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传承初探
2020-08-10周宇程
摘要:艺术歌曲自产生以来,便以强劲的生命力,方兴未艾的生长起来。将民族精神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中国艺术歌曲,也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中,逐渐被人们知晓、喜爱。但随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各种文化相互交融,艺术歌曲也面临着竞争,因此不得不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方法和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艺术歌曲的概念,其次通过三个阶段的历史事迹分析了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最后思考了进一步传承这一民族瑰宝我们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旨在于推动艺术歌曲在新时代的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艺术歌曲;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33-02
一、艺术歌曲概念简述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由抒情歌曲发展而米,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结构精巧、旋律优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形式上,艺术歌曲不同于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歌和具有明显商品价值的流行歌曲,其创作要求严格,歌词多选用著名诗人、作家的诗歌,旋律则是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在内容上,艺术歌曲题材广泛,有描绘爱情故事的、感悟山河壮丽的、抒发人生的,还有思念亲朋的,歌曲以艺术表现为目的,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通常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歌曲最出彩的地方之一,它不仅明确了歌曲的调性、节奏,还起到了渲染音乐气氛、描绘音乐画而、推动歌者情感等作用,改变了之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只作为陪衬的地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犹如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声丰富,旋律优美,好似在独白演绎着深情故事,但又与诗歌和旋律巧妙结合,为歌曲增添不少艺术色彩。弗朗茨·舒伯特是艺术歌曲的奠基者,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他一生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代表作有《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作品内容深刻,富有生命力,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除此之外,舒曼、勃拉姆斯等也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其中《诗人之恋》、《永恒的爱》等作品流传广泛。
二、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19世纪20年代初-40年代末)
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一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战役拉开序幕。“五四运动”为艺术歌曲这一典型的欧洲古典音乐形式在中国传播打开了大门,爱国、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这一时期的音乐工作者,他们开始进行新音乐的探索,尝试着将中国文化与西方先进作曲技巧结合,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中国艺术歌曲由此诞生。青主、萧友梅是最早一批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如《大江东去》,作品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它准确地把握了苏轼词中的豪放气势,形象地传达了原词中借古抒怀的精神,用朗诵与咏叹相结合的音调,抒发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问》也是经典之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复杂的作曲技法,而是采用简单的材料,将音乐意象描绘,表达出对军阀统治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此外,赵元任在1926年采用刘半农的白话诗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反映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至今仍广为流传。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难当头,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没有停止,而是涌现出众多爱国主义歌曲、抗战歌曲米,如《铁蹄下的歌女》、《松花江上》、《故乡》、《长城谣》等,这些歌曲将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鼓舞着民众的斗争信念,对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阶段可谓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
(二)第二阶段(19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建国后,社会各界欣欣向荣,新中国载着民族的托付和人民的希望蓄势待发,音乐工作者在国家振兴向前的大环境下,纷纷投身于创作反映新时代的作品中去。这一时期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大量地方方言、民族元素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族民歌整理改编的《嘎哦丽泰》、郭颂整理改编的东北民歌《丢戒指》等都展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但到50年代末,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民众开始追崇以“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为题材創作的音乐,用西洋创作技法、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歌曲被冷落,使艺术歌曲的发展十分被动。
而到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出台,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完全陷入僵局,众多文革前的优秀作品和作曲家被打压,甚至被扣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帽子,只有极少数的艺术歌曲存活下来(如生茂、唐诃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沁园春·雪》)。
1971年,周恩米总理主持中央工作后,这一严峻情形才得到缓解,一些音乐家重新投入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千年铁树开了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阿瓦人民唱新歌》等作品随即问世,但该时期与建国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创作繁荣的阶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中国国门再次向世界打开,祖国而貌焕然一新,各方而事业蒸蒸日上,拷在文艺工作者身上的枷锁全面解开,艺术歌曲这一中外贯通、文学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众多音乐家纷纷投入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如郑秋枫、施光南、陆在易、赵季平等,代表作有《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祝酒歌》、《桥》、《知己红颜》等,他们在歌唱语言上进一步精细化、创作技巧上进一步专业化,将艺术歌曲的音韵美、旋律美、意境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也进入了创作热潮,《声声慢》、《忆江南》、《枫桥夜泊》、《水调歌头》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罗忠镕创作的《涉江采芙蓉》更是运用“五声十二音技法”,将序列音乐中原型、倒影、逆行、逆行倒影创作手法融入其中,使无调性的艺术歌曲映入音乐人的眼帘,让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水平再一次飞跃。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迅速,中国艺术歌曲迈着矫健的步伐飞速前进,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
三、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承思考
(一)在演唱中深化歌曲内涵
中国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文学思想性和人文精神,它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点滴,还回味了不朽的典籍,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但如今,在一些声乐表演过程中,有一种尴尬的现状,那就是演唱者对歌唱技巧的要求远远高丁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出现了重表现轻表演的局而,这样的情形对艺术歌曲的传承显然是不利的,在只会读歌词不懂内涵的条件下演唱出来的歌曲也是没有灵魂的。如在演唱辛弃疾作词的《青玉案·元夕》时,若不知道词中的“东风、风箫、雪柳、灯火”等意象为何意,如何描绘出作者笔下高洁白持、娴静高雅的女子形象?又如何进一步将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表达?因此,我们在演唱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即作者写作时的社会大环境、作者的经历及对作品创作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等,还要分析歌词的内容,即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事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及塑造的形象等。通过这种方法,让歌曲在演唱时更加生动,使歌曲在演唱者心中更加根深蒂固,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承效果。
此外,演唱是传承的重要途径,演唱者是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演唱中深化歌曲内涵,不仅能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宣传,还能让民族精神在岁月变迁中万古长青。
(二)優化词曲创作技法
中国艺术歌曲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快速发展并逐步繁荣。近年来,在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艺术歌曲而临着生存考验,想要更好地发展,不得不进行自我优化。
早在之前的创作探索中,我国老一辈的作曲家们便已开始进行创作优化,他们将民族调式、滑音、倚音等中国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产生了众多优秀艺术歌曲,如《我住长江头》、《卜算子·咏梅》等,一些作品更是将琵琶、二胡、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融入歌曲伴奏中,显得格外新颖。这些光荣的征程,激励着今天的我们要向老一辈的音乐家们学习,通过发散型的思维探索中国艺术歌曲前进的方向,在和声、织体、色彩等方而大胆改革,还要不依附老一套的创作技法,产生新的创作思路,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此外,我们要注意的是,中国艺术歌曲一大显著特点是:语言美、故事美,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凝练了中国的语言精华。因此在创作时,我们要进一步发掘文学性强、底蕴丰富的古诗词和现代诗,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谱曲,赋予作品新的生命,让艺术歌曲在文学的浸润下深入人心,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丰富艺术歌曲表演形式
艺术歌曲作为以室内为主体的表演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受各种其他音乐种类压迫,如流行音乐。尽管在改革开放初期,众多听惯了国内主流音乐的人们不认可流行音乐,但其仍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米,邓丽君、陈慧娴、齐豫等港台歌手更是作为流行音乐的代表,受听众追捧,影响着国内音乐发展的趋势。不得不提的还有韩流音乐,作为一种外米音乐文化,韩流音乐通过单人或多人演唱、边长边跳的表演形式,刷新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固有认知,迅速占据了国内音乐的大片市场,如2012年发行的《江南style》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由此可见,中国艺术歌曲的竞争对手不可小觑,发展形式严峻。在这一现状下,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表演形式来巩固艺术歌曲的地位,如将表演场地更加开放化、将表演风格与流行音乐结合或将更多的外来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中等,以此米增加艺术歌曲的曝光度,让艺术歌曲停留在更多人的记忆中。但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我们在传承艺术歌曲、增强艺术歌曲影响力的同时,要使其承担美育的责任与义务,让艺术歌曲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李,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百家,2015
[2]刘丽艳.论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歌唱语言[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02).
[3]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周宇程(1995-),男,四川绵阳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19级音乐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