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2020-08-10路翠霞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路翠霞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超高层建筑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也给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有效保证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首先必须要确保其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合格。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1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技术资料准备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首先要做好相关技术资料准备,具体包括:图纸会审资料、设计变更资料、工程洽商记录等。同时,不但要准备好相关技术资料,还要根据它们制定完善合理的施工计划安排及指导方案。

1.2施工现场准备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现场准备,确保道路通、水电通、土地平整。由于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属于高密度集约型工程,且施工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繁多,所以在施工现场准备中需重点规划好施工区域、起重吊装区域、材料堆放区域等,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能够有效开展及各类材料能够有序供应。

1.3 机械设备准备

由于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需应用到多种多样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各种类型的起重吊装设备,因此必须要在施工前先做好机械设备准备。机械设备一要保证质量合格,二要保证型号符合相关要求,三要保证状态良好、能够正常运行。

2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放线测量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先要做好放线测量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精确性。常用的定位放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线段定位放线法,其需要利用经纬仪来进行测量定向及利用测距仪来进行定位放线,该方法必须在平缓地形中才能够使用;另一种是曲线定位放线法,当在定位放线中遇到非直线定位放线需求时需要应用到该方法,为方便操作及保障测量精度,其通常会结合圆线、弧线、直线等来进行定位放线,并利用横竖轴双坐标来辅助定位。为进一步确保放线测量精度,还需采取有效地方法对定位放线进行校核。在主要轴线点的定位放线校核中,常用的校核方法有两组坐标校核法、三边测距交会法、三角相加之和为180°原则法等,但注意在轴线点的测量中不能使用两点测角交会法;在工程轮廓点的定位放线校核中,首先需对测角前方与定点进行交会,并引入第三方向作为主要校核方向,另外如果与定点交会的是测角后方,则此时不仅需要引入第三方向,还需引入第四方向;其次若定位放线校核的条件是四组坐标,则必须先完成定点放线后再进行测量,并在测量完毕后将测量结果数据与设计数据做比对以判断测量精度;最后若是采用的几何图形法进行定点放线,则在校核时需充分把握好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使用相关仪器来测站定向之时,需通过后视两个确定方向来观测方位角的符合性,若对精度要求不高也可选择在水平角上进行观测,另外当需要高程或进行倾斜改正操作时,还需观测天顶距。

2.2核心筒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核心筒一般需要先行施工,且核心筒总体施工难度较大,必须要有效解决高空作业面及安全防护问题。在具体的核心筒施工中,可基于专用模架系统开展相关作业,并集成大模板系统、堆料平台及混凝土布料机等,以保证作业便利和安全。再者,为方便人员运输,还需提前在核心筒内设置能够有效通往模架平台的筒内电梯。塔吊可选择外挂式塔吊,附着于核心筒的侧壁剪力墙上面。

2.3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梁、柱、板等构件。梁:在支座支撑的效果下,承受建筑物本身的横向力、剪力等外力;板:建筑地板、底板、楼板等;柱:以垂直方向结构为主,主要承受建筑工程垂直方向的力,构件的运用可充分提升建筑物本身的强度,满足各方面的施工需求。因此,构件的加工需要具备相应的强度,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构件生产制作过程中的应用,可提升构件强度,满足建筑工程本身的需求。在利用构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检测梁、板、柱等构件的质量,避免将劣质的产品应用到工程中。在对构件进行装配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模板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充分检查其稳定性、安全性,保证各方面安装参数的准确性。

2.4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起到一定的保护以及支撑作用,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模板安装时,应对模板的材质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柱体混凝土结构可利用钢制模板,构造柱体混凝结构可利用竹木模板,梁混凝土结构以及屋面混凝土结构可利用竹胶模板。在模板施工时,其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过程中。模板的安装以及拆除效果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模板施工来说,应确保模板底端整齐,同时模板安装应保证严密,避免在浇筑后期混凝土出现流浆现象。在模板拆除过程中,应确保拆除工序与混凝土浇筑工序相一致,应对先浇筑位置的模板先行拆除,随后再拆除后浇筑位置的模板。

2.5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往往会涉及许多混凝土施工作业,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配比合理。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中,应遵循合理的操作次序,并采用分层浇注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斜向分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或者分段分层浇筑等。注意在浇筑过程中应预防泌水现象,发现泌水后及时清理。混凝土施工的原则是边浇筑边振动、快插慢拔、掌握好振距。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预防其表面形成塑性裂缝,还应在1h~6h后进行二次浇灌或二次压光处理。此外,在浇筑后必须及时进行洒水养护,一般常温浇灌完毕后的6-18h内即要开始进行洒水养护,总养护时间≥28d。

结束语

綜上所述,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前,先要做好技术资料、施工现场及机械设备等的准备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把握好放线测量技术、核心筒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关键技术要点;此外在施工完毕后,还要有效开展好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检测,如此才能够切实保证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刘周.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9):106-107.

[2]钟俊.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20,27(07):79-80.

猜你喜欢

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测量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
中国超高层建筑发展及经济效应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与电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