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浸润
2020-08-10刘亚明
刘亚明
显然,诗歌与散文是李皓文学创作的一对翅膀。
李皓诗歌早有盛名,其传播力、影响力,我们耳闻目睹。2018年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继而出版“获奖作家散文自选集”《雨水抵达故乡》,也表明了李皓散文的创作实力,与其诗歌相比并不逊色。作家靠自己的作品说话,李皓近年文学作品韵达深沉、创作颇丰,且势头愈战愈勇,令人啧啧称奇。
一
散文写到今天,是人们平素接触最多,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对于一般人来讲,诗歌过于高雅,小说又存在虚构,实际动脑动手写起来,远不如散文得心应手。现在,一些散文变得更个性化、自由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散文内涵外延的扩大,散文的数量也在呈核聚变式增长。军人、诗人、散文家、编辑出身的李皓,很讲究文字的写实,以回忆以经历以思索记录了曾经的岁月,亲情、友情带着耿直与联想,像泪水一样把往事浸润覆盖。
笔者以为,“雨水”和“故乡”于这部书、于书作者皆有特殊意义,绝非仅是与此书同名的一篇散文《雨水抵达故乡》文本中开头的“一场接着一场的中到大雨、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把人们浸泡得心烦意乱”,而是情感的一种渗透过程,故乡以及家人朋友战友则是情感的一种归宿和寄托。李皓这部散文集分四辑,阅读之后如果执意地给四辑文字分类,第一辑《烟云生花》表现了童年的乐趣;第二辑《遇见人间》展现生活的美好和诗心激荡;第三辑《叹息桥上》写意人生的五味杂陈和境况;第四辑《碎影流光》记录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历及时光的流逝。“以事说事”“关注细节”“精短凝练”是李皓这部散文集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一是植根生活写真事。回望李皓散文的心路历程,从童年开始,到学习时光,再到步入军营,走向社会。李皓十分热衷于“说事”,曾经那么刻骨铭心的事情,经过一番文字的整理,以一篇篇短文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散文集从第一篇《大米里的沙子》到最后一篇《在长安》,李皓像一个厨艺全面的大师,在烹饪前把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往事,一一梳理归类,仿佛事无巨细,把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大家津津乐道。这其中,《复课生》表现高考的独木桥,同学复课生“为了改变祖辈种地的命运,一些农村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读书,只要考上小中专、小师范,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吃上皇粮,出人头地了。”也有表现供销社的兴衰,小伙伴庆阳的舅舅“进供销社当上售货员以后,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据说把家门都挤破了。”还有《卤水豆腐》,表现过去过年家家户户做豆腐,“现在的大豆,怕是卤水点上去,也没了当年的味道。”有句话说“煎熬,是人生必需的经历。”李皓更愿意叙写清苦的孩提生活,包括家长里短,风土人情,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诚,对一些异域风情、文化达人的真情书写,也体现出李皓对现实关注的热忱,对人生体验的认真。李皓散文没有生僻拗口的字眼,没有标新立异的文字,也没有过分渲染和宣泄的语言,以事说事,这样一次次对于自己命运的刻意追寻,似乎对于所经历的事情有着不可磨灭的铭记,又似乎是通过文字做着一次次的心理方面的解析与构建。
二是描摹细节见真情。缺少细节支撑的夸夸其谈,难免让散文陷入平庸的沼泽。李皓散文取材精准,文笔流畅。而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语言精准,以细节取胜,处处都显现着细节的描写。在笔者看来,李皓散文每一篇都是从细节走向细节。以《彩色跑裤》为例,起始谈到:“如果不是翻弄高中时代的照片,我或许已将跑裤彻底忘记。”瞬间引入叙事主题。在细节刻画上,李皓还抓住了诸如,“让我感兴趣的是,石老师的裤腿处泄露了那个年代的时尚之物:粉红色的跑裤”“尤其是年轻男女,肆无忌惮地穿着颜色鲜艳的跑裤,在乡间招摇过市。”“不过,以年轻人为主,老年人少有如此打扮。即使有的老年人也穿,裤腿都做得较瘦,颜色则以深蓝和灰黑为主,不事张扬。”由此写到,“我的母亲为我做了一条天蓝色的跑裤”“我把这条跑裤从初中穿到高中,从高中穿到部队”。跑裤是当年时尚的标志,是生命中值得回忆的温暖浪漫的事,生活正应该像跑裤一样轻盈、愉悦。这里“上学的时候,外出的时候,外面一定要套上长裤子,但裤腿处能露出跑裤的裤脚,一兩厘米的样子。”这是李皓中年以后的人生体味的一个细节,写出了那时人们的审美观,表达了对曾经生活的怀念。当我们细细品读李皓散文各种细节时候,发现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充满着热爱、执着和期冀。
三是简约凝练藏精华。或许,多年诗歌写作使然,李皓散文写作体现出“有话则说、长话短说”。翻阅李皓这部散文集,每一篇什大都二三页,最多也不过四页。笔者想,这也符合李皓直爽直言的性格和朴实洗练的文风。在当下散文被高度赞美和认同的时代,有一种公认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通论,那就是散文形散而意不散。散文离我们很近,值得我们不断地利用好。好的文学作品并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思想的表达,让人们读后有什么可以玩味。写诗与写散文是互通的,相信李皓用写诗的态度写散文,必然是讲求文字的精短凝练。《雪乡杂忆》很诗意,起始写到:“一到冬天,我就想起雪乡。”在谈及几个媒体记者去雪乡采访,感叹到:“雪乡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夜晚,每当一个农家旅馆门口的红灯笼亮起来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仙境一般。我们四个人盘腿坐在火炕上,吃着农家菜,一杯接一杯小酌,那意境堪比神仙。”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将一场生命的旅行或者难忘的记忆通过文字一一记录到岁月案头,而当这样的文字穿越时间空间的跨度,常常为人们所提及、转述。李皓在《诗人与农场》中畅谈:“唯此,我们每一个认真写作的人,都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心灵农场。”可以说,李皓散文是精短凝炼的艺术,我们在这些散文中,再次领略到了他诗歌写作的艺术风格,当然那就是更加概括,更加简约,更加凝练。李皓不仅是叙事大师,而且是惜字如金的大师,不做空头文章,对个人经历进行辨析凝练,奉献出更多的文字精华。
二
散文是有情写作。
李皓是一个真诚的散文家。笔者知道李皓诗歌先于知道他的散文,知道他的大名是因为喜欢他的诗歌。与李皓诗歌一样,李皓散文创作同样是有感而发,有话想说,不吐不快,他心里蕴藏的感情是真感情,所以具有共振效应和撼人心魄的力量。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的那些值得写下来的东西。言志抒情的“真”也是散文的基石和血肉。李皓散文的真情从时间的推移来看,以童年和青少年,及至中年生活经历排序,从接触的人员来看,一直用心积累着与父母、同学、战友、同事的生活素材。这样的散文,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其人格力量和思想深度也得以渗透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