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0-08-10相晓兰赵新生
相晓兰 赵新生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海外高端青年人才的大量引进,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案和策略,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型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以期有效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多层次;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以本为本理念下师范院校大学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2019-R-69313);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助推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实证研究”(JGLX18_050)
[作者简介]相晓兰(1976—),女,山东兰陵人,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教务秘书,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赵新生(1973—),男,山东兰陵人,博士,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源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43-03[收稿日期] 2019-09-01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高校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师资。师资队伍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海外高端人才的大量引进,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踏入高校,成为高校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与创新驱动源泉。在这批优秀人才中,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断攀升,他们的学历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思维活跃,同时他们还怀有创新激情,成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这批青年教师正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起步期,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方法认识不深,偏重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少,教学理论水平偏低,而且许多青年教师具有国外博士学位,其毕业后被高校直接引进,缺乏中国高校教学的经历,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育人意识,这些因素制约了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3-5]。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也进一步强调:“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布局完善、教育与科研水平顶尖、国际影响力大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促进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迈向高水平大学和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
二、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界定
关于教学能力的内涵,张大良等分别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阐述。他们指出,教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教育技能的一个方面。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是教师发展必需的技能,是成为合格高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体现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因素,其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从教育学的角度,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如图1所示。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而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个人特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动机和自我概念等。教学实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而教学实施能力则是教师在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和运用科研成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朝阳”工程。随着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的基础设施配置、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校的管理制度都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主力军,兼具教学者、学习者、研究者的职业特点,其教学能力的构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立体多维的特点,需要遵循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搭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多元型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和评价监控体系,才能有效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强化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教育职业观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均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校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性人物。青年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深刻把握“立德”与“树人”内在关系。坚定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站位。“立高尚师德,铸大爱师魂”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自身内涵建设,以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精神导师和良师益友。
(二)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其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其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目前,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只要考试成绩合格,青年教师就可以获得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只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培训,而且对青年教师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未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丰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内涵和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开设一门基础课教学过程的完整培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把握、教案编写、课堂语言组织、板书设计、仪表仪态、课堂管理、作业设置与批改等方面详加指导;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感受教学的魅力、享受教学的愉悦;组织青年教师的讲课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应用培训所学知识,获取初步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完成上好第一堂课的准备工作。
(三)大力实施教学能力提升“1+1”辅导计划
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助教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专业背景强,但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技能培养,未涉及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和教学技能培养,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致使青年教师入职初期一旦被分配了教学任务,匆忙上阵,难免手忙脚乱,只能在教学中摸索前行,并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师的角色定位。推行教学能力提升“1+1”计划,建立青年教师的职业导师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在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能够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及其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四)加强教学学术,倡导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教学研究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升华的过程,是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学研究非学术化的倾向,教学研究处于弱势地位,研究经费和科研论文为主导的现象,无形之中削弱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为青年教师重新思考和重视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水平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分析、思辨和判断能力,教学学术就是对教学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能凸显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尊严和服务社会的价值,更能激发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热情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之情。学校只有从各方面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肯定其学术价值,将其纳入教师评价和奖励机制中,牢固树立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同等地位的意识,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协调促进、互为一体的关系,并鼓励教师在教学经验积累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术研究,才能促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在实践教学学术的过程中,高校应打破大学传统教学孤立的状态,鼓励青年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成果、教学方法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通过教学学术思想分享,为青年教师群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机会和支持。
(五)搭建有效的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培养体系
随着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呈现出一个立体多维的特点。同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对于教学能力培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说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多元化的。因此,单一的培养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教师群体的培训需求,只有搭建多层次、多元型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才能有效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设立青年教师职业训练中心或教师共同体,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实现教学培训常规化。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和外出学习,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从学校间、各学科中汲取教学精华,博采众家之长。设立专项经费,资助青年教师赴国内外名校进修,使其学习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制度,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讨论、集体阅卷等活动,加强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沟通与经验借鉴。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营造“对话、合作、融合、发展”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促进区域内学校整体水平提升,最大限度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区域内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队伍,从而推动每一个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发展,以此提高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六)构建有效的青年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师评价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的认可,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可以激励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制定教学与科研工作对等的考核与奖励制度,形成教学、科研并重的政策导向,逐步改变科研成果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在职称晋升、人才项目申报、评奖评优中增加教学成果的比重。
建立教学督导专家、校院管理部门、校外同行专家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和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不同视角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作出评估。教学督导工作常态化,“督”是手段,“导”是目的,切实改变“督而不导”的现象,指出青年教师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帮助青年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解决问题并提高其教学能力。
四、结语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主力军,应遵循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律,通过强化立德树人职业观和岗前培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倡导教学学术研究,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优化教学评价和监督制度,从而构建多层次、多元型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和成长体系,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助推高水平大学和教育强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韦雪艳,纪志成,周萍,陆文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7):75-78.
[2]周萍,纪志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81-83.
[3]王茜,陈国达.高校青年教师关于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04):232-234.
[4]马廷奇.“双一流”建设与大学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9):9-14.
[5]梁传杰.高校“双一流”建设:理念与行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3):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