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甘肃农村金融支持与发展举措

2020-08-11曾格格

现代企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甘肃省金融服务

曾格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提出了甘肃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目标任务,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项资源,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改革,充分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甘肃省统计局数据统计,2013到2019年间,甘肃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全省各地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使得当地居民有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其中,2019年全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9元,比上年增长9.4%,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在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这四项收入中,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占比最高,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但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从2013年到2018年甘肃省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另外甘肃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狠抓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了以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其中,依靠五大流域蔬菜优势产区,甘肃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且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全国首位,稳固占领了中原市场。在畜牧业方面,形成了以农作物秸秆饲料饲养牛羊的特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牛羊肉生产供应基地。在中药材方面,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并获得了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礼县大黄等18个中药材品种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

二、甘肃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举措

1.积极推出多种组合担保形式。由于缺乏抵押担保,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农产品收购季节缺乏资金支持,为解决担保问题,满足其季节性资金需求,以甘肃银行为首的多家银行,推出“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会员联贷联保”等组合担保模式,向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投放贷款,提高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能力和经营实力,反过来也促进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探索“保险+期货”扶贫模式。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甘肃省各金融机构不断探索新模式,其中“保险+期货” 扶贫模式初见成效。甘肃省内14家期货公司在8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开展“保险+期货”项目高达16个,涉及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以苹果期货品种为例,相关企业在平凉、庆阳和天水等地设立4个苹果期货交割仓库,通过期货市场,帮助农户有效管理风险,促进资源配置市场化。

3.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了强化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亟待解决。甘肃省从2018年开始大力在全省各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截止2019年3月25日,全省已建立15788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并投入使用,乡村覆盖率达到85%。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的建立是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借助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农民能快速知晓各项农村金融政策,不出村就可以办理金融业务成为可能,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4.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评估考核机制。为了更加有效、充分地评估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对涉及精准扶贫的376家银行分支机构执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完成了对14家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和326家县域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政策落实情况效果测评,并将评估结果与宏观审慎评估、综合评价相结合,金融机构执行政策的合规性将进一步提升。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农村金融支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方面。①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农民收入低、可供抵押的物品少等问题,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非正规性金融的贷款利率高,这无疑将加大农民的还款压力,最终形成了农民借钱难、还款难的局面。为了改善这一局面,甘肃省采用政府财政贴息、担保、保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短期资金不足,但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农村经营主体贷款业务风险大、利润少,涉农金融创新动力不足,导致现有的政策、惠农金融产品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②涉农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基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涉农贷款缺乏担保等原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呈现出风险高特点,加大了信贷风险管理難度,且金融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风险管理思想不统一、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导致涉农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涉农贷款不良贷款总额不断增加。③农村信贷结构失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的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这使得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势必转向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于传统小农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呈现期限长、资金量大的特点,而现阶段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供给与农村信贷需求不匹配,农村信贷结构失衡降低了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效率。

2.外部环境方面。①相关法律不完善。近年来,涉农贷款产品在担保方式方面创新不断,比如甘肃银行推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活畜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中的融资难题,但金融机构放贷仍然偏好不动产抵押,而农村土地不具备抵押效力,产权不明晰,相关法律不完善,导致农户可供抵押的不动产偏少。②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甘肃地处西北,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落后,全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面临银行代理网点少、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设施薄弱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比如有网络的行政村仍存在基础支付服务无法覆盖的问题,而无网络的行政村此问题更加突出。

四、甘肃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第一,增加代理网点,不断优化代理网点布局,重点依托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并鼓励银行间相互合作,加速农村代理网点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支付服务的覆盖率。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加快完善没有银行保险服务网点行政村的农村金融综合室建设,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第三,鼓励银行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借鉴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推出的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于一体互联网金融“三农”平台经验,农户可借助ATM机、手机、电脑享受全面的基础金融服务。

2.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需求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高,传统的金融供给不再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但农村金融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各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创新。第一,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農村金融体系,发挥大型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村镇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各自作用,并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探索“银行+保险”、“保险+期货”多种创新模式,转移农户的经营风险以及解决融资担保等问题。第二,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省内特色农业产业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第三,甘肃省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研发步伐,以数字化手段改造企业、产业,强化金融供应链,通过将“供产销”相关企业和农户作为一个整体,可提升农业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有效解决农户融资困难以及农村金融抑制加剧等问题。

3.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农户抵押物少、融资难等现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贷款通则》 《担保法》 《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明确农村产权政策,促进农村相关产权流转市场的建立。

4.加速推动农村金融支持主体建设。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不匹配问题,应加速推动农村金融支持主体建设。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大农村金融业务投放力度,大力开发农村金融产品,优化涉农信贷管理机制,为迅速抢占农村金融市场赢得先机。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农村金融债等方式,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提高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QXKJ2018-004)]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甘肃省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