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
2020-08-11刘琳
刘琳
在《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的自主性。人事制度是事业单位保持良好运行秩序的基础,也是有效的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的保证,事业单位大多数属于国家公益性质的机构,其与企业存在极大的区别,需要在政策的约束性和自主管理性方面不断地优化和升级,这其中就必须要发挥人事制度的重要性,规范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通过制度的保证,让工作效率最大化。
一、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是在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机构,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经费的使用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的管理和支持。虽然在近些年来事业单位不断的改革和优化,实行了一系列合同聘用,绩效管理以及岗位分配等改革措施,使得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权进一步扩大,但是由于改革的程度还不够深入,一些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因此,加强人事制度的改革符合目前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通过对人事权限的下放,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构建更加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更新,进而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稳定性,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将个人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提升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事管理的效率,转变了以往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束缚性,比如:传统的人事制度在人员的录用、招聘、工资岗位等方面会受到严格的约束,这就很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使得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处于一个被静止和孤立的状态,难以提出系统化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这就会极大地影响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效率。因此,人事制度改革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录用、调动、晋升、薪资待遇以及退休等各方面融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使得人事管理能够有序运行,有助于实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此外,人事制度的构建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创建出一个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工作环境,让事业单位的发展充满活力。
二、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管理观念比较陈旧。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以及运营在很多方面受到了约束和限制,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事管理的观念也比较陈旧,存在一定的行政思想,同时加上有些事业单位人员比较稳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裙带关系,难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就使得人事制度在建设的过程中难以有极大的突破。此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人事制度改革有所忽视,并没有充分的发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事制度改革难以高效推进。有些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不够完善,出现了员工的工作成果和实际的薪酬不相符合的现象,部分事业单位没有針对性的奖励机制,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比较低下,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提升,这在极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2.人事制度构建难以系统化。人事制度需要将职工的行为作为导向,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严密性以及系统性,如果本身的制度有一定的缺陷,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受到极大地阻碍,人事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将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有效地衔接起来,打破在传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相对比较孤立和脱节的状态,构建出一个更具动力的制度。但是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对上级部门的政策指导,把握还不够充分,改革制度缺少系统性。此外,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对人事制度改革不够重视,缺少完善的人员配置方案,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因此,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难以主动地开发人力资源,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也比较滞后,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效率。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1.更新人事管理理念。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人事管理的理念以及模式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构建的效率,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和更新人事管理的理念,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将职工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尽快完成旧的人事制度,向新的人事制度转变,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大的人事管理自主性,通过结合目前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人事制度。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设置系统化的人事管理条例,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人事制度的构建才会更加科学。因此,人事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避免人事制度改革形式化或者随意化。此外,人事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定期组织座谈会或者研讨会,就目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借助《劳动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公务员法》等相关的规定,规范各项流程和制度。同时人事管理者也要积极地学习,借助新的人事管理理念和人事管理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还可以派遣人事管理人员到高校或者其他的企事业单位学习先进的人事管理经验,不断地强化人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鼓励其积极更新,增强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制。完善的绩效管理能够保障人事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极大地防止了岗位和薪酬不相匹配的情况。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转变以往“吃大锅饭”的情况,通过详细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可以从对职工的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以及反馈等多个方面开展。首先,考核的方式应该呈现出多样化和具体化的特征,不能单一的将员工的业务水平作为考核的唯一准则,同时还应该将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团队协作以及创新创意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这样考核的内容就会更加符合新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其次,在考核结果方面,应该将其作为薪酬和福利发放的重要依据,结合员工的实力为其设置薪酬,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不懈奋斗。此外,在考核的反馈方面,需要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对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交流,为员工设置预期绩效和实际绩效的对比,然后让员工分析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及时为员工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更有助于凝聚员工的力量,让员工能够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3.融合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事业单位运行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在新形势下,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融合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人事制度改革的效率。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内部的业务需求以及特色,为其设计适合的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如:ERP系统的使用,将人事管理中的人员聘用、培训等纳入其中。同时还应该及时更新人事管理系统,确保其能够智能化和信息化运作,如: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人事管理部门就可以将培训的内容制作成为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QQ群中,并且通过签到或者打卡的方式,监督员工的学习,这样就能够极大地突破,在传统人事培训方面,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员工可以借助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培训的质量更高。信息化的人事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完成学习,同时也方便了和人事部门的沟通,对人事制度的改革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4.优化岗位配置,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是保证事业单位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活力。而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对人才的配置和评价方面加以创新。首先,人员岗位的设置需要充分结合员工专业、技术以及实力等,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员的潜力,通过借助岗位管理的制度,为职工设置更适合的工作岗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此外,在人事制度改革中,還应该对人才的评价机制加以创新,设置详细的人才招聘计划,对选聘的标准进一步细化,不能仅仅关注应聘人员的学历,还应该对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以考核,确保应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此外,招聘的程序也需要不断的优化,形成公平公正的招聘氛围,招聘的信息要公开透明,对选聘的人员名单也应该及时公开,方便公众的监督。
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在新形式下,事业单位的发展不仅迎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事业单位必须要完善各项制度,优化人员的配置,让工作人员都能够各尽其才,在事业单位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首先,需要明确人事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其次还要更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再其次,在岗位配置、绩效考核、人员评价等方面也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加强人事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人事管理的质量。
(作者单位:青海省引黄济宁工程建设管理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