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跨境金融合规管理要张弛有度
2020-08-11
跨境金融业务目前面对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合规管理将成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达到1.17万亿美元。跨境金融业务由最初以吸引外资支持国内建设为主,扩展到涵盖经常项目项下和资本项目项下的立体式、全方位的金融业务体系。当前,跨境金融业务面对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合规管理将成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跨境金融面临新形势
近年,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使中国银行业的跨境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其中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形势一:金融科技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将给跨境金融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基于科技给银行带来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将重塑跨境金融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共识。光学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深深影响着商业银行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的方式。如在国际保函方面,国内银行已经实现通了过区块链进行保函开立;而在国际跟单信用证方面,目前OCR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和ICR技术(智能字符识别)均已较为成熟,能够取代传统的信用证录入和审核模式。这些都给或即将给银行跨境金融相关细分条线的专业理论、人力资源分配、风险控制手段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金融科技不仅改变了传统跨境金融领域的内涵,还开辟了新的跨境金融模式。如商业银行运用智能人脸识别,为境外个人提供个人跨境金融服务。2020年年初以来,新型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力量,跨境金融并未中断运转,银行业通过 VPN(虚拟专业网络),不仅确保了庞大的跨境金融交易正常运转,还保障了境内外跨境金融创新势头的延续。可以预见,金融科技对银行跨境金融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形势二:跨境金融面临新的国际外部环境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4月提出,要做好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商业银行在办理跨境金融业务时,同样应该深刻理解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跨境金融业务的境外端交易环境发生了变化,境外交易方所在国家对中国的金融、贸易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导致银行跨境金融发生风险事件,甚至出现损失;另一方面,境外分支机构在东道国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如当地监管机构提升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关注度,通过专项审查等方式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管,甚至对某些业务范围做出限制,甚至罚款等。
合规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新形势下不同因素的交织影响,给银行跨境金融同时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与难点,因而将不可避免地使跨境金融合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挑战一:跨境金融宏观政策的调整要求内部合规制度加快更新
商业银行当前普遍以“风险为本”的理念践行内部合规管理。但当国家宏观层面对跨境金融政策提出调整时,也意味着银行原有的跨境金融业务相关合规制度需要被重新审视、修订和应用。
以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为例。金融开放过程中,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鼓励境外金融机构跨境买入中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但商业银行此前制定的内部合规政策是依据早前国家法律及相关制度制定的,对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可能有重重限制。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商业银行显然无法使用之前的合规管理制度来支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而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又必须是以制度为前提的,那么在法律还没有具体条文规定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对跨境金融合规管理无疑是一种挑战。
挑战二:跨境金融创新要求合规管理予以全面理解与支持
新形势下,跨境金融创新的速度是商业银行的发展线,甚至是生命线。无论是金融开放还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都意味着商业银行跨境金融业务创新频率会增加,如为推动金融开放,多家银行研发了诸如人民币跨境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人民币计价信贷资产跨境转卖、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一系列金融产品。跨境金融创新可能是基于金融产品,也可能是基于金融服务提供的方式,或两者兼而有之。
银行发现客户需要后必须尽快推出相应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否则很可能会丧失业务先机。而创新也意味着与现有业务模式的不同,即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从业务层面看,“先行先试”似乎理所当然。但是从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层面看,情况会截然不同。
以国内银行推出的跨境区块链保函为例。从业务部门的角度看,技术使得保函开立效率更高,业务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应该努力先于他行推出应用;但从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角度看,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保函开立模式的改变,在技术安全性方面是否经过了充分论证,合规方面会有哪些政策限制,是否违背了国家相关的监管规定等。而面对全新的业务模式和全新的业务技术,让合规管理相关部门基于原有的认知和条件做出及时且准确的判断,并非易事。
挑战三:国际外部环境与国内环境不同,要求内外有别
跨境金融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国际参与方。在国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这可能会加重跨境金融业务的合规管理责任。2019年,美国法官裁定三家中国银行在办理跨境金融业务过程中,涉嫌洗钱问题,并要求这三家银行提供相关交易记录。抛开背后的动机和真实性不论,这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是从未有过的新现象。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后国内银行业办理跨境金融业务,应该考虑此类事件会再次重演,跨境金融合规管理有责任做好应急预案。
设有境外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更需要考虑其境外机构的合规经营管理。近年,已有部分中资银行境外机构被东道国监管机构调查并处以罚款,在经济和声誉上遭受了损失。这也使得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经营问题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对此,中国银保监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加强管理。当前,国际大环境发生变化,不排除会出现更多的针对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调查和审计。在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中,能否对全集团所有境外机构合规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对境外机构合规能力是否能全盘掌握,对通过提升境外机构合规能力以满足当地监管要求是否有充分信心,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新问题。
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亟需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这为国内银行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合规的前提下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指明了路径。
思路一:践行主动合规管理模式
面对国内跨境金融政策的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商业银行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应该主动摸清政策导向,以多种形式与当地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监管最新动向,并将这些导向和动向体现在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实践中。合规管理要做到既不冒进,也不固步自封,确保行内的跨境金融合规管理政策与实践紧贴国家大政方针,紧贴最新的监管理念,在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如国内某商业银行就明确提出,要“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顺应金融监管新要求”,并在日常工作中将跨境金融合规文化内化成相关条线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同时,自觉根据最新的政策监管要求,调整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思路和行为。
思路二:加强管理创新,提高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银行金融合规管理模式并非永远一成不变,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创新给银行跨境金融带来深刻变化的时代。合规管理不应仅仅站在道德高地,罔顾外界的变化,一味要求新形势下的跨境金融业务盲目配合现有的合规管理体系;否则,合规管理就会成为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的障碍,失去其实际意义。如对跨境金融业务中纷繁复杂的创新,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应在考虑调整传统模式、完善合规管理保障体系的同时,将熟悉新产品、新业务作为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将有效评估产品创流、流程创新、技术创新加以流程化、标准化,以使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员不仅熟悉原有的制度,还能像业务条线人员一样,深刻了解创新背后的专业属性及其给跨境金融发展带来的全面影响,从而避免跨境金融合规审查的表面化或流于形式。
面对同样的形势,不同的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理念可能使跨境金融产品创新的结局完全不一样。如某地区就国内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出台新的政策,区内若干银行勇于创新,迅速落地了跨境金融新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成绩和宣传效果;但也有个别银行由于内部合规管理相关部门缺乏对创新业务的认识,迟迟不敢下定论,导致创新进度缓慢,延误了战机。这表明,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员若缺乏对新形势、新政策以及跨境金融创新产品内涵的理解,可能会阻碍跨境金融业务的发展。
思路三:因势利导,加强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针对性
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会以银行意志为转移。银行办理跨境金融业务只能够依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对最优的判断和决策方案。尽管当前国内跨境金融政策大方向呈现“放松管制”的态势,但银行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国内业务形势和业务思路套换到跨境金融业务上。
以反洗钱管理实践为例。目前国际上对反洗钱涉敏仍极为关注,处罚也从未停止,且强度往往较国内也更大。如2020年4月20日,纵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美国联邦政府和纽约市政府仍旧对一家韩国银行处以86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理由是该行在反洗钱方面存在漏洞,其在美机构涉嫌为伊朗洗钱。这表明,国内银行在进行跨境金融业务的拓展和创新时,决不能放松反洗钱工作。
对于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要尽量避免将国内母行的合规思路延续到国外。较好的做法是,以东道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再整合当地行与母行的优秀合规实践。如某些国家对银行与当地监管部门人员接触非常敏感,设有诸多管理要求和限制;那么在此类国家,就不宜鼓励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过分积极地与当地监管机构直接接触。这也需要中资银行在集团层面,十分清楚不同国家的境外分支机构的实际合规处境,实行既集中统一但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跨境合规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境外机构自身的合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实现控制境外机构合规风险的目的。
思路四:提高跨境金融合规管理的专业要求
有效的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必然要以拥有一支复合型合规专业人才队伍为前提,否则跨境金融合规管理可能触及不到核心要点和关键风险点。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将培养跨境金融合规人员作为专项工作来对待,通过跨条线、跨部门、跨境内外、跨机构的专门培训,提高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合规管理实践能力。
为此,银行可设立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选拔合规相关岗位的员工交叉派至涉及跨境金融业务的部门交流锻炼,在具备一定复合技能后再安排到境外机构培训或调研考察,实地了解跨境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和办理模式,使其能充分了解、掌握业务的本质和风险点。要通过上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打造一支既懂业务也理解合规,既熟悉国内情况又有国际视野,既看得清形势又能把握住政策动态的跨境金融合规管理人才队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