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隔离病区货币流通管理的思考
2020-08-11刘颖李运安王健黄小莉张琴
刘颖 李运安 王健 黄小莉 张琴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隔离院区,目前已收治病患153人。这些病患主要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CT复查磨玻璃影明显吸收、2次酸检查阴性、连续3天无发热,没有临床症状)但仍需隔离观察的。这些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计划回归社区,所以我们医护人员除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之外,还要参与患者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建设。
患者经过在医院隔离病房14天左右的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因此内心的焦躁和恐慌较入院时程度减轻,但由于隔离导致的孤独感愈发加重。转到本院区时迫切想回到原本生活状态,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我们积极满足隔离患者要求自购生活用品的需求,每天集中“代买”。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毫无疑问,患者支付的现金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传播途径。为切断传播途径,本院对现金流通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一、措施
1.鼓励微信、支付宝、财付通等互网联形式的支付结算。互联网形式支付方便便捷,无需找零,无现金接触,能够很好地减少医患之间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且电子支付方式有支付痕迹,便于后期台账总结和管理。设置一个专用收款码,指派专门负责人统一管理资金流入流出,护士长每日清算监督,收支记录每日工作群公布。患者电话通知管床护士购买需求,护士登记后集中交予负责采办的工作人员。在每个隔离病房张贴微信、支付宝、财付通收款码,鼓励患者收到消毒后的所需生活用品或商品时使用手机向微信、支付宝、财付通收款码付款。互联网形式的支付结算方式能够让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接触降到最低。既保证了疫情期间隔离病区的安全,也能满足患者自购生活用品的要求,是隔離病区货币流通的首选方式。
2.现金管理。由于隔离病区收治的病患年龄跨度大,一些平时习惯现金支付的老年病患,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使用移动支付的病患可以选择现金支付。采办人员拿到购买明细集中采购,留存购物发票,备注垫付资金。将物品消毒后交予护士,护士转交病患。当患者支付现金时,护士采用无接触方式装袋、贴标签备注后交予护士长统一保管。现金到此不再流入市场,待疫情结束交予银行处理。
院区财务与银行沟通,申请尚未在市场流通的新币作为找零的备用金。在找零的过程中也会嘱咐患者本人尽量减少自身身上现金的流通。这种方式很好地避免现金在隔离病区的再次流通,杜绝再次传播的发生,保证了医患的安全。
二、评价
此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病区内货币流通管理方案已在本院区实施14天,达到了患者满意、医护安全、社会安心的效果。
1.患者满意。患者转到本院,一般是在发热病房进行了7-14天的治疗,这7-14天与家人隔离,没有社交活动,难免出现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转入本院后,病情明显好转,完全有自立自主能力,但依然是单间隔离,患者难免要求出院居家隔离。由于考虑到病患安全和社区安定,我们还是要求患者集中隔离1-2周。因此,我们尽量营造令患者舒适安心的环境,在心理上积极疏导,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让患者安心接受在院的隔离观察。此方案一出,既保证了病区货币流通安全,患者又可以自由购买到生活必需品,反响极好。有患者评价:“我们现在就像居家隔离一样,一日三餐有人管,吃不惯还可以买些方便面食品填充,需要什么都可以购买,还有护士定期测体温,比在家里隔离安心多了”。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到了“隔离接触不隔离爱”。
2.医护安全。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是迎风逆行的白衣战士,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病区内货币流通管理方案”的实施中,医护人员减少了与患者的接触,与患者物品的接触,减少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3.社会安心。我们将患者的现金封袋贴标统一保管,阻断了这一部分的现金流通,有助于社区疫情防控。2020年2月15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记者会,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对外投放原封新钞,从医院、农贸市场回笼的现金消毒后交回央行封存,不得对外使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现金以紫外线或高温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现金消毒以后,存放7天以上再投放市场。本院的这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病区内货币流通管理管理方案”与人民银行实施方案不谋而合,值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病区内推广。
(执笔人:刘 颖 李运安(通讯作者) 王 健 黄小莉 张 琴)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