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中国文化概况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0-08-10曾轶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作为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多元主体之一,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概况等母语文化类课程,了解与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储备好“中国故事”,锻炼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中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文章描述并分析了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成果导向的中国文化概况课程情境教学設计、原创戏剧表演两种教学实践,为英语专业中国文化类理论型课程的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况课程;讲好中国故事;成果导向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提升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外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JGA171)
[作者简介]曾轶峰(1984—),女,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中国文化英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209-02[收稿日期] 2019-12-16
一、“讲好中国故事”与英语专业学生的关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新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1]“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仅是国家对外宣传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的全民事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提出“打造多元传播主体,为讲好中国故事壮大力量”。[2]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语言优势首当其冲地成为外宣工作的储备人才,而且他们的外宣工作往往是以非正式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展开,例如在校园中与留学生的交往,在留学交换项目中与当地学生的交流等等,他们直接接触国外的青年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应该自觉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3]
2018年4月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明确提出,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应该“适应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外宣工作中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但是在对“中国故事”的储备、理解与运用上,英语专业学生却往往做得很不到位,甚至难以企及中文、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熟悉与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由于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教育过于强调语言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二是英语专业学生一直把学习语言、学习外国文学与文化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而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对中国文化不自信的问题,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迷失自我,盲目崇拜“他者”文化,不知道有哪些“中国故事”可讲,也不知道怎么讲才能让“中国故事”在异域文化收获较好的传播效果。[4]
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成果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新国标”的要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概况课程,应该具有“中国情怀”,应该“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文化概况作为一门理论型课程的教学任务业已完成。借用美国教育学者William G.Spady提出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老师应该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成果,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促使所有学生达成学习成果。[5](P1-2)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学习掌握了“中国故事”后,最重要的是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在各种文化交流场合中恰当地予以讲述,才能传播中国好声音,才能完整地实现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的。特别是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设计好语言情境,学生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运用语言。[6]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下,尤其要做好从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到文化交流实践中讲述好“中国故事”,老师负责搭好舞台,请学生上台唱戏。
中国文化概况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在现实中能实际接触的文化交流场景为基础,再把不同的知识点装载其中。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校所在城市,主要的情境可以设计为:①与本校留学生的文化交流场景;②在大学所在的旅游城市做陪同翻译场景;③外国学者、专家到本校讲学场景;④到国外留学时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景。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邀请不同组的学生上台演绎对话。
搭建好场景,接下来是设计话题。对一些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知识,要注重与当下热门的新闻事件结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设计的话题一定是让学生有话说的话题。例如在中国哲学的章节,其中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儒家思想中“仁、义、忠、恕”的内涵,话题设计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这些抽象的字眼,或者结合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比理解儒家思想的当代回响。
(二)原创戏剧表演
所谓“原创戏剧表演”,是要求学生根据授课计划,自行分组抽签决定表演顺序。每一组表演的内容要与当堂课的章节内容相关,任由学生发挥原创力。“原创戏剧表演”教学活动设计的前身是传统的学生上台做PPT汇报。上台做PPT汇报在学生眼里往往是一件苦差事,虽然也是上台表演,但表演的内容对理论性、知识性要求高,除了念PPT,似乎也找不到更恰切的呈现方式。而念PPT是无趣也无法真正锻炼学生讲述能力的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消化吸收他们准备的话题内容,实践应用更是无从谈起了。
“原创戏剧表演”能够彻底改变尴尬局面,将一件苦差事变成有意思的、寓教于乐、所有学生愿意全情投入积极参与的事情。原创戏剧的剧本创作灵感可以来源于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与话题内容紧密相关的中国传统故事的改编,不需要面面俱到。演什么、怎么演,是基于小组同学对所分配话题的认真研究,然后才获得剧本创作的灵感。戏剧表演不能只是单纯地搞笑,要把知识点和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剧本中。经过两轮的实践,原创戏剧表演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充分实现了这个教学设计的初衷。
例如抽到“中国哲学”的小组,选择演绎“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学生想象还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家学说的代言人去面见君主的场景,为了争取君主采用自己的学说来治国,各家代表使出浑身解数来兜售自家学说,像一场大型的竞聘面试现场。戏剧表演需要脱稿,所以学生在表演前必须理解记忆各家学说的创始人、代表著作、主要观点等,然后进行口语化的处理,再结合生活实例以通俗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表演完胜把各家学说念一遍的PPT报告。
原创戏剧表演的评判也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虽然不是以学生為中心,但是表演的最后得分是由老师评分(占60%)和学生(同辈)互评(占40%)共同构成。老师设计好评分表格,要求每位同学在观摩表演时记录戏剧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与形式”来方面来评分,并简要地说明评分理由。要求学生参与评分的做法,有三点重要的意义:第一,学生从被动的观众变为主动观众,他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小组的表演上,才能公正地行使评分权。第二,学生在观摩其他小组表演时,能够学习到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剧本内容、表演形式、现场氛围营造方面做出调整或改进;同辈的压力让学生在观看表演时,能意识到自己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方面的差距。第三,老师评分的角度与学生的角度不相同,双方组合相加的分数能够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结果。在结课后的调查中,学生对原创戏剧表演的做法表示非常欢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可以真正实现发挥创作力、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李惠男,董晓彤.跟习近平学习“讲好中国故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11):73-75+33-41.
[2]郭卫民.肩负使命 创新进取 努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7(08):4-6+1.
[3]蒋洪新,贾文键,文秋芳,等.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50(03):419-430.
[4]尹周红.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研究[J].英语教师,2018,18(16):23-26.
[5]Spady William G.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Arlingt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4:1-2.
[6]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