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时北京

2020-08-11李琭璐

北京纪事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主任北京市病例

李琭璐

夜以继日 摄影 路保林

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刚刚调低应急响应机制不到一周,西城区就出现1例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由此,北京市再次面临一场新的“战疫”。北京市迅速成立市级工作专班,抽调足够力量,开展全面流调、溯源、检测、排查。

6月12日,丰台区新增2例确诊病例,通过对3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西城大爷”的回忆,位于丰台区的新发地市场就此进入人们视线。当日中午,京深海鲜市场关闭,新发地牛羊肉交易大厅暂停营业,并进行环境采样检测,全面消杀。13日起新发地市场暂时休市。

短短两天,面向全市的追踪、筛查网络已经铺开。6月13日起,北京市决定将对5月30日以来与新发地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卫生健康和公安部门制定筛查方案,将以区为单位进行筛查。

实际上,在第一例确诊病例通报的当天,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各社区(村)就已经第一時间行动起来……

北京市以“首善标准”筑牢疫情防控“首道防线”,新发地疫情发生不到一个月,新增病例已连续多天为零。

科主任的“课堂突击测试”

“新冠疫情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科主任们晚上还睡得好吗?”面对北京协和医院院领导突如其来的提问,科主任们集体沉默了。“有种被灵魂拷问的感觉,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位科主任会后说。6月24日,一场不打招呼、不走过场、刀刃向内、直面问题的疫情防控科主任专题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

下午3时,课堂突击测试开始了。56位科主任在签到入场时随机抽取了一个号码,随即根据号码混编入9个小组,每组6-7人规模。“这是端午节抽奖活动吗?”拿着号码牌还在“懵圈”的科主任们被通知立即对全院各部门进行实地调研,“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突击检查”,按照医院关于“对检查区域严格保密、不提前联系”的要求,从个人防护、制度流程和基础感控三方面进行突击抽查。

“如果遇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相关病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你应该怎么做?”“是否接受过关于防控体系的系统培训?”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朝晖在眼科病房随机抽查一名护士。与此同时,其他主任们分散在院区各处,有的检查体温枪是否消毒,有的检查进入诊区的患者及家属是否有监测体温记录,有的询问保洁员消毒液配置要求……40分钟时间,9个小组56位主任迅速检查了全院包括病房、诊室、食堂后厨、学生宿舍等27个地方,询问了近百名医护人员、医辅人员和保洁员,对协和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了一个“全身扫描”……

互查结束后,科主任们再度回到阶梯教室,接受院感防控的“课堂提问”。北京协和医院院感防控院级小组组长、感染内科副主任马小军现场提出5个情景式问题,随机抽取号码,“中奖”的科主任现场作答。“新冠疫情期间科主任如何对病房进行管理?”“如果一名职工在上班期间出现发热,该如何处理?”被抽中的主任们不仅准确地回答了问题,还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针对自身学科特点分享抗疫经验。院感专家李太生、王京岚、马小军和周翔依次解读标准答案,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得全场多次热烈掌声。

被抽中的科主任现场回答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认为,医院开展这一专项工作,目的是让各科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标对表,对症下药,立行立改,标本兼治,不断提高全院防控水平,确保协和安全平稳。这次针对科主任的“课堂突击测试”,目的就是“要让各位科主任以‘当院长的心态管理科室,切实扛起属地责任,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层层压实防控责任。通过抗疫大考,推动协和学术与管理再上新台阶。”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看来,面对成绩戒骄戒躁,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赶赴疫情“大考”,正是协和这家“百年老店”得以基业长青的精神密码。

“应急导诊队伍”

“请大家保持一米的距离。”在北京同仁医院采血中心门口,病检党支部书记杨本善正在指导患者有序排队进行检查。

在采血中心等待区的地面上,每隔一米就贴上了一张绿色的标志线。虽然有标志线,但在采血早高峰时,患者还是会容易扎堆,存在院感防控隐患。

为了解决早高峰人员聚集的问题,检验科核心组提出一系列举措,通过调整自助取单机位置,分流人群;要求采血中心护士7点半全部到岗,提前检查时间;增加人员到采血中心门前维持秩序,多措并举,改善就医秩序。

“我是党支部书记,要担起责任,院感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松懈。”杨本善每天早上6点从通州的家里出发,7点半到达医院,穿上白衣,戴好口罩,“驻扎”在采血中心门口。

采血早高峰一般要持续到10点,杨本善就站到10点。“年纪大了,站一会儿就腰酸背痛。”今年56岁的杨本善,以前的工作是在实验室里做检测,现在的工作多了一项,每天站在“一米线”前两小时。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登记预约处的位置比较特殊,紧靠电梯,所占面积又较小,等候检查的时间较长,这里经常会造成人员拥挤。

北京疫情发生以来,为了能减少人员聚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放射科从预约方式、预约检查时间的间隔等进行了调整。同时还成立了“应急导诊队伍”,由党员干部带头,在登记预约处、取片口等重点区域,实时引导患者等候与排队,分流患者,避免患者排长队,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早上7点40分,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党支部书记鲜军舫就加入“应急导诊队伍”中,帮助疏解登记窗口的排队人员,同时督导改善检查环节的效率。

这支队伍里的党员不仅有鲜军舫,还有放射科技师长牛延涛、护士长吴超,他们分别在CT室和取片窗口现场安排疏导人员,确保没有人员聚集。

“我是党员!我先上!”保卫处副处长孙亮主动承担起了崇文门院区南门入口的疏导工作,这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的一个入口。从此,每天早上经过南门的人,都能听到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不断提醒来往就诊患者有序就医。

孙亮说:“来医院的患者,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岗。”

从寒冬到盛夏,保卫处的党员干部们雷打不动坚守在“第一道岗”上,虽然很辛苦,但他们很有成就感:“疫情仍然紧迫,不管战斗多久,我们会坚守岗位,一直战斗到最后胜利。”

“社区就是我们的防疫战地”

如果说医院是“战疫”的主战场,那么社区则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这个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里,可以窥见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防疫密码。从最高等级应急响应到常态化防控,北京市始终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坚持科学、精准、立体、全民、依法防控。

赵兴家住海淀区田村街道某小区。6月11日,社区就向居民紧急发布了一系列防疫工作通知。6月12日起,居民凭出入证进出,外来人员要查验行程、登记。同时与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需要居家隔离。

6月1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8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成员、北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颖介绍,北京市已进入非常时期,全市社区防控迅速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7120个社区(村)、近10万名社区工作者立即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筑牢社区防线,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从第一时间确定风险区域,到锁定新发地市场,再到流调人员追踪密切接触者,这一个月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格外难忘。“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它为描绘清晰的病毒传播链、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了依据。而除了以街道为单位划分的风险级别外,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有序生活。

6月13日起,北京市决定对5月30日以来与新发地市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批采集的新发地相关人员样本中,有45人咽拭子阳性,感染者和确诊病例都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同时,他们的密切接触者也都转入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北京市不断扩大核酸检测人员范围。快递行业、美容美发、医院医护人员,所有日常与人密切交往的职业,一律被要求做核酸检测。立夏后的北京,连下几场大雨,闷热的天气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小负担。同时人口密集、人员流动大,又时时提醒着他们核酸检测的紧迫性。

互相帮助 摄影 路保林

在将高风险地区人群划为重点防控外,一些散发病例也牵动着人心。6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一对没有新发地市场接触史的夫妻双双被确诊,经过流调人员几天的摸排才最终确定,两人是因为和之前一名有新发地市场商户接触史的确诊患者使用了同一个厕所后被感染。病毒是狡猾的,传播方式更是出其不意,疫情防控常态化,长期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

7月2日13时许,石景山区疾控中心的救护车出现在石景山区万达广场,对一名自称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谢某某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后将谢某某转运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即便这波疫情被控制住,但仍然不排除未来北京会不定期出现散发病例。”有防疫专家认为,目前对于疫情的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病毒来源目前不明,是北京这轮疫情的一大隐患。“找不到病毒源头,就无法确定病毒是否仍然存在,这时还需要保持警惕。即使疫情被控制住,溯源工作也不能停。”

石景山医院称,事发后该女子被紧急安排至隔离病房后,再一次进行了核酸采样。为落实谢某某的行动轨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迅速对当事人进行了调查。当晚11点半,谢某的问询工作基本结束,120急救中心的转运车冒着大雨到达,接下来她被转运去地坛医院。

经过一天一夜的流调采样后,海淀疾控调查组依然没有休息,继续对和谢某某有接触的人进行筛查。为了减少感染范围,他们争分夺秒,不放过每一个密接,在调查当中事无巨细。

从7月2日确诊到7月3日14时,海淀疾控已追查到204名密接者,并对他们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海淀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金丽娜说:“说实话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我们有时做一个流调报告,给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打电话,会打到他手机没电。”

除此之外,根据综合流调的结果,对不同社区、不同楼栋,甚至不同单元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社会正常运行,是此次北京防疫面临的又一难点。

6月28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了关于丰台区6月26日、27日两天新增的25例确诊病例的信息,这些确诊病例全都来自集中隔离点。

6月26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换句话说,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本土疫情防控是有效的、成功的,没有导致扩散;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处在一个高发乃至暴发的过程中,有很多病毒源存在,也有很多潜在的污染渠道和环节。一个地区就算是消灭了本地的新冠病毒,也不代表一劳永逸、不会再有疫情,各种输入性风险还会长期存在,防疫应该是常态化的。

紧张整装 摄影 路保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北京很大,地域广、人口多,这次疫情涉及的区域还是很有限的。我们一直倡導精准防控,就是精准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除了这些以外,北京还是安全的。

“北京在防控措施方面做到了快速处置与精准管控,防疫强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确保了整个北京的有序运行,除了暴发疫情的街区外,其他地方仍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行。这种及时处理、不影响全局的防控模式,为将来中国各地防控散发病例而又不影响社会运转提供了很好的样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

历经一个月的持续艰苦奋战,首都疫情防控趋稳向好态势持续加强,每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为零。

境外媒体认为,与之前在武汉疫情暴发时所采取的全面封锁不同,这次北京采取的措施更有针对性,其举措也更值得其他国家在复工和重启时借鉴。

7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借用北京高考作文题中“北斗系统55个卫星组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提醒市民,北京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天网”由生活、学习、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每个市民共同织就,城市公共安全需要每位市民朋友共同维护和营造。

猜你喜欢

科主任北京市病例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初心不悔,甘之如饴——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教授
“病例”和“病历”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