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及对策
2020-08-10张军申春艳
张军 申春艳
摘 要:本文从山阳县实际出发,概述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农产品生产存在的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低、认证产品效益低、严重缺乏资金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培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行全程控制技术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全程控制技术;研究;对策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的优势
山阳地处秦岭南麓,属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境内没有大型的工矿企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洁净。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农产品独特的品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山阳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有机食品8个;地标产品2个;GAP认证2个;5家企业申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工作。山阳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建立县监管办、检测站,18镇监管站、12个区域镇检测室,239名村级监管员全部上岗,13个企业自律性内检室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日趋完善,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
制定了茶叶、香菇等2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建立10个标准化种植业示范园区、13个示范基地,对生产基地全面推行“五项制度”和“四项档案”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全县农产品标准体系。全面推广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耕地修复技术等农业新技术。
(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初具规模
共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个;发展农民合作社826家;创建家庭农场164家;培育职业农民834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实施“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质量追溯合格证制度全面覆盖
全县质量追溯体系已初步建立,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全程动态监管模式。目前纳入平台管理企业达45家,所有上市农产品合格证“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坚持的是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遵循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在以分散经营占主导的山阳县,企业和农户受传统生产习惯影响大,能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从事生产活动的比较少。部分企业只注重生产,疏于对制度、生产档案的建立,不经常性开展技术培训。
(二)产业化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虽多,但大都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其原因:一是耕作条件差;二是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三是传统耕作习惯和经营方式,难以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小农思想严重,没有强强联手的理念,发展潜力不大。在生产企业产品结构中,种植业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比重较大,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带动,整体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从事产业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开拓推介能力低,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
(三)认证产品效益低,企业积极性不高
山阳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科技信息不发达,消费水平不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这些因素都导致认证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一是群众质量安全意识不高,认证农产品优质不优价;二是产品多以内销为主,是否认证基本没有要求;三是部分企业目光短浅,对质量认证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四)资金制约严重,企业发展受限制
各级政府支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量仍显不足,同时生产企业融资难。由于长期缺乏资金的保障,导致全程控制技术推广、标准化建设费用普遍偏低。因为农产品生产投入周期长,产出少,大部分企业都缺少资金的持续投入,严重制约生产企业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
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全程控制技术基本知识、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转变生产者和消费者观念,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使农民把发展全程控制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向社会展示全程控制产品,增强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的了解,营造公众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监督的舆论氛围;采用多手段、多渠道、多平台开展全程控制农产品品牌推介,提高企业全程控制技术认证积极性,发挥全程控制技术质量优势和带动作用,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二)培育经营主体,发挥龙头带动优势作用
积极打造、扶持一批区域强势龙头企业,重点在商业模式、企业管理与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推动全程控制技术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农业产业化的企业群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实现产品产业化、加工优质化、包装品牌化为目标,将经营主体、农户、科研机构、市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工有序,既有生产标准,又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的多元化创新体系。对于山阳这样的山区县,培育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优势,推进全程控制技术的生产标准化和经营规模化,使其成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屏障。
(三)加强技术支撑,推行全程控制技术
在生产基地推行全程控制技术,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重点是生产过程中关键点的管控。农业部门要成立技术服务团队,指导生产基地规范投入品使用、废弃物处理、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督促经营主体落实内部质量控制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生产档案。积极开展生产技术标准、全程控制技术工作的培训,培养一批懂安全、懂技術、懂管理、懂营销的技术骨干,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奠定基础。
(四)加大政府支撑,推动优质产品发展
开展全程控制技术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民心工程,关系重大。积极争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改善与建设、农产品生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对生产者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补助,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鼓励生产单位积极参加区域性展销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支持营销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