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灾凶猛 经济受损

2020-08-10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洪灾洪水冲击

张学庆

提要:今年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但并非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洪涝灾害今年来势凶猛。6月以来,南方地区接近60%的县(市)出现了暴雨天气。6月2日开始,中央气象台更是连续36天发布暴雨预警。

小标题:压力不小

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14时,今年以来洪涝灾害已经造成27省(区、市)3020万人次受灾;2.2万间房屋倒塌,2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66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17.9亿元。

根据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介绍,今年汛期降雨过程多,雨区集中重叠强度大。入汛以来,共出现12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主雨带持续在华南至江淮之间摆动,雨带西段集中在西南东部稳定少动,雨区集中重叠。6月份长江流域降雨偏多27%,全国有7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

中信证券的研究显示,2019年1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并持续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根据厄尔尼诺指数评估,今年的洪涝压力应不及1998年和2016年。

进入今年6月,降水量增幅明显,但始终低于2016年气象灾害时期的高位,降水量偏离2015~2019年相同月份均值水平的百分比也不及2016~2017年的水平,如果后续7~8月仍能维持这种状态,洪涝压力应不及2016年。今年的风险点是“雨区集中重叠强度大”。7月中旬以后,如果雨带能够北抬,集中重叠降雨的风险减小,那么洪涝压力就较为可控。7月较为关键,预计过了7月后续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小。

兴业研究报告认为,整体来看,2020年水情与2016年较为相近。但今年洪涝灾害严重程度或已超过2016年。

一方面,三峡水库下游水位峰值以及持续时间均高于2016年;另一方面,部分重要控制站水位已经接近或超过2016年。后续主降雨带有望逐渐北移。

小标题:通胀预期抬升

洪涝灾害将会对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中信证券表示,如果以2016年为参照,当前与2016年的相似之处在于CPI都处于无明显压力的阶段,同比中枢处于下移区间,而PPI都已经走过了同比低点,经济开始周期性上行。

2016年三季度出现了名义GDP增速的明显拐点,预计今年二季度也将出现名义GDP增速的明显拐点。在2016年的洪水冲击中,7~9月食品价格确实出现了上行压力,但还是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洪水如果没有演化成特大灾害,对价格的冲击可能不会成为影响通胀的核心因素。

今年来看,受疫情和洪水的双重冲击,6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上行明显,这可能对三季度通胀预期有所抬升,但预计这不会实质性改变全年通胀同比下行的大趋势。

中信证券认为,洪水對经济的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直接经济损失。这部分属于存量的冲击,其实并不计入当年GDP。根据定义,GDP核算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与服务的价值,度量的是当年经济增长的增量而并非过去已生产商品与服务的存量。因此,通常说的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不是对当年GDP的影响,而是对已有存量资产和财务的损失衡量。这部分从数量来看,随着防洪能力的提升,占当年GDP的比重也越来越小。近5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就是2016年,约0.5%左右。

二是通过制约生产活动对当年GDP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农业种植、交通运输、部分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服务业活动等。

考虑到第一产业GDP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7%左右,按照2016年洪水冲击程度估计,对第一产业生产冲击约2个百分点,大概降低总GDP的0.14个百分点左右,在今年GDP波动非常大的环境下,这个量级相对较小,不会改变经济趋势。更需要关注洪水可能导致的交通运输限制、施工限制等从而影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然而,从目前的高频数据来看,6月以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水平,5月以来高炉开工率持续处于全面复工复产以来的高位,两项指标表明,当前洪水并未对整体工业生产造成明显的扰动。

三是灾后重建投资正面影响当年GDP。一般来说,洪水灾害可能会损害部分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这部分需要尽快重建,会对基础设施投资形成拉动。

此外,洪水也会暴露出来一些短板,例如一个城市发生了内涝问题,可能其他城市也会因此加大城市地下管廊的投资力度,“补短板”投资会形成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另一个拉动。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会一定程度上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体来看,预计今年洪涝灾害对经济的负面冲击至多持续一个季度,并非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因素。

针对当前的洪水风险和我国防洪能力,中信证券表示,应该客观看待,一方面,7月是关键月,如果7月水情比较可控,那么后续洪涝压力可能会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从近几年的历史来看,洪水冲击都没有明显改变经济和通胀的趋势,整体冲击也较为可控。

小标题:影响有限

兴业研究报告也显示,洪涝灾害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影响相对有限。

粮食方面,南北方洪灾按最坏情况估计,或导致粮食减产462亿公斤,或令短期粮食价格产生一定波动。但是当前主要粮食库销比处于历史高位,有望保障粮价稳定。

蔬菜方面,近年来全国蔬菜产量增速整体稳定,2016年亦实现1.52%的增长。猪肉方面,洪灾较重的年份,猪价亦产生分化,洪灾对生猪供给冲击有限。

水产品方面,过往洪灾发生时,水产品养殖效率往往继续上升,部分年份产量增长,受冲击亦较小。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洪涝灾害多会引起短时间内基建、房地产投资环比下行;洪涝灾害发生后,重建需求以及政策加强水利建设、补短板的动力增强,会带动水利等公共设施投资第二年的改善。

但是整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多按既定逻辑运行,受其影响有限。

小标题:政策发力

中国经济要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还需要政策发力。

国盛宏观熊园团队认为,尽管我国经济逐渐修复,但还面临疫情反复、全球经济衰退、国内供需分化、中美冲突等多重挑战,稳增长稳就业压力仍大,“六稳+六保”主基调下,逆周期调节将持续加码,“宽财政+松货币”尚属政策必选项。

宽财政是主角,预计今年实际赤字规模将突破8.5万亿元、实际赤字率将高于8%,地方政府积极性是关键。

后续降准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时点上,如果7月不操作(15日或25日前后),就可能需要到9月份了,统计发现,过去央行20余次降准只有一次在8月。

降息方面,预计下半年MLF/LPR可能再降息10~15BP,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时点上三季度的可能性更高些。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国内经济的复苏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预计年内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保持宽松。

“我们预计年底整体信贷增速可能进一步反弹至13.8%,官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6%,其中银行贷款和政府债券继续较快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央行增加流动性投放,以及银行放宽贷款相关要求。”汪涛表示,“我们依然预计央行会在年内降准50个基点,并下调MLF利率至多20个基点,以此来支持三季度政府债券较大规模的发行,其中地方政府债券1.9万亿元、特别国债7100亿元和帮助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不过,央行当前显然更倾向于使用定向的再贷款工具,加之近期股市大幅反弹,因此短期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所下降。

猜你喜欢

洪灾洪水冲击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洪水来了
醒醒吧,人类!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