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发展乡村艺术旅游太行山上扶贫攻坚的“五村模式”

2020-08-11阎文水

支部建设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综合体农耕文化

□ 本刊记者 阎文水

坡岭相连,翠绿弥野。5 月19 日,以“勤劳播撒希望,奋斗收获幸福”为主题,第四届五村播种节开幕。

受疫情影响,往届摄影家云集的场面不见了,但气氛依然热烈。省直单位驻武乡县扶贫工作大队长、县委副书记张三忠与五村党支部书记张先保为农耕文化展览馆揭牌。张先保向省委宣传部驻五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国田颁发“五村‘永久村民’”荣誉证书。士气飞扬,一头黄白相间的牛撒开蹄子;一位农夫在前一手挥鞭,一手牵牛;张三忠与武乡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钢平并肩在后,双手扶犁耕种。

一年一届的播种节是五村一张文化名片,举办以来,提高了五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了五村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村位于武乡县故县乡东部,浊漳河穿过村南。原由五个自然村组成,故称五村。武乡是抗战胜地,素有红色武乡之称,然而由于地处太行山上,贫困一直困扰。脱贫以前,五村79 户2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2 户114 人,超过一半。几年来,作为省委宣传部定点帮扶村,五村确立“党建引领、文化先行、项目带动”的脱贫工作思路,引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优势资源,打造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帮扶架构。

说到五村,说到播种节,说到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当地人与外来者,总会想到张国田。

张国田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这几年里,当别人介绍这一身份时,张国田加上一句,我还是五村第一书记。“总监和第一书记两个不同身份,使我在五村的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去运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实现我为五村设计规划的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产业目标。”在2019 年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长治市干部驻村帮扶示范培训班上,张国田深情发言。

作为一名足迹多次踏上过太行山的资深摄影家,2017 年3 月,当张国田来到五村扶贫时,还是被废弃村落散发出的那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感动了。如何让文化创作、旅游需求与纯粹的原生态景象结合,如何让老村“复活”,从而造福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姓?

朋友们从各地赶来看他,他们坐在山梁上畅谈五村的现状与未来。村里仅有的资源——小米,是重点话题之一。开始,张国田只是想买一些送给远道而来的友人。后来想,不如干脆让大家一对一征订农民地里的小米。再后来,他萌生了举办播种节,让摄影界朋友来五村体验小米耕种的想法。

第一届五村播种节当天,现场出售老百姓家里的土鸡蛋等农产品。朋友们自愿捐款3 万余元,张国田建议作为救助基金,谁家突发困难,由村委会讨论进行救助。如今,这笔款项救助了5 户人家。“播种节只是一个仪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人心,给了村民志气和信心。”张国田说,“通过播种节,让外面的人认识了五村,走进了五村,也让五村的百姓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切实的利益。”

不满足于此,张国田将担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艺术总监积累的丰富、优质资源引入五村建设,提出建设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形成“文化品牌+农耕文化”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综合体包括三大板块:一是小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二是前沟艺术家驻地和传统民宿基地,三是禾田小镇。

小庄是五村一个自然村,保留着许多农业文化遗存,在小庄设立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营销实践。在小庄改造窑洞15 眼,建设小米加工厂、打谷场、中国农耕文化展览馆和小庄民居,将小庄打造成全国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学生摄影、采风、写生、培训的基地。目前五村已与北京电影学院、山西农业大学远景学院、晋中学院等高校签订摄影采风合作协议,7 户贫困户接待大学生近200 人,户均增收1000 多元。与山西农大携手种植山楂树,创建以“山楂树之恋”为主题的教学实验基地,农大学生每年前去五村进行社会实践。

前沟原有6 户人家,随着2006 年搬迁,村被废弃。将前沟闲置的农家宅院租赁,进行整体改造与建设,打造成既强调舒适性又与农村氛围相融合的艺术家驻地和传统民宿。改造原有的二层土木建筑为公共图书馆,供艺术家及游客休闲交流。项目建成后,一方面为来五村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寻找灵感、闭关创作的独立空间,一方面也为来五村的游客提供一个融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传统民宿体验基地。

利用武乡建设红色旅游公路的契机,将浊漳河畔一座废弃多年的蘑菇养殖棚拆除,全新打造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融合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禾田小镇。禾田小镇将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多功能大厅和停车场等设施,预计今年全部完工。建成后将会增加五村及周边的劳动就业岗位,也会选取一些收益较高的项目,引导村民投资入股,以企业加农户的模式,通过分红增加村民收入。

“就是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水果采摘为一体的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为五村注入新鲜之风。2019 年,张国田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创新奖。

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五村2016 年成立翔宇养殖公司,与新大象集团合作,2017 年建设年出栏生猪3000 头的养猪场,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订单养殖形式,养殖员雇佣4户贫困户,月工资为底薪3000 元加奖金。三年分红为700 元、400 元、3000 元,极大带动了五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PIP 农耕文化综合体为产业、项目注入动能。引进禾田旅游开发公司,规划投资1600 余万元,一部分投资者在前沟改造土窑洞10 眼,作为艺术家驻地院落;两年认购贫困户有机小米180 亩,公司负责加工包装、对外销售,每亩纯收入达1300 多元;流转农户土地30 亩,每亩流转费500 元,种植油葵,农民既可得到土地流转收入,还可获取公司打工收入,“双向”增收。配合乡村旅游项目,山西中德集团投资30 万元,新建100 亩水果采摘园区,种植苹果、梨、桃、杏、山楂、樱桃等多个品种3000 余株。

初到五村,满怀激情的张国田,发起第一次义务劳动。走在最前面的他,回头拍下村民们扛着红旗走在蜿蜒山路上的长队形,照片后来入选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成就展。“这张照片成为我们五村的一个标志,也成为了五村积极向上、奋进拼搏的象征。”

巍巍太行山,溅溅浊漳河,一个日新月异的五村,正在扶贫攻坚旗帜下绽放绚丽多姿之花。

猜你喜欢

综合体农耕文化
田园综合体为农旅融合添活力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农耕旧事十二韵
谁远谁近?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