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畏惧创业板的高估值
2020-08-10金岩石
金岩石
公司市盈率的意义绝不等同于估值标准,而是投资人决策的比较基准或工具。由此演绎,也就不必畏惧创业板的高估值,聚焦创业板,三千不是梦。
新冠疫情引发股市暴跌后,各国央行积极干预,股市迅速反弹,其中领涨板块大部分都是轻资产、高成长、高市盈率的公司。美国股市如此,中国A股也不例外。
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即股票价格和每股盈利之比,无疑是研判公司基本面经营品质的重要指标。股票投资是为了赚钱,投资于赚钱的公司,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价值投资原理。然而过去几十年,尤其是在新实体企业崛起的过程中,赚钱的公司和值钱的公司俨然成为两个标准,轻资产、高成长的模式颇受投资人的青睐。
在本轮后疫情的强势反弹中,美国股市领涨的前5家公司都是轻资产、高成长、高市盈率的公司。截至7月19日收盘,今年涨幅排名第一的是亚马逊,市值5610亿美元;第二名是苹果,市值3650亿美元;第三名是微软,市值3350亿美元;第四名是尚未实现盈利的特斯拉,市值2030亿美元;第五名是谷歌,市值1120亿美元。
中国A股今年跌宕起伏,鹜然回首,市盈率最低的是上证50指数,仅10倍的市盈率,却几乎不涨;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逾60倍了,创业板指数今年至今几乎翻了一番。科创板1周年,总市值增长14倍,达到2.6万多亿元人民币,平均市盈率一度超过100倍。
赚钱的公司未必值钱,值钱的公司未必赚钱,这就是现代股票市场的估值之谜!回到基础理论,还是要从资本和资产的命题谈起。主流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框架是资本和利润,现代金融学的企业理论框架是资产和货币。赚钱的公司,其内在价值是利润增长,劳动创造价值,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然而从资产和货币的角度看,企业是资产,公司值钱的原因之一是资产溢价,于是才有了轻资产和重资产的概念。
企业财务报表记录的资产绝大部分属于重资产,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企业的表内资产无一例外都是“表内贬值资产”。即使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没有贬值,财务处理也是要折旧的。巴菲特曾经把“隐藏在财务报表内”的资产解释为公司“内在价值”的一部分。然而在新实体企业中,人们熟悉的资产概念却通常和公司的财务报表无关,比如数据、信息、平台、流量和用户等等,都属于轻资产,绝大部分不被纳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事实上属于“表外升值资产”。由此演绎,轻资产、高成长的公司就脱离了资本和剩余价值,赚钱不多甚至长期亏损的公司,有时却很值钱!
对于轻资产、高成长的公司,股票价格不仅反映公司的微观基本面,还要“跟着货币走”,而货币的背后是投资人的群体共识及其创造的交易价值。上市公司作为流动性金融资产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取决于预期的和真实的交易。值钱的公司,成长性越强越好。投资人追逐公司的成长性,才会产生创新成长的估值,我们称之为“成长性溢价”。
从现代金融学的资产交易理论看股市,才能跳出市盈率高低的困惑,進而发现上市公司的交易价值。也只有上市公司的交易价值,才会直接受益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伴随着广义货币量的增长而产生流动性溢价。公司市盈率的意义绝不等同于估值标准,而是投资人决策的比较基准或工具。由此演绎,也就不必畏惧创业板的高估值,接受我今年的预判:聚焦创业板,三千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