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系统的CPU虚拟化

2020-08-10谭清宽

计算机与网络 2020年6期
关键词:周转进程虚拟化

谭清宽

对CPU虚拟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实质就是对进程的切换,也就是快速的切换执行多个进程,这样对于用户而言,所有的进程都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应该如何让多个进程公平合理并安全高效的运行呢?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进程调度算法。

第一个就是最简单的先进先出(FIFO),也可以叫做先到先服务。这个算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没错,就是我们理解的哪个进程先来了,CPU就先处理哪个,等当前的处理结束,再处理下一个。

假设有3个进程,每1个进程处理需要10 s,这时,无论哪个进程先来,最后一个进程的完成时间都是30s,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最大完成时间是所有进程需要时间之和。但是如果同样有3个进程,其中2个进程需要10s,另外1个进程需要100 s,这种情况,最大完成时间就是120 s,由于3个进程的各自完成时间不同,所以根据他们到达的顺序不同最终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假设3个进程A(10s)、B(10s)、C(100s),如果按照A、B、C的顺序到达,那么执行的过和我们预想的是一样的,开始10 s,A执行结束,20 s后,B执行结束,120 s,C执行结束。但是如果是按照相反的顺序到达的呢?C、B、A,这样开始100 s后,C执行结束,110s,B执行结束,120 s后,A执行结束。很显然,这种情况下,B和A都要等待时间最长的C结束才可以执行,所以这个算法的效率根据到达的顺序有很大关系。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在这里我们计算一下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当3个进程都需要10s的时候平均周转时间:(10+20+30)/3=20,因为A在第10s完成,B在第20s完成,C在第30 s完成。大家想一下当进程A、B、C时间分别为10 s,10 s,100 s呢?此时进程的顺序是C、B、A,那么平均周转时间就是:(100+110+120)/3=110。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这个问题通常被称为护航效应(convoy effect)。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我们去一个地方办一件事,大多数人只需要1min就可以办完,但是前面有一个人需要30min分钟才可以办完,那么后面的人都要一起等待这30min。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有新的解决方案:最短任务优先(SJF)与最短完成时间优先(STCF)。

最短任务优先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占用CPU时间短的进程先执行,也就是在上面的例子中(A需要10 s、B需要20 s、C需要100s),先让A和B先到达,执行结束后在执行C。但是这种算法中,我们依然不能保证C一定最后到达,如果C依然是最先到达,情况依然糟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放宽条件,就是我们不需要保证所有的进程必须一次都执行完。现在我们假设最坏的情况,C先到达,之后才是A和B。当C总执行时间需要100 s时,刚开始执行到了10 s的时候,B到达,此时我们不需要保证C执行全部完成,发现B的时间只需要10 s就可以结束,此时就暂停C同时开始执行B,当B执行结束后,A又到达,此时我们同样不执行C而是执行A,当A结束后,我们再回到C,这样性能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上面的算法中主要考量的是平均周转时间,但是现实中如果用这样的算法依然是不可靠的,试想我们打开一个软件,某一个功能需要等待100s后才反应,那我们岂不是要疯掉?此时新的度量指标出现了:响应时间(响应时间=首次运行-到达时间)。

我们再介绍新的算法,轮转(Round-Robin,RR)。顾名思义,就是轮训执行进程。在一个时间片内运行一个工作,然后切换到运行队列中的下一个任务。重复执行,直到所有结束。这里我们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时间片需要是时钟中断周期的倍数。假如时钟中断周期是10ms,那么时间片可以是10ms,20ms,30ms,10ms的任何倍数。3个进程A,B,C,所需时间都是5,如果使用RR这种算法,执行过程就是如下图:

但是这种算法还要付出另外的代价,就是上下文切换的成本。所以说需要找一个合理的时间片。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算法与之前的最短任务优先与最短完成时间优先是有些相反的,也就是说,这种算法导致了周转时间变得更长。

其实2种算法,各自的度量标准不同,一个是周转时间,另一个是响应时间,毕竟魚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猜你喜欢

周转进程虚拟化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断 掌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铁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周转及措施探讨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浅谈虚拟化工作原理
用户怎样选择虚拟化解决方案
虚拟化整合之势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