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2020-08-11蔡建红
蔡建红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组织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基础,同时,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也是党组织最丰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群众路线是我党在工作实践中发展并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构建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对防范党脱离群众的危险、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关系重大。
一、 建立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是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因此,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员的工作和行动,都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作为基层党组织,如果不能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不能保持先进性。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实实在在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向群众学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因此,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变。只有掌握和实践群众观点,才能真正体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优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立场不坚定。体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干部没有搞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薄弱,走群众路线的立场不坚定,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中,走形式、乱作为的情形时有出现。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实事,切记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把联系区中工作搞成“作秀工程”,忘记了群众工作的宗旨和目标,最终导致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
2.对群众缺乏感情。现在通信快捷、交通便利,但部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难度反而增加了,做联系群众工作的能力下降了。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没有把群众的利益当做是自己的利益,对群众的需求漠不关心,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关心群众路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没有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3.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作,如果拿出官僚做派,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引导、服务、协商等办法和手段做群众工作,而是用手中的权利去压制群众,势必损害党群关系,影响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构建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外化,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为了使群众路线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还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可操作机制。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和方法具体化,从而构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系统。
1.加强教育机制建设,构筑群众路线理论和思想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群众观”,首先要构建理论和思想政治基础。只有思想认识提升,才能形成长久的行动力,从而在实践中有效贯彻群众路线。基层党组织理论基础的构建,除了依靠党员干部的自我提升,在组织层面还必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进行经常性的党性锻炼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熏陶,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常态化的制度安排。一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长效性学习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培训,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对于党的干部来说,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党性问题。二是建立党员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了解党员思想动态,通过党日活动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沟通。同时,民主生活会应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围绕从各部门和广大员工中征集来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通过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达到树立广大党员“群众观”的目的,建立可操作的长效沟通教育机制。
2.建立健全群众意见沟通长效机制,深入群众虚心听取意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当前问题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洞察力和领导力,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让群众满意成效的关键在于实际效果如何。教育和实践是开展好活动的两个并行的车轮,只有尊重实践、注重实干、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才能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一是建立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走访群众和了解民意的调查研究工作机制,调研工作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提供了保障。长效机制中应明确调研的次数、每次调研的天数,防止部分领导干部为了应付而突击调研或形式化调研。二是建立群众参与党员会议的具体规定。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党员会议,发挥群众在党内决策中的作用。除了党内保密会议之外,其他各种议题的会议和部分活动,应吸收一部分群众列席,特别是利益相关的部分群众,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使决策更切合民意,也可以提升党群关系。三是建立党员与困难群众的帮扶机制。加强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工作,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有条件可结成帮扶对子,使每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3.建立完善獎惩机制,对群众路线工作进行科学考评。一是建立奖优惩劣机制。对于党员干部中群众意识淡薄、党性观念薄弱的情况,要建立惩罚机制,对于懒散的不良工作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应当在萌芽状态就及时进行制止和批评教育,对工作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要依纪严惩,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干部应作免职处理。同时,对于在联系群众工作中表现突出、作风朴实、成果优秀的党员干部,应当予以激励,通过奖惩机制打造基层党组织务实的群众路线作风。二是完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考评原则应当以日常考察、定期检查和年度分析相结合。日常考核中,党支部应通过党员谈话和征询群众意见,掌握本组织党员有关群众工作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对党员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其克服改正。重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汇报。定期检查中,党组织应定期检查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效果并进行通报。年度分析中,党组织每年度至少对本组织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找出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尽量做到指标可量化,保证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用考评体系推动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提质增效。监督,顾名思义是在各种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对工作具体执行者,执行过程中和结果的一种检验,目的是使其执行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它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剑,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质量和效果都得到提升。一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联系群众需要踏实的工作作风,如果党员干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将会严重脱离实际,不仅没有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还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引起党群关系矛盾。因此,要克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就要积极开展群众监督工作,让群众能够充分行使控告权、揭发权和监督评判的权利。只有让群众有评判的权利,才能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群众路线工作的作用。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考察机制。基层党组织就要建立组织、媒体、群众等多渠道跟踪机制,才能更好地防治联系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走马观花现象,形成科学、动态的监督系统,提高联系群众工作的透明度,从而从体制机制上减少群众工作中的不作为和走形式。
构建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可以使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得到更为有效的贯彻,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基层党组织要提升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建立基层党组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理论学习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服务人民群众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神华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