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时代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计理念

2020-08-10张弥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3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

张弥

摘 要:近年来,随着铁路、民航、城市轨道交通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需求更加旺盛。为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和换乘的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各地政府开始将综合客运枢纽作为交通基础设计规划建设的重点加以推进。

关键词: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设计理念

1 铁路与地铁换乘设计理念

铁路客运枢纽指以铁路客站为中心,与各种城市交通方式接驳而形成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随着铁路与城市发展的融合,铁路引入城市会出现更多的高架站、地下站,铁路客站不同的站型与地铁车站的功能布置、换乘流线也会有着不同的方式。铁路客站的重要功能是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把最大的空间、最便捷的通道、最好的环境留给旅客。雄安站、北京朝阳站、北京副中心站分别是高架站、地面站、地下站的典型代表,作为新时代铁路客站的典范,在铁路与地铁换乘方面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

1.1 雄安站

雄安站位于雄安新区昝岗组团内,枢纽总建筑面积约48万m2。站房主体建筑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采用下进下出、上进下出相结合的流线组织模式。站房地面层为候车层,中央设置进站厅与候车厅,两侧为市政配套交通设施;地面夹层为出站层,两侧设置城市通廊和市政配套交通设施及商业用房;地上2层为国 铁与城市轨道交通R1,R1机场支线站台层;地上3层为高架候车厅;地下1层结合地铁和城市通廊设置商业服务用房;地下2层为地铁M1线的站台与区间。

枢纽引入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其中,两条轨道快线(R1线、R1线机场支线)平行于铁路方向,高架敷设于站房东侧,与铁路站台同层。同时引入一条轨道普线(M1线)垂直于铁路方向,地下敷设于站房东侧。

设计中提出两个换乘理念:一是采用管道式换乘通道。在国铁与地铁的换乘设计上,进行管道化的交通流线组织,减少人们多向选择的迷茫,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换乘通道。二是采用安检互认的设计方式,使国铁出站换乘地铁、地铁出站换乘国铁的旅客均不需要进行二次安检,实现国铁和地铁换乘厅的一体化设计。

1.2 北京朝阳站

北京朝阳站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四五环之间,枢纽总建筑面积约34万m2。站房主体建筑共3层,其中地上2层、地下1层,采用上进下出、下进下出相结合的流线组织模式。站房地面层为进站层,设置进站集散厅、售票厅与广场;地面夹层设置车站办公及设备用房;地上2层为高架候车厅与站台雨棚上盖停车场;地下1层为出站层,主要功能为铁路旅客出站和公共交通换乘,中央设置城市通廊,南北两侧为铁路旅客出站通道、出站厅、快速进站厅及旅服配套用房。

枢纽引入两条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地铁M3号线平行于铁路方向,地铁R4号线垂直于铁路方向,在西广场地下形成换乘站。

设计中提出两个换乘理念:一是将市政配套换乘枢纽作为城市客厅的核心。将地铁换乘厅设置在西广场下方,并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组成市政配套换乘枢纽,更好的展现城市功能。二是在枢纽地下1层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将广场地下1层定义为城市客厅,把地铁换乘厅下移至地下2层,与地下1层铁路出站层分层布置,避免多种流线交叉,实现快进快出,打造温馨、开敞、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

1.3 北京副中心站

北京副中心站位于北京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0101街区内,枢纽总建筑面积约128 m2。车站为地下3层站,其中,地下1层为城市客厅,地下2层为候车厅、出站厅与地铁换乘厅,地下3层为站台与区间。

枢纽引入三条城市轨道交通,既有地铁M6线与铁路成45°斜向布置,地铁M101线垂直于铁路方向,平谷线平行于铁路方向,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在枢纽西南侧形成换乘站。

设计中提出两个换乘理念:一是将地下空间地面化,旅客逐光而行。将地下1层定义为城市客厅,设置适量的商业与服务设施,同时通过光线的自然引入,打造地下空间地面化。二是采用立体换乘,打造“慢生活,高效率”。地铁换乘通过地下1层、地下2层进行立体化组织,实现“慢生活,高效率”相结合的换乘体验,铁路与地铁之间按照安检互认实施。

2 机场与地铁换乘设计理念

随着轨道交通的引入,航空和地铁、高铁及其他地面交通的换乘受到重视,航站楼前综合客运枢纽(GTC)这一新的建筑形式开始出现,与航站楼一起构成空陆转换的节点。高铁等轨道交通接入机场,实现地面综合交通网络和航空网络对接,使得大型机场集疏运模式不再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单一交通接驳方式,而是形成包括高铁、城际轨道、地铁以及公共交通等多种方式的集疏运系统。青岛机场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枢纽都是机场与地铁换乘的典型代表,在机场与地铁换乘方面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

2.1 青岛机场枢纽

济青高铁线位设置在青岛机场中轴线东侧,高铁车站中心位于机场GTC下方。地铁8号线及市域快线位于高铁西侧与高铁并行合建。机场GTC位于航站楼南侧100 m处,包括综合停车库、长途车站、换乘中心、商业、塔台等功能。高铁及地铁站台层位于GTC地下3层,站厅层位于GTC地下2层换乘大厅内,形成综合交通换乘大厅。

设计中提出两个换乘理念:一是采用航站楼到港、离港分层组织。轨道交通离港流线顺序为站台→站厅→GTC换乘大厅→换乘通道→航站楼→出发大厅→办理登机手续。到港旅客乘坐轨道交通流线顺序为航站楼首层至负一层至地下通道至GTC换乘大厅至国铁候车厅及地铁付费区至站台乘车。二是将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换乘在GTC内部完成。考虑铁路、地铁与长途客车、旅游大巴、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较小,在机场GTC内部完成换乘。

2.2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交通中心工程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交通中心工程(如图5所示)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2航站楼北侧广场地下,引入一条城际铁路,三条地铁线(M2线、C2线和Z2线)在此交汇。机场交通中心包括六部分工程,分别是2号线车站、城际机场线车站、地下停车场、换乘通道、集散大厅、T1连通通道,集散大厅与T1通道分别接入T2和T1航站楼地下空间。

设计中提出三个换乘理念:一是将换乘功能集中置于机场交通中心内。二是强化轨道交通换乘核心地位,其他交通设施分散布置。三是将换乘距离最小化,换乘通道空间化。

3结语

换乘是新时代综合客运枢纽系统中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快捷、有效的换乘体系,为旅客提供安全、方便、快捷、温馨的出行环境。在换乘设计理念方面,努力打造绿色温馨的换乘体验,注重换乘空间的品质;提倡“大安检”概念,实现各种枢纽之间的安检互认;实现管道式换乘通道,通过空间引导,提高交通识别度;对于大型铁路、航空枢纽,将地铁换乘作为GTC的核心功能,创造枢纽与城市的融合空间;建立立体换乘的理念,实现“慢生活,高效率”复合空间;全面提升枢纽周边城市慢行系统,做到枢纽内外换乘一体化;围绕换乘空间,合理布置商业设施,将换乘轴打造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軸。

参考文献:

[1] 周铁征.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与设计理念[J].城市交通,2015(13):24-29.

[2] 郑健.我国铁路客站规划与建设[J].铁道经济研究,2007(4):20-34.

[3] 常春,高汉青,王刚.我国民用航空机场航站楼建设发展历程[J].工业建筑,2018(12):5-10.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
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建筑设计下的海绵城市思考
绿色包装设计探讨
现阶段城市高层建筑设计问题试分析
现代服装设计中剪纸元素应用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