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奏响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最强音
2020-08-11姜瑾华刘俊逸
姜瑾华 刘俊逸/本刊记者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5月的乡村,麦浪滚滚,翠盖成荫,春的温暖中透出夏的热情。与天气一样渐渐“热”起来的还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江苏乡村休闲旅游: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铁皮石斛基地门口,五六辆大巴车载着一个个笑脸盈盈的外地游客和他们大包小包的农产品鱼贯而出……
为了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推动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和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从3月28日开始,江苏省在宿迁泗阳、常州金坛、徐州贾汪、连云港东海等地先后启动多场2020“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专场推介活动,激活休闲旅游市场,拉动城乡消费扩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把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重要举措,强化规划引领、扶持引导和示范推动,组织开展“百园千村万点”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行动,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休闲旅游农业品牌体系。目前,全省规模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景点超过1万个,培育建设了330个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300个省级主题休闲旅游农园,拥有全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旅游乡村等“国字号”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休闲旅游农业年营业收入增速近几年均保持在20%以上,2019年度游客接待量达2.3亿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超过680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已经成为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成为乡村产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极。
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铁皮石斛基地内,游客满载而归
“点线面”有机结合,发展全域化
发展全域旅游,关键在着眼于“全域”,把旅游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整合文章,拓展旅游生活空间,集聚打造旅游目的地。旅游全域化要善于“点”上着力、“线”上打造、“面”上构建,“点线面”有机统一。
特色驱动,做强“点”。“点”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做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元素,打造这些“点”是全域化的首要任务。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陆地面积仅0.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大小船只1000多艘,村里的1500多人原本以打渔为生。近年来沿湖村深挖渔文化,借力互联网,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已成立2家渔文化旅游公司和2家专业合作社,注册“印象邵伯湖”系列商标,每年举办“金秋品蟹节”等渔文化节事活动,利用互联网拉长旅游产业链。
邵伯湖渔民文化美食节
产业带动,拉长“线”。“线”是全域旅游的重点。全域旅游从单一景点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要把多个“点”连在一起形成“旅游+N”的模式。以花木闻名的宿迁市沭阳县,依托60万亩花木资源,积极推动“花木+文旅”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古栗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实施西郊森林公园二期、中闽花海、油菜花海等“十大文旅项目”,在扎下、新河、耿圩、刘集等花木主产区乡镇建设80公里长的“轻车沭路”旅游公路,串起一颗颗“花木”明珠。2019年,沭阳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旅游收入4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5%。南京市江宁区,一条“最美17公里”乡村公路,串起了大塘金薰衣草园、大塘金水库、乡伴苏家文创小镇、爱情隧道、茶文化特色村——黄龙岘、晏湖、朱门人家、石塘竹海等南京“网红打卡地”,黄龙岘村52户人家有40多户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每户年创收40万~50万元。
区域联动,拓宽“面”。“面”是全域旅游的关键。全域旅游要在“点”“线”之间把文化、商贸、科教、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科研等融入到旅游业的布局之中,形成“旅游产品、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综合发展的“旅游+”和“+旅游”,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面”。溧阳旅游起步于天目湖,却没有止步于天目湖。一条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将当地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连成片,快速连通周边7个县市,实现游客与优质山水资源、主要旅游景点、当地居民生活的无缝对接。这条“彩虹路”推动乡村资源附加值不断提升,沿线近10万居民捧上金饭碗。截至2019年溧阳市已建成200个美丽宜居乡村,2019年接待游客2103.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7.38亿元,连续2年蝉联“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乡村旅游“溧阳模式”在全国推广。
溧阳1号公路 姜瑾华/摄
“产业+”多元发展,突出全周期
因为乡村自然风光和农事活动都存在季节影响因素,乡村旅游淡旺季客流差异较大,“旺季太旺,淡季太淡”。江苏各地将原来单一的休闲度假型、生活体验型、健康疗养型、服务承接型等形态进一步开发和整合,乡村旅游逐步实现四季有“芳华”。
“产业+生态+休闲”。南京市高淳区依托全国首个国家慢城“桠溪慢城”、明清第一古街“高淳老街”等生态文化资源,一体化经营开发山慢城、水慢城、文慢城,嵌入式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等休闲旅游产业,建成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打造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等一批农村旅游品牌。其中,水慢城包括金沙滩、婚庆园、滨湖花海、芦苇荡、百荷园、乐活林、湿地动物园、戏渔谷等,集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水上娱乐、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在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高淳区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占地面积22.4万亩的螃蟹养殖产业,有10万名从业者的产业链,带来超过20亿元的收益。
“产业+生态+文旅”。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吸引力。覆盖肖甸湖村、白蚬湖村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建有生态观察区,设有学术交流中心、知青艺术公社、自然课堂、科教中心等生态体验区。以湿地公园为依托,肖甸湖村、白蚬湖村以及周边合心、屯南等乡村逐渐形成集生态游憩、休闲养生、乡村体验为一体的江南乡村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位于同里北联村的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园区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园区农田景观美化、休闲渔业、创意稻田画、油菜画及体验性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和生态资源,使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休闲、旅游、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转变。
“产业+文旅+康养”。位于泰州市姜堰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小杨村的溱湖蟹村,紧邻溱湖湿地公园,是全国唯一以溱湖簖蟹为产业的“农业+文旅+康养”的田园综合体。溱湖蟹村牵头成立了溱湖簖蟹产业协会,投资建成精品大闸蟹批发市场,带动周边老百姓数千人养殖簖蟹,养殖水面10万亩,深加工蟹类制品,线上线下销售溱湖簖蟹、生熟醉蟹、蟹田香米等,每年带动相关农副产品销售额超过3亿元,成功创建“小杨人家”“北簖”“溱小蟹”等品牌。溱湖蟹村里,吃有溱湖十八灶,住有童话木屋村、小杨民宿村;玩有马术俱乐部、自然水域垂钓基地、卡丁车俱乐部、开心农场、丛林自助烧烤,学有亲子研学基地、体育拓展基地、里下河名俗文化馆,2020年溱湖蟹村又与北大青鸟云游天下旅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航空航海模型研学游基地。
“人财物”要素聚集,打造高品质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要“留住旅游”,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逐渐形成大产业,需集中人、财、物等要素,不断升级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产品、运作主体、营销策划等,提升乡村的旅游魅力,打造高品质乡村游。
强基础优环境。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乡村旅游景区应按照“干净、整洁、便利、规范”的要求,着力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与提升景区厕所、内部交通、停车场、游客中心、导引标识、咨询服务、信息提供、讲解服务、购物管理等。此外,重点抓好到村的交通问题,打通进村旅游“最后一公里”。有“中国最美乡村”美誉的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2008年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从曾经的贫困村转型为集观光、养殖、休闲一体的综合旅游区,为了方便游客进村旅游,锡山区为山联村开通了3条金色山联旅游公交专线。
强品牌扩影响。为了唱响江苏乡村休闲旅游的金字招牌,2020年江苏省将结合“苏韵乡情”专场推介活动,开展“3个100”休闲农业品牌推介,即培育建设100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发布100条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100道乡土美食地标菜。同时,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文旅、宣传等部门,联合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餐饮协会等单位,通过指导、扶持、承办等方式支持系列节庆活动;加强三产融合发展,突出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康养等产业互动,推动休闲旅游农业节庆推介与品牌农产品推介促销、乡村文化农事体验促销、民宿经济促销等有机结合;加强渠道整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化宣传推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南京江宁区黄龙岘茶园 姜 华/摄
强人才促发展。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一批“乡创客”返乡、下乡创业,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成为江苏乡村建设的生力军。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是常州市美丽乡村,发展旅游以来,从过去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环境优美的大花园,吸引了一批大学生“凤还巢”,做餐饮、搞文创,成为溧阳全域旅游发展共建共享的一个缩影。但是,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日渐红火,现有的乡村旅游人才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能满足江苏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需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各地需设法吸引大学生,尤其是吸引乡村旅游管理和旅游职业经理人返乡或下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卫生、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等基础服务保障,让他们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大展身手。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在江苏大地铺展,多元化的农旅主体和形式不断涌现,江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一路向好,不断满足城乡消费者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的同时,也在全方位呈现鱼米水乡休闲旅游农业的精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