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苗族舞蹈引入贵州省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堂的作用及价值

2020-08-10廖文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贵州省

廖文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也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动车”,在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社会经济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有了新眼界和决策。在这新时代中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尤为关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一系列文件并提出2015年起要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要形成具有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无疑是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软实力”之一。贵州省的民族舞蹈文化教育是贵州特色美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又承担着民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重任。贵州省作为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其苗族舞蹈文化之丰富之深厚,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认的,本文是以苗族最具有独特性的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为例,分析将其引入贵州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作用及价值。

关键词: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反排木鼓舞;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201-02

一、前言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由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內涵与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在民族民间舞蹈比较繁盛的地区,会有民间艺人的个人特殊性的气质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还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舞蹈动作或动律同中有异、各具个人代表性特色的情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拥有着悠久历史与厚重的民族舞蹈文化底蕴,拥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这是贵州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积累的宝贵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将其引入高职学前教育课堂势在必行。

二、贵州苗族舞蹈

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一书中罗雄岩教授按地理位置、文化分布特色等作为切入点,将中国的民间舞蹈主要划分为六大舞蹈文化区。西南地区则属于多民族“山地文化”中“一边顺”舞蹈特征代表区域——其中以“铜鼓舞蹈”文化区较为发达。苗族据史书记载是最早的“稻作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在上古时期就以种植水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其聚居类型是大散居、小聚居;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战争迫害的民族,几次民族大迁徙也没有击垮这个民族,反而越挫越勇,在很多散居,并顽强的生存着而且形成了自己民族独有舞蹈文化,苗族人民“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苗族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其舞姿亢奋激昂、极具感染力,苗族舞蹈中的“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以及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木鼓”更是舞堪称一绝。

(一)苗族“反排木鼓舞”素材的审美特征

苗族是一个尚巫民族,反排木鼓舞作为祭祖重要仪式内容之一,但凡是跳舞,就有沐浴焚香般的敬意,但凡是跳舞,就是完成一个程序,不遗留任何一个细节。多年过去,这个地处一隅的黔东南偏僻小寨还执着着这份执着,贵州苗族人对舞蹈如此认真的背后却值得深思。首先是仪式感,“仪式”(Ritual)是指与正式的、非功利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人们注重的不是事情本身结果,更多是享受事情的发生给自己的身心带来愉悦。以台江县苗族反排木鼓族舞蹈为观察对象,通过这些有仪式感的舞蹈,我们可以看出苗族人民是一个怎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这场文化的仪式中分享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意义,它是怎样成为苗族社会思想的缩影,他们又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正是这种尚巫的仪式,让苗族人民在内心深处找到了自己生命之源,在传统仪式当中把服装,饰物、舞蹈融合在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里,并顽强的保存着自己的文化符号。强调祭祖这种仪式感成为苗族族人处理个人与祖先,个人与社会的一种力量。以其严格的礼仪对周边进行文化辐射,形成一种民间权威这种象征与规范包含着宗教信仰,亲戚的纽带及一起参与组织中的众人所承认并且受到一定约束的费标准,这种象征性的价值赋予苗族人民这个群网中一种受人尊敬的秩序感、规矩感,它反过来又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荣誉感。成为苗族社会构建的一种特殊力量,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自我优越感。这种仪式感会在某一种相当程度上起到满足乡民心灵的需要和精神上的慰籍,使之能消除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感,当然也可消除人们的愤懑和怨气,在精神上能满足人们对“爱”的渴望,是苗族人民精神存储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反排木鼓舞动律

贵州省台江县的苗族的“反排木鼓舞”早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录。在走访台江县方召乡反派村中我们知道,反排木鼓舞是苗族人民在祭祀活动中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它有一套独有的严谨性套路,重心下沉、踏、转、甩同边手和同边脚动律,舞蹈队形围圆形、横排型、整容型且都有一定的“有意味形式”,在舞段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层次鲜明,舞蹈语汇丰富质朴,人们踏着急如雷鸣、缓如滴水的鼓点节拍,随物而形,感物而动,舞蹈时动静、缓急、收放自如的动态氛围让人们通过相应运动符号意义去理解和构建并分享着共同的意义,这些从骨子里散发的敬意通过人体动作为传播的媒介进行舞蹈性质的“具象化”的展示,用舞蹈化的身体来感知神灵的存在,而舞蹈的本身表达则是祈祷,舞者是与神灵相通是祈福者,身体的不断的重复,围圆的调动,增添苗族人民族对大自然和神灵的敬畏,舞蹈的表达是整个族群中的“无声的语言”。这种鼓舞并进,舞姿潇洒、奔放、大气。这个堪称“东方迪斯科”的反排舞,在舞动的头、手、脚大开大合的姿态中随着速度、幅度、力度、质感的变化中感受它独有的韵味与动律,它表现了在环境恶劣的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

三、苗族舞蹈进入高职院校课堂的作用及价值

(一)地方代表性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在课堂中作用

据笔者了解,贵州省内的各高校中就有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收集、整理、提炼、构建了苗族舞蹈教学教材,并作为贵州省特色民族民间舞蹈开设于课堂中,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未大范围推广,只作为校内特色课程教学,苗族民间舞蹈在课堂教学这一块相较其他专业,就显得比较薄弱,一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既非某个人能独立完成,又非短期内多能完成的重大课题,这需要有人倡导与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苗族舞作为系统、规范的贵州省特色课程,普及到各大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民族民间舞蹈是通过舞者身体语言来传承民族文化,比起文字语言它更为生动更为形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项特殊专业变得更加具体和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人们进入小学及其他高等学校的开端,它承担着我们幼儿教育的重担,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当地特色民族民间舞蹈,这样人们人民能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主体,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使民族的具有更强的凝聚力作用。

(二)苗族舞蹈素材、动律、组合进入课堂教育的价值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艺术,苗族舞蹈在贵州省各大高职院校作为省内美育教育特色课程得到推广和普及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诗.大序》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詠歌还不能全面性表达,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聪明的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世间真、世俗善和美,从而美化着人们的特别是在校门之内学生们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之前先要了解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从而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民族文化氛围,也能更快的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直观的感受,然后经过反复训练逐渐掌握民族的性格与其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其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并能直接展现苗族深层的文化审美特征。当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中,是由当地人们群众直接性创作,同时又在其间进行传承的,而且任在以“人为性”或“社会性”的不可抗拒力量因素在流传。

在贵州省内开展本土特色民族文化教育,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模仿能力从处于文化地域中更容易接受和感知本土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民族使命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21世纪新时代接班人的优势。

四、高职院校开展本土特色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理论教学与操作性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培养学生对本土特色舞蹈文化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校园里开展一些本土民族民间舞蹈基础知识的基础课程和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让更多非专业与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舞蹈竞技中感受到本土特色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老师可以灵活利用课堂中的舞蹈教学,使用直接性多媒体欣赏进行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授课,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的舞蹈展示给学生们,使得他们了解更多民族民间舞种类及韵律,使更多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国的多民族的国家文化,从而更好更快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当组织学生深入到田野采风调研,融入到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抓住该民族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动律、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了解其所学民族舞蹈素材、动律、短句、组舞的来由以及提炼的取舍问题。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它综合了多种文化因素的动态艺术,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便于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编导的思想、舞者的表演和观众的三者产生共鸣,只有通过对某一民族深入进行调研,了解其居住生活环境、民俗、民风、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在课堂教学、课堂学习中精准。这样在推广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内涵。

五、结语

“人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民族自然就是世界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在挖掘与探究、传承方面任然“任道而重远”。民族民间舞蹈是由人民大众所创造,其渊源流长,在民众中传承,且将由人们大众继续进一步在发展的文化形态。中国是民族多元文化一于体的国家,贵州少数民族拥有众多优秀文化和内涵,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舞蹈教师,有责任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力,将苗族舞蹈引入贵州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建议,是笔者为此迈出的第一步,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能够深入的去探索和认识真正的贵州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一起来承担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