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精细化市政道路设计的几点考虑
——基于贵阳市人民大道工程实例

2020-08-11何崇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大道街道交通

何崇宇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设计分公司,贵州550000)

1 引言

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城镇化已经正式进入“深度城镇化”阶段,粗放式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已不适合当前需求。国家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方针。本文基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城市道路的精细化设计。

2 工程实例

贵阳市人民大道全长6.47km,道路宽40m,双向6车道。按照规划设计,人民大道起点为中环北段南垭立交,与射线盐沙线、终点为中环南段朝阳洞路。利用老城区南北向道路,青云路、公园路、合群路、八鸽岩路,分别与主城区东西向的北京路、延安路、中山路、都司路、瑞金路、解放路相交,形成一条南北贯穿整个贵阳城区的“新走廊”;实现与中环、一环等道路的交通快速连接及转换;还将充分发挥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缓解南北道路的拥堵。人民大道将提升城市“新颜值”,人民大道将按照“生态景观路、智慧创新路、文化路、旅游路”的总体理念进行建设,打造成贵阳的文化大道、景观大道和旅游大道,使其成为展示贵阳文化、生态的新窗口。人民大道穿过城区中心,构建了城市“新核心”。

以往的城市道路设计主要为工程导向化,人文关怀不足;路权分配向机动车交通倾斜,慢行空间不足;设计粗放,行人安全性有待提升;对于街道活动需求考虑不足,市政设施过多,景观性和舒适性有待提高。结合以往的设计思路与考虑,首先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大力推进完整街道设计,提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道路设计理念。道路不再只是平、纵、横的技术指标;城市道路应包含交通功能设施、步行活动空间、附属功能设施、沿街建筑界面等。合理定位每条道路的交通功能,区别设置各条道路的附属设施,结合道路两侧的开发性质布置步行空间,满足整体城市风貌,设计沿街建筑界面。城市的交通从“主要机动车通行”向“人的交流和生活方式”转变,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从“道路工程设计”向“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转变,从“强调交通功能”向“和谐城市街区发展”转变。

针对本次设计中提出的安全街道的概念,贵阳市人民大道主要考虑为行人车辆各行其道、有序交汇,保障各种交通参与者安全,保障交通活动顺利进行。

着重协调人、车、路的时空关系,部分重要交通节点,采用简单立交,如下穿八鸽岩路,上跨北京路,都结合景观要求设置桥梁;还将设了上跨立北京路桥梁、筑城广场桥、青云路上跨南明河桥。筑城广场上跨南明河桥采用双层桥跨越南明河,同时解决都司路及瑞金路主干道交叉直行车辆与转向的交通矛盾,增大交叉口通行能力。

提倡慢行优先,结合公园路拓宽(中山路至都司路)在保证车行道满足交通同时,并保留两侧建筑物,参考闽南建筑风格,首次采用群楼部分为骑楼方案,将中山路至都司路东侧以新建的骑楼为主,便于敞开铺面、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考虑贵阳四季多雨的因素,在中山路口修建下沉广场和线性商业结合,通过扶手电梯跟这个轻轨站厅相连,方便市民全天候24h出行。有条件的部分(原安云路段)提供宽敞、畅通的步行空间。

为保证过街安全,方案考虑提供直接、便利的过街可能,保障行人安全、舒适穿越街道。结合两侧土地开发,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人民大道永乐路段采用了地下连廊方案以保证行人的安全过街,利用项目在中心城区的位置优势设置商业。为提供可靠街道环境与增加行人的人行道上设置了人行座椅与夜晚的指示灯。在与支路口设置的人行横道过街处,缩小转弯半径,人行横道对齐步行通行区,减少人行过街时间,并在转角处设置口袋公园。

针对本次设计中提出的绿色街道的概念:合理利用土地与空间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与效益,人民大道结合轻轨站点,与人行过街系统,合理设置了立体交通转换(见图1)。对隧道进出口处采用滴灌技术来保证绿色植物的生长,道路两旁将种植具有贵阳特色的灌木和有色彩的树种等,确保秀出“白天看树晚上看房”的沿线景观色彩和特色灯光夜景;并采用绿色技术,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降低环境冲击,提升自然包容度。道路全段打造海绵城市,充分利用好街头空地(绿地),建设雨水花池(园)及两侧下沉式绿化带,既美化人行道景观,又利用树池对水进行过滤和渗透,减轻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雨污分流净化南明河[1]。

针对本次设计中提出的活力街道的概念:提供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体验,形成富有吸引力的街道氛围,增进市民交往交流,鼓励创意与创新。本次在人民大道人行道上采用当地的石材并设置人行道地灯,提升亲近感;大量利用周边拆出的空地设置街边公园,并衔接与轨道交通出入口,铺装花纹有序多变,满足视觉丰富(见图2)。

图1绿色街道

图2活力街道

针对本次设计中提出的智慧街道的概念:整合街道设施进行智能改造,提供智行协助、安全维护、生活便捷、环境治理服务,人民大道首次铺筑了5G光缆,采用多杆合一的方案,设置WiFi、人脸识别;设计电子路牌查询设施,为行人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服务;全线指路标志采用LED主动发光标志、标线采用双组分材料,路灯控制采用手动、自动、时控及灯具自带GPRS或NB-IOT通信模块以备后续智慧城市建设预留。侧分带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雨污及综通管网井盖均考虑加设控制模块,检测雨污量与是否有井盖丟失情况,从而保证路面车辆与行人安全;建设单位与铁塔公司、联通公司建立了后台控制平台,提供了城市管理的新方式。

3 结语

贵阳市人民大道的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城市道路建设理念的摸索过程,一些成果仍需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改进与优化,为更精细化、人性化和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提供参考资料。在城市发展中,人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城市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的管理与设计,能很好地提升城市品质和人们的生活趣味,真正发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猜你喜欢

大道街道交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热闹的街道
繁忙的交通
美乃大道
小小交通劝导员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幸福大道145号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