图落实到风貌要素所在的相应空间单元中,进而将景观风貌控制要求运用到控规、修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中。这种传导,实现了专项规划在城市建设管控中的作用。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过设定条件限制,实现了上下协调,逐步细化,并最终实现实施控制的执行过程。
5 结语
仙游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抓住总体规划城市定位,制定了符合城市发展形象的必要内容。对城市山水格局、城市竖向、视线通廊、历史文化等风貌体系内容进行统筹,在特别控制区图则中提出要求,并向城市控规地块建设指标进行传导。规划对仙游城市宏观山水风貌和中微观的城市内部景观塑造都起到了较好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对城市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更为城市留下了历史记忆,增添了城市魅力,希冀能为同仁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