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2020-08-10嵇海旭梁秀娟
嵇海旭 梁秀娟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多是应用型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而机电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气技術和机械技术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充分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综合需求。为提升该方面教学质量,更需要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改善,旨在从完善教学策略及模式出发,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嵇海旭(1974—),男,硕士,吉林四平人,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3D打印研究;梁秀娟(1973—),女,博士,吉林白山人,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纳米润滑和纳米加工技术、3D打印设计和制造研究。邮箱:lxjjhx@163.com。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75-02[收稿日期] 2019-12-24
一、引言
在20世纪80年代,机械电子工程也就是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核心。近年来,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基础,进而促进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以此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鱼得水,应当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发展,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目前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机电一体化教学课堂中,教师更为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只依照自己备课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设计工图内容,仅是重复着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机电一体化课堂教学过于单调、枯燥,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的。另外,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学生无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及时消化,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学习压力。
(二)教学课程目标没有特色
在机电相关专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有很多的高校都已经开设这门课程,这就说明该课程在机电相关专业中有一定的含金量。相关研究表明,各高校在开设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时,设定的教育目标几乎是一致的,甚至有的高校教育目标都是相同的[1]。而这样的教育目标设定,使得高校在教学内容上缺少了自身的教学特色,从而导致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习无法提起兴趣,这就与高校设立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三)选择的教材与专业不能紧密贴合
由于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且每个知识点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分散的,使其无法准确掌握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使得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学习无法提起兴趣。相关研究表明,很多高校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基础素质教育较为薄弱的高校学生,这样的情况更为明显[2]。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存在知识范围较大的问题,教材选择不合理。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对一些名校名师编著的教材或是权威部分规划的教材尤为喜爱,虽说这类教材质量较高,但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其专业特色都是不同的,因而同一种类型的教材并非适合每一个高校和专业。
(四)课程时间设置与教学安排不合理
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学生在学习自身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公共素养课程,因此每个课程可以分配到的时间是很少的。尤其是对专业课程来说,通常会出现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公共素养课程是不可缺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时,往往会因课时的影响将一些不重要的教学内容剔除,或者是讲解浅显的知识内容,以此加快课程的教学进度[3]。
三、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中,创新性教学是必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因此,在进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同时优化教学环节。只有良好的教学手段,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机电一体化的学习当中[4]。另外,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有更多的教学工具可以进行选择,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在优化教学环节的过程中,不能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仅有教师讲解和学生做题两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探讨出更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而达到双方的共赢。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帮助学生走出枯燥的课堂氛围,重新定义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的意义,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优秀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教师解决了课堂上无人听课的无奈感,使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有效结合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实践,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5]。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各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采取三方联合的方式培养实用型的优秀人才。三方联合方式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从而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另外,在三方联合培养的方式下,企业可以让优秀员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而了解到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闲暇时间深入到企业中,与企业员工进行交流,运用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为企业员工解答疑惑,帮助员工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为企业员工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践接轨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正常的上课时间里,若是安排较多的课程,学生难免会将心思放在其他的课程上,使得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较少。而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无法汲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就会导致其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6-7]。因此,各高校可以利用课余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及时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使得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时,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另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时,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暑假见习,让其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使得理论与实践能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而这样将课堂一分为二的方式,能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论证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其自身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让教师和学生能共同进步。不断加强教学模式创新,与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建立教学合作关系,以此有效结合实践与教学的贴合度,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从而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海涛.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考试周刊,2018,8(08):17.
[2]马晨光.浅谈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5(01):64.
[3]叶建德.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176-177.
[4]马宝秋.“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04):56-58.
[5]黄丽梅.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9):218+220.
[6]陈冬鸥.浅析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与改革思路[J].职业,2015,8(03):47-48.
[7]程东红.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浅析[J].智能城市,2016,2(0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