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浸润:破解晨会课实践难题的有效之举

2020-08-10丁正后

中国德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晨会国学教育

遴选提炼“微经典”,与时俱进“微解读”,用心选配“微故事”,讨论深化“微感悟”,有效开展“微实践”。晨会国学“五微”教学法,让晨会课程的改革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实施有效。

晨会课,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顾名思义,是指早晨通过开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微型课程。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晨会课是列入课程表的、每天必上的第一节课,也有学校放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2.晨会课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十分钟;3.晨会课一般无课程标准、无指定教材、无固定模式;4.晨会课的执教者一般以班主任为主,当然也可以是科任老师、学生、家长或社会贤人;5.晨会课的目标更多地指向德性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6.晨会课是班级治理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生修养、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载体。作为学生的精神“早餐”,起着提升思想、塑造品德、培养习惯等重要作用的晨会课,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晨会课教什么?如何教?一系列的实践难题成了当下许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层面开展调研,了解真实问题

为全面了解晨会课在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我们从班级、学校层面与理论研究层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試图找到晨会课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

(一)基于学校和班级实施的调研

1.晨会课实施的有效时间,即教师实际用于晨会课的时间。(见图1)

2.晨会课的内容,即10分钟内教师一般讲什么。(见图2)

3.晨会课的组织形式,即教师是怎么上晨会课的。(见图3)

4.晨会课教师的准备情况。(见图4)

5.晨会课教学检查情况,即相关领导检查晨会课运行情况。(见图5)

6.晨会课教学研究情况,即每学期组织研讨次数。(见图6)

(二)基于相关文献的检索

在中国知网上,以“晨会课”为关键词仅检索到3篇论文;以“晨会课”为主题也只检索到24篇论文。在万方数据网上,以“晨会课”为关键词仅检索到15篇论文;以“晨会课”为题名也只检索到25篇论文,与中国知网检索数据基本类似。

经过对上面两个层面的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认识不到位 晨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是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交流的最佳时间,往小处说,对学生一天的校园生活起着定调作用,忽视不得;往大处说,一天10分钟,一周就是50分钟,一学期20周,就是1,000分钟,相当于25个正常课时,对学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数据显示,无论是班级、学校还是教育局,对晨会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这是认识问题。

2.实施不到位 数据表明,晨会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目标上,目标缺位,信口开河、信马由缰;目标错位,变成了早读课、订正课。内容上,无计划、无层次。实施上,过程随意,教师一言堂普遍存在,无设计、无智慧;模式僵化,变成了批评课、说教课。评价上,评价缺失,无评估,无检查。

3.研究不到位 数据显示,学校对晨会课的检查和研究者对晨会课的研究几乎没有。虽然全国研究的文章数量呈上升趋势,但高水平文章太少。正如有老师形容的:许多学校的晨会课阵地错位、时间少位、督查考核空位。研读这些文章发现,更多的是班主任个体进行的研究,主要指向的也是细节的优化,系统、深入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

二、探寻有效路径,解决实践难题

基于上述研究,根据学校实际,我们聚焦晨会课的目标原点,把晨会和国学有效嫁接,用国学浸润晨会,用晨会发展国学,整体建构晨会基本框架,探索出了晨会课“五微”教学法,找到一条解决晨会课实践难题的有效路径。

(一)设计晨会课基本框架

1.着眼立德树人,遴选晨会课教育主题

晨会课教什么?这是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从三个角度进行了梳理与研究。一是从文献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我们认真研读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八礼四仪”等主题的文献资料,寻找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二是请班主任和思政课老师帮助梳理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育点。三是请教高校专家学者,丰富完善晨会课的教育主题。经过多轮研讨,最终确定了25个教育着力点:敬老孝亲,诚实守信,感恩自然,团结合作,勤奋好学,自律守法,正直公正,勤俭节约,乐观自信,励志进取,惜时如金,尊师重教,友情无价,知错能改,持之以恒,承责尽责,谦虚谨慎,友善仁爱,民风民俗,立志奋斗,礼貌待人,谦让宽容,爱国爱家,攻坚克难,个人仪表。

针对这25个教育主题,有两个难题需要突破:一是从培养完整人的角度出发,这25个晨会课教育主题是每个年级、每个孩子都需要的。如何科学编排,让这25个晨会主题一个不少?经过多次论证,我们决定分成低、中、高三个学段来编排推进。每个学段内实现25个教育主题的全覆盖。二是同一个教育主题,低、中、高年级段都需要讲,分别讲到什么程度,如何有区别地进行教学,如何因材施教,体现递进性,进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我们决定通过选配不同的国学经典内容来破解这个难题。

2.围绕教育主题,分层选配国学微经典

教育主题确定后,如何围绕教育主题,从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中选配契合的、短小的经典名句、名段、名篇来阐释和说明教育主题,就成了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然,这种思路的好处显而易见,用国学的力量推进这25个教育主题入脑、入心、入行,用浸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内化。读着读着,国学篇目记住了,品行也生成了。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如何选到精准的、适合的国学经典名句、名段、名篇;二是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选择难度适中的、有梯度的国学经典名句、名段、名篇去匹配,从而让学生读经典,明道理。我们项目组会同班主任老师共同攻关,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从各学段的实际出发,探索晨会国学教育的低、中、高年级框架体系。我们针对各年龄段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培养目标,紧扣各学段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科学建构起晨会国学微课程进阶教育体系。拿诚实守信教育主题来说,一、二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三、四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东汉王充《论衡》中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蔡锷的“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五、六年级微经典选取的是《孟子》中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和《礼记》中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这样相同的教育主题,不同层次的国学解释,循循善诱,步步深入,直抵诚实守信品质养成的目标。

(二)探索晨会课“五微”教学法

基本框架的设计初步完备后,我们又推出了“五微”晨会教学法,指导晨会课的具体实践。

1.围绕教育主题,引出“微经典”

根据晨会课教育主题框架设计,围绕教育主题,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适切的、各自拿手的、方便实施的方式引出“微经典”。

2.突出教育性,对“微经典”进行与时俱进的“微解读”

对经典名句、名段、名篇的“微解读”不同于对经典的翻译,前者要结合教育的主题,结合时代要求,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在对国学经典原文准确、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用心发掘其中的现代教育价值,并结合实际,对“微经典”进行通俗化解读。

3.选配“微故事”,强化对教育主题的认识

晨会课突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说教模式,围绕教育主题与国学经典的内涵,精选国学“微故事”,用故事的方式为深奥的国学经典作注解,为教育主题的核心要义作通俗化的解释,进一步讲清、讲透国学经典的内涵,让国学经典阐释从单薄到立体,让教育主题从抽象到具体,提高学生对教育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让晨会课同样充满趣味性。例如:围绕励志进取这个教育主题,选配《司马光警枕励志》《愚公移山》《曹操五十仍立志》等生动形象的国学小故事,激励学生励志进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4.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组织好“微感悟”的交流

在对国学微经典进行校本化微解读、故事化微阐释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聚焦晨会课的目标导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就晨会教育主题、国学经典解读、故事启发等进行小组讨论,说认识、说收获、说感悟。基于“微感悟”,感悟教育主题、国学经典的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有效交流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主动提升和行为习惯的有效改进。

5.注重晨会课的实效性,明确要求学生“微实践”

国学教育的新价值、新追求和新境界只有外化为学生行为习惯和实践才有意义。晨会国学微课程进一步延伸晨会课堂教育的触角,让国学教育落地生根,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经典外化于行,提高自身素养。例如:围绕励志进取这个教育主题,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有没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写下来,制订一个计划,争取克服它。这样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发展中的真问题,又升华了晨会国学课的品质。

遴选提炼“微经典”,与时俱进“微解读”,用心选配“微故事”,讨论深化“微感悟”,有效开展“微实践”。晨会国学“五微”教学法,让晨会课程的改革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实施有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积极探索晨会国学微课程数字化推进,录制成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上传到“泰微课”学习平台上,进一步推进晨会国学微课程的便教利学。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行动计划,为每一位实践者、不同的地区与学校留下了可完善、可丰富的空间,使其通过多样的实践,师本化、校本化实施,可以形成各自有效的晨会国学微課程:

一是教育主题与国学经典。教育主题可以进一步丰富,国学经典可以进一步遴选,教育主题与国学经典的匹配度可以进一步深化。

二是教育主题与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可以更多元,更具地方特点,更易于教育主题的达成。

三是教育主题与教育实践。实践作业的多样性、区域性、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校本化、区域化。

晨会主题教育与国学的整合只是晨会课改革的一个维度,晨会课改革还可以有许多有效的实践。

[丁正后,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晨会国学教育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