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的东西能写到作文里吗?

2020-08-11汪敏红

科教新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小村子油麻秃子

汪敏红

一堂名著导读写作教学实验课上,我在分析曹文轩小说语言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总结出一系列仿写方法,如“以美写丑法”“以乐写哀法”“句式模仿法”等。

多媒体出示曹文轩《草房子》第一章第一节的一段:秃鹤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枫树的小村子。每到秋后,那枫树一树一树地红起来,红得很耐看。但这个村子里,却有许多秃子。他们一个一个地光着头,从那么好看的枫树下走,就吸引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们停住了脚步,在一旁静静地看。那些秃顶在枫树下,微微泛着红光,遇到枫叶密集,偶尔有些空隙,那边有人走过时,就会一闪一闪地亮,像沙里的瓷片。

“许多枫树,许多秃子。”曹文轩用两个“许多”形成强烈对比,是为突出枫树的美还是为衬出秃子的丑?显然都不是。或许作者是想告诉我们,美和丑是可以和谐共存,甚至是不可分割的。

“秃子”和“小学教师”,又是丑和美的对比。小学教师不出声,静静地看,这固然是涵养,但我以为,写的还是人性之美。

把枫树下的禿顶比喻成沙里的瓷片,就像把呕血比成桃花,这是曹文轩以美喻丑的一个独创。曹文轩试图引导读者透过事物丑陋的表象,咀嚼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借助他“化丑为美”的刻刀,在读者的心灵上留下印记。在他笔下,秃顶也能成一道美丽风景,因为它们是油麻地真实的环境组成部分。

让学生明确“美”和“丑”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丑也是一种美,就如悲剧也是一种美。

多媒体显示本次仿写目标:学习“以美写丑”“化丑为美”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出示语段写一个片段,体会语段中比喻的作用。

在明确仿写目的和解读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如何选材、组织材料、语言表达。

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体体验,筛选记忆中“丑”的人或事。

学生纷纷回答:乞丐、跛子、卖菜农妇、衬里的断墙、奶奶的旧梳妆台……

接着我引导:“这些‘丑的人或物,为什么又是美的?”

学生回答:这个乞丐会拉二胡,跛子为救人才落下的残疾,卖菜的农妇非常勤劳,因为旧房子和断墙记载着一段历史,旧梳妆台带着奶奶的记忆……

眼看水到渠成,我接着引导:“是啊。你之所以能看到残缺和丑陋的背后有温情和美丽,是因为你不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一颗善于發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你已经具备了审美能力,这非常重要。”

“那么又该如何将这种情怀表达出来,以致能达到以美写丑、化丑为美的效果呢?首先我们可以给这些‘丑的事物创设一个美的环境,就像油麻地的枫林一样……”学生们在我的步步引导下开始构思、写作……

猜你喜欢

小村子油麻秃子
油麻花街
变成秃子的那根头发在哪里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春天来了
露天电影院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植物杀手
奸细
小秃子与大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