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书画泰斗陈佩秋
2020-08-10方栋巷
方栋巷
提要: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先生于6月26日凌晨3点仙逝,享年98岁。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
艺术创作不随波逐流
陈佩秋先生祖籍河南、出生于云南并久居江南,曾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等大家,上世纪50年代成为上海画院最年轻的画师,以《天目山杜鹃》摘得全国美展大奖,从而确立画坛地位。
陈佩秋先生在画上经常题的是“健碧”,源自杨万里诗句:“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衬,我愿做一片绿色的叶子”。高华阁是陈先生常用的斋名,源于李商隐的古诗《高花》。陈佩秋的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她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这种传统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工笔重彩已被视为畏途,从事工笔花鸟画的画家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陈佩秋不但能立马横枪,守着工笔花鸟画的阵脚,而且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境界上,有着更精深的造诣,把工笔花鸟推向新的水平。
工笔花鸟兴于唐,经过五代的发展到了北宋,到达了鼎盛时期。文人画的兴起,写意画的出现,就使当时的画坛形成了疏密并重、工写齐驱的新的世界。工笔和写意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流派和画风,但两者并不排斥,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影响地向前发展着。所谓"写从工出",画史上的许多写意画家,都有深厚的工笔基础。直到近代,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才把工笔和写意对立起来,几乎是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把写意视之为千古绝唱,而对工笔则视之为"包小脚者"。在工笔画交了末运的时代,陈佩秋能以"君向潇湘我向秦"的气概,从事工笔画的学习与探索,在艺术创造和艺术风格上,又能做到不随波逐流,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了。
开创陈氏青绿山水的新风
陈佩秋的绘画生涯虽然是从工笔入手,但对写意流派的精华,她也是尽情地吸收,化为己有。在陈佩秋的绘画艺术中,把工笔和写意的两种画风,融为一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是两个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的画风,为什么能在陈佩秋的笔下统一起来,而且给人以那样的美感呢?
陈佩秋的泼墨写意,并不是东涂西抹,把画家的工笔荷花和泼墨荷花相比较,就可以看出画家在泼墨中流露出来的线条特征,正是这种线条的特征,使她的泼墨荷花仍然是层次清晰,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陈佩秋采用的写意方法,不是线条的削弱,而是把线条的艺术性加强了,以特别讲究的用笔用墨,把线条变得更生动、更奇特了。
她以山水起步,后攻花鸟,画风秀润飘逸,格调委婉含蓄。年逾花甲,她不囿“花鸟山水画大家”之誉,探索以西式印象派的用色技法用于中國画,层层叠加墨彩,令画面层次更为丰富通透,开创了陈氏青绿山水的新风。
2020年6月4日,陈佩秋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203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9位。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陈佩秋的作品个性鲜明、魅力独特,加上女书画家的优势独特,她的作品行情有潜力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