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8-10冯丽梅
摘 要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要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设财务信息化课程体系,植入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以适应日渐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籍此,本文提出创新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1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
财务管理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应用极强的学科,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容忽视。笔者从在校生、毕业生和企业三个维度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在校生集中反馈的是培养目标不了解、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的差异不明显、实践教学不突出以及关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需求。表现出来的是参与问卷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绝大数是一般和悲观,说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经过三年学习之后能做什么;同时,对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信心不足,又渴望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弥补。毕业生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该问卷调查,更关注的是校内实训情况、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新技术的重视,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更能所感所悟学校的学习与实战上的契合或差距。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沟通与合作及创新能力更关注。只有具备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逐渐融入职业环境中并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动手能力,扩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敏捷地思考对策,才能谈及创新。
2“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反思
笔者通过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三维调查分析,发现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几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2.1滞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依据问卷调查,当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数据筛选与分析、理财与管理等专业技能,还要求具备沟通、创新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薛楠(2018)认为,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风险,更重视技术手段的创新,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现阶段只关注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2.2陈旧的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反映当前新技术的相关课程
学生问卷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相差无几,而且从1998年设立专业以来大部分课程至今基本没有变动,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财务信息共享模式的应用趋势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有相当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时间敏感型的决策。缺乏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双创等相关的课程,将导致学生知識视野受限,无法感受到新技术给社会、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变化,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2.3单一的教学模式,桎梏了知识的传播
如今不少专业教师依然采用课前备课、课堂重难点讲授、课后布置作业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位置、学生被带着接受。但遇到类似的案例,学生又束手无策,这种一遇问题就要手把手带着的学生,明显知识没有内化,思路没有打开,处理问题的信心不足。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不足以应对新的业务问题。
3“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新的特点,呈现智能化、数据化、精细化、跨学科,财务管理人才的转型不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求具备比较综合的职业素质。邓金娥(2016)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从专注职业技能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转变。因此,制定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社会需求、立足学校发展、立足专业建设,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3.2建设财务信息化课程体系,满足全面发展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在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下,逐渐建设“互联网+大数据+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课程体系特色。建设课程体系应从三方面着手:(1)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通识课程中要体现爱国敬业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加双创文化的渗透,利用校内的创业孵化项目和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与新技术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2)专业课程注入时代元素,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云会计、公司理财项目演练等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架构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嵌入公司经营风险知识、公司战略决策概念,丰富学生企业理财知识,开阔专业思路。(3)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和力度,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分配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进行校内的实训课程,优先选择“互联网”+财务管理应用较成熟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进行,让学生在“场景”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3.3建立三元育人的教学模式
学生、教师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下协同建立三元育人的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领悟能力。如图1所示。
教师:采用五位一体教学方式,其中五位为:研、教、学、做、评。根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任务,线上发教学清单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通过在线平台答疑区、疑问区或者微信等了解并总结学生的课程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为学生梳理知识疑问、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化、巩固知识;课后的动手操作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分配分层任务,基础层次要求的学生和拔高层次要求的学生,公平地考评,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
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主观积极性,努力进行四学混合学习方式:引学、自学、督学、践学。依据教师线上的课前预习清单,认真完成并根据自学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微课视频观看次数、讨论次数、提出疑问、完成课前任务情况等进行督学。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或实训,能应用多种渠道查找资料,解决对应的问题,在践行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较好的理解专业知识,还能开阔思维,增长见识,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企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实训,流程可以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在线下达财务管理“工作”,学生组队进行任务的完成并上交,企业教师点评。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岗位实战,企业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在学以致用过程中,获取的不仅是知识和实战中的场景,更是适应未来职业环境的信心。
三元育人的教学模式利用了“互联网”+课堂,使课堂教学、平台教学与企业结合,发挥“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4完善“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4.1加强师资建设
组建具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首先,加强专业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进教师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理念的形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安排教师到“互联网+大数据+财务管理”应用较成熟的企业实践,在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具有互联网思维、初步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专业教师。再次,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逐步打磨一支新型的信息化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模式,促进专业建设。
4.2建立三方评价体系
建立包括学生、教师与企业在内的三方评价体系来促进创新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再单纯依靠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还可以包括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参与专业科研或企业科研以及创业并产生一定的业绩等;教师的评价可以来自学生评教、参加教学竞赛获奖、参与各级科研、督导日常教学检查等多方客观评价;校企合作企业也参与评价来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发展。评价的指标可以是企业教师的授业满意度、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校企合作项目规模、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人数等。
4.3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选择“互联网+大数据+财务管理”应用成熟的企业共建集财务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输送一体化的“虚拟网络财务管理平台”,不仅能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还能积累公司理财经验,提高学生职业信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能促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企业高工走进课堂,鼓励教师走进企业,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实习,熟悉企业工作岗位需要。在引进企业的项目里,鼓励优秀师生参与项目建设,从而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结论
本文提出的培养模式立足学院发展、立足专业建设、立足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围绕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助力學生将来能有更清晰的职业发展前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研究成果(编号2019LXC28)。
参考文献
[1] 赵宝芳,李洺瑶,于帮新.“互联网 +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9(10):127-129.
[2] 邓金娥.新常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6(09):124-127.
[3] 薛楠.“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质量实践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7):54-56.
[4] 冯丽梅.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