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发展构建分析
2020-08-10张婧
张婧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随着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值与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水平。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传统灌溉方式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与不合理利用问题,促进新时期绿色农业与节水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再加上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紧缺状况逐渐加剧。为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除了加大污染治理之外,也要在需水量巨大的农田水利灌溉方面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节水农业。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采取先进的节水技术,科学的用水管理方法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就当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拓展。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自动化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化农田管理与种植的模式,而是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使得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农田种植与管理模式,因此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必然会伴随着农业生产的整体化发展而向前发展。
(二)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对于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并不是简单的通过新修水利工程和改造灌溉方式來体现,而是要求农户在进行农业种植和农田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多地侧重于对农作物的合理规划,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以及种植密度要求来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减少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切实提高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构思
(一)以科学规范化种植带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
应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农田灌溉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在今后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科学规范化的种植来实现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首先就是要求农户要根据就近原则,对不同品种的农作物其需水量的多少来进行合理的种植规划,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应当种植在更靠近灌溉水源的地方,以此类推,需水量较少或灌溉次数较少的则可以适当地分布在离水源较远的位置。其次是可以根据集中原则,将某几类灌溉期相近的农作物进行集中种植,这样就可以进行集中灌溉,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最后是农户也可以采取合理密植的方法来尽可能减少分散式灌溉,体现节能高效原则。
(二)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农田灌溉技术
要更好地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还必须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机械灌溉的比重。首先是要求对现有的机械灌溉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灌溉机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能够实现定时和定量的农田灌溉,既为农户带去便利,又能够减少以往在喷灌与滴灌过程中由于无法掌控需水量和供水时间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其次是要求相关技术部门要联合水利工程部门对现有的农田灌溉管道进行改造和布局优化,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农田和亩产较高的农田,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管道运输的方法,通过铺设灌溉管网来实现对水资源的运输和利用,同时通过相应的管道铺设,还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以便在干旱季节也能够有充足的水资源来保证农业灌溉,这要比传统的沟渠运输方式更为节能和便捷。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节水意识
政府及相关技术部门应当联合开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推广活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有效地提升农户的节水意识,让广大农户能够对节水技术的便利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与农业生产发展思想,从而为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的实践基础。政府部门应当联合技术部门成立专门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推广与宣传小组,密切同农户之间的联系,指导他们的科学灌溉方式方法,向其传递节约水资源的重要价值,帮助其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经济问题,评定相应的节水示范田并给予农户一定的扶持和奖励,从而提高广大农户的配合与参与程度。
三、结束语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方法的变革,通过对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还能够全方位的带动农业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宁.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3):117.
[2]王东亮.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探析[J].河南建材,2020(02):16.
[3]狄仲花.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1):98-99.
[4]安百乐,王志新.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发展探讨构建[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