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疫情下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2020-08-10宁永霞
宁永霞
摘 要:近几年,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目前由于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可以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所以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全面概括十种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帮助养殖户能够及早预防这种毁灭性的传染病。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隔离;消毒;防疫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号称养猪业头号杀手,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不感染人,无公共健康危害。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二是餐厨剩余物喂猪;三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
一、选择合适的场址
猪场场址生物安全高低依次为:高山优于丘陵优于平原。选择场址前需实地查看并统计0~3km、3~10km范围内猪场数量和猪只存栏量,标记3km内猪场和养殖户的位置,其分布与选址猪场位置越近,生物安全威胁越大。计算选址猪场周围,3km范围内猪只密度以及10~50km范围内野猪密度,密度越大生物安全威胁越大。
猪场好的设计便于执行生物安全,原则为:单向流动、防止交叉、脏净分区。新建猪场应向阳、通风、干燥,冬暖夏凉,并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质好;栏舍建筑要根据规模化建筑要求进行合理、科学设计、高标准的基础建设,分别把母猪、保育猪和肥育猪分开饲养。并把分娩舍、保育舍建成小单元式栏舍,以便全进全出,彻底消毒。
二、猪场隔离
包括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各生产区人员之间的隔离、外来人员隔离、引进猪的隔离、病猪隔离。引种隔离舍,距生产区至少500m以,隔离舍具备人员洗澡和居住的条件,猪只隔离期间,人员居住在隔离舍,猪只检疫合格后解除人员隔离。病猪隔离舍,一定要在下风口。隔离舍应与猪场有一段距离并采用全封闭式的。
隔离场采用全进全出制,批次间要严格清洗、消毒、空栏。隔离时间在30~60天,最好是60天。可将本地猪放入引进猪群中进行观察,隔离观察正常后,经带猪消毒进入生产区。隔离场的工作人员仅在隔离场工作,与其他猪只没有任何接触。新猪往隔离场运输之前,以及从隔离场转入种猪场之前,本场兽医与原场兽医联系,了解免疫状态、健康状况。当隔离场猪只血检发现已知病原时,要进一步检查所有猪。
三、人员控制
所有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工具、产品、器械等进入养殖场核心区域,如果未经过严格地消毒程序,都可能将外面的病原体输入进养殖场。员工或访客入口设立人员消毒通道,进入前消毒、洗澡、更衣,检查有无个人用品。更衣室门口用湿麻包布洒上消毒水,进场者脚踩麻袋消毒鞋底。员工或访客在规定区域活动,完成36h以上隔离,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生产区。生产线入口的进出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脚踏消毒池使用2%~3%的烧碱溶液,每栋猪舍门口放洗手盆。
四、车辆的管理
所有车辆如需进场,一定要经过严格清洗、消毒,装卸载结束后立即出场。装卸载工作由生产区人员操作,司机严禁下车。死猪/猪粪运输车专场专用,交接死猪/猪粪时,避免与外部车辆接触,交接地点距离场区大于1km。使用后,车辆及时清洗、消毒及干燥,并消毒车辆所经道路。私人车辆禁止靠近场区。
五、出口控制
断奶仔猪或育肥猪出口、淘汰猪出口:装猪台尽量设置于场外,场内和场外之间设有中转台,买猪时通过赶猪通道或内部车辆把猪转运至中转台,拉猪车辆在中转台另一侧装完猪后,严格对内部车辆清洗、消毒。
病死猪出口:无害化收集车辆非常危险,强烈建议病死少的猪场首选猪场外围挖坑深埋。参与人员必须立即进行洗澡、换衣、消毒,原有衣物浸泡消毒;不得直接返回生产区;每周对生物坑、死猪处理点及冷库周边进行白化处理。
六、猪场消毒
日常环境消毒是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一般情况下每周3次,但在防疫期,或场内有疫情发生,应每天1次,甚至多次。日常消毒应以猪体及猪舍内为重点,以喷雾至墙壁地面微湿为度,雨天则舍外环境暂不喷雾。若有病死猪,应在死猪运走后,立即对本栏和相邻的栏圈用消毒液冲洗。消毒范围:舍内舍外,上下左右,特别注意忽略死角。
七、猪场防疫与免疫接种
规模化猪场,以下几种猪传染病最好使用疫苗: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喘气病等。而对于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猪丹毒、猪肺疫等,各猪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八、猪场驱虫
寄生虫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虫会不断地消耗猪体的营养,也是引起猪场效益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往往被养猪场忽视了。据大量的驱虫实践证明,采用科学的驱虫模式进行驱虫,猪群的日增重比没有驱虫的猪提高了9.3%,而饲料消耗却降低了10.9%,生长速度提高10.9%,肉料比提高0.36,并且由于有效控制了疥螨病的发生,使出栏合格率大大提高。
九、风险动物控制
牛、羊、犬、猫、野猪、鸟、鼠、蜱及蚊蝇等动物可能携带危害猪群健康的病原,禁止在猪场内和周围出现。
十、污物处理
(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猪场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建立场内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进行场内无害化处理。没有条件场内处理的需由地方政府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无法当日处理,需低温暂存。
(二)粪便无害化处理
使用干清糞工艺猪场,及时将粪清出,运至粪场,不可与尿液、污水混合排出。清粪工具、推车等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使用水泡粪工艺猪场,及时清扫猪粪至粪池。分娩舍、保育舍及育肥舍每批次清洗一次,定期排出粪水,进行清理。
(三)污水处理
猪场应具备雨污分流设施,确保管道通畅。污水经综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四)医疗废弃物处理
猪场医疗废弃物包括过期的兽药疫苗,使用后的兽药瓶、疫苗瓶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根据废弃物性质采取煮沸、焚烧及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严禁随意丢弃。
(五)餐厨垃圾处理
餐厨垃圾每日清理,严禁饲喂猪只。
(六)其他生活垃圾处理
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严格限制不可回收或对环境高风险的生活物品的进入。场内设置垃圾固定收集点,明确标识,分类放置。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及处置等过程须防扬散、流失及渗漏。生活垃圾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焚烧、深埋或由地方政府统一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