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0-08-10蒋春姜梅红
蒋春 姜梅红
一、导入,概括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1.导入,复习小说三要素
同学们,语文课本的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单元导读告诉我们:“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单元导读中还告诉我们学习小说要注意语文要素——人物、环境、情节。通过对《桥》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说就是要通过环境、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短篇小说,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齐读课题——《穷人》。
首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家,(出示作家简介PPT)为什么高尔基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穷人,体会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彩。
[点评]本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属于特色单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具有极强的文体意识,一上课,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单元是小说单元,然后请学生关注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学习要素,并且勾连上节课《桥》的学习内容,再次点明——小说就是要通过环境、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2.概括主要内容
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小说中写了哪几个穷人?
生:桑娜、渔夫、西蒙、五个孩子、两个孩子。
师: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邻居。
师:快速默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两家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人说。
师:同学们,在概括穷人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3.梳理故事情节
师: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人始终贯穿全文,我们的心也随着她而跌宕起伏。这个人是谁?文中的她有哪些担心呢?板书桑娜
(出示PPT)担心出海捕鱼的丈夫,担心生病的西蒙一家,担心丈夫是否同意收养。
师:谁能根据桑娜的担心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呢?
生: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在家等待渔夫的时候,发现邻居西蒙死了,于是她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害怕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和自己想的一样,最后他们收养了这两个孩子。
PPT:等丈夫、抱孤儿、得支持
两人说情节。
小结:你们看,如果我们把主要人物找到了,想想她做了哪些事,按事情发展顺序,就可以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这就是小说的情节。
[点评]教学时应该落实书后习题要求,课文后第一道思考题就是要求先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分三步落实此要求:第一步是紧扣课题,找小说中写了哪几个穷人,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是找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桑娜,根据桑娜的“担心”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使学生明白把主要人物找到之后,围绕她担心的人和事,有机串联就可理出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环境描写,反映人物内心
1.读第一节,勾画有关环境的词语
师:桑娜是怎样等待丈夫归来的,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渔家小屋。
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回来)
师:这是属于小说三要素中情节人物环境中一段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说到环境描写,本单元《桥》这篇课文中的洪水,渲染了紧张气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老汉形象。那《穷人》的环境又能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呢?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环境的词语。
读词。
2.通过描写环境的词,读出人物形象
师:我们读到了小屋里、大海上,除了环境,你还能读出什么?
生:这是对比描写,我还读出了渔夫生活的艰辛。
生:我读出了桑娜對渔夫的关心。
生:桑娜的勤劳能干。
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3.通过环境,读出人物起伏的内心。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文字,不同的环境描写,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吗?(温暖、幸福、平静再到心惊肉跳)
师:同学们,我们看,不一样的环境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环境描写能反映出入物跌宕起伏的内心,塑造出人物形象。这就是托尔斯泰小说的精彩之处。
4.朗读
指名读。
5.写字
师:汹涌澎湃是什么意思?我们看,“汹涌澎湃”有什么特点?都是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湃”的撇要起笔略高,右边横的起笔略高。(师范写,生描一个)
[点评]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凸显人物形象的。课文把故事安排在一个寒风呼啸、又黑又冷的夜晚,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勾画出“小屋里”“大海上”有关环境的词语,从中感受到桑娜的勤劳能干,渔夫捕鱼生活的艰辛,还有桑娜对丈夫的牵挂。然后再将环境描写的词语前后勾连,体会到桑娜从温馨平静的内心到心惊肉跳的情感变化,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三、心理描写,反映人物心灵
师:环境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塑造人物形象。其实心理描写,也可以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列夫·托尔斯泰被人们称为“心理描写大师”。这篇课文中有多处心理描写,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你认为最精彩的心理描写读给大家听。
生交流。
师:这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描写。
出示:这里的心理用一个词形容是——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呢?心神不定。
师:“心”“上”“心”“下”四个部件组成,看着这个词都让人觉得心里极为不安。
提示自读。
(1)想一想: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2)画一画:默读第9自然段中描写桑娜心理的部分,画出打动你的词句或标点。
(3)写一写:从这些词句感受到什么。(可以是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也可以是针对一个标点做批注)
(4)议一议:同桌之间交流感受;
设计:(1)他会说什么呢?在桑娜想象中渔夫会说什么?
渔夫会说:我们自己家五个孩子都养不活,你还想收养西蒙家五个孩子。
渔夫会说:我们再苦再难,也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是呀,渔夫到底会怎样说呢?桑娜内心真是忐忑不安。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2)自己的五个孩子怎么够他受的了?
早出晚归地干活,光脚,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是呀,丈夫已经够艰难了。
(3)“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那么桑娜到底为什么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4)这里有四处问号,说明她内心是有疑问的,她在问谁?请把问号和省略号连起来读读,你读出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请你读一读。
桑娜在问自己,她此刻内心是自责、忐忑、犹豫的。
(5)是呀,纠结、忐忑,桑娜此时的内心是无比的矛盾,桑娜的内心只有矛盾吗?坚定。从哪里读出来的?“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心理描写直击了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你读出了怎样的桑娜?(心地善良、勇敢、有同情心、有爱心)
(6)桑娜从刚开始的忐忑、犹豫,到后来的坚定。我们来数数,3个感叹号,4个问号,5个省略号。这些符号有什么作用?
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一连串的省略号表现出桑娜的思绪时断时续,体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在这段心理描写中,短短几行字就用了那么多复杂的标点符号,当仅用文字不能满足表达的需求时,标点符号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
谁能读出桑娜矛盾和坚定,读出她的善良来吗?四人小组读一读、赛一赛,比比谁能读出忐忑的心情,注意读好标点符号。师配乐读。生读。
[点评]这篇课文中有不少有关桑娜心理的描写,尤为重要的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活动描写。教师着眼于关键词“忐忑不安”,通过还原场景领会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还原桑娜内心世界:从自责、忐忑、犹豫、害怕到最后的坚定,特别善于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感悟桑娜的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勇敢而又有爱心的人性之美。
总结:今天我们阅读了《穷人》这篇小说,触摸到托尔斯泰精彩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感悟到桑娜的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等品质。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精彩之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探究,进一步体会穷人的形象。
[总评]
(一)具有文体意识,落实语文要素
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读,知道小说这一体裁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的学习任务就是要通过环境、情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接下来第一步紧扣文题《穷人》,让学生来说说小说中写了哪几个穷人?这些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借助关系图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他们之间的事情,然后话锋一转,找到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桑娜,从扣住她的主要内心活动方面梳理出与之相关联的主要情节:等丈夫、抱孤儿、得支持。
在抱回西蒙家的孩子之后,有一大段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师在这里设计了多层次的读。在这些文字和符号中品味涵泳,通过一次次的朗读设计,品味文字背后桑娜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让主人公的形象立体起来。
文章的环境描写可以说是《穷人》这一短篇小说最经典的一段文字,教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读中把这些有强烈对比意识的画面推到读者面前,通过“大海上”和“小屋里”镜头的不断切换,对比阅读,映照出人物起伏的内心。女主人跌宕起伏的内心恰似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更能凸显出其勤劳能干、善良温柔的品性。
(二)重視内容整合,提升学生素养
统编教材非常重视文本内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整合单元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做到瞻前顾后。不仅关注到这篇课文,而且关注到前一篇课文《桥》。分析环境描写之前,引导学生先回顾《桥》这一课中有关洪水的描写所起到的渲染紧张气氛作用,前后勾连,把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习作、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作为一个整体,将阅读与表达的方法和能力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在教学这一节课的开始,使用了“资料袋”中有关高尔基对托尔斯泰评价的一句话“不认识托尔斯泰,不可能认识俄罗斯”,不仅是对托翁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暗地告诉学生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读他的小说对研究和认识俄国社会现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已经观照到对这些内容的整合,我们完全能够预见到在后面的学习中教师将会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