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礼仪: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2020-08-10黄永斌

中国德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礼仪仪式

仪式礼仪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运用仪式礼仪开展道德教育能够具化教育内容,增进认同,强化认知,延续传统,彰显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仪式礼仪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非凡的叙述能力、独特的价值功能和鲜明的教化价值,日益成为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国是礼仪之邦,有着非常丰富的仪式礼仪内容和形式。借助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颁奖表彰、入队入职宣誓等仪式礼仪活动,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仪式礼仪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基本价值

仪式礼仪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运用仪式礼仪开展道德教育能够具化教育内容,增进认同,强化认知,延续传统,彰显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具有增进认同、巩固信仰的教化价值

“仪式作为社会文化和价值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是‘集体的象征性符号,在凝聚社会意识、建构社会共同体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需要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仪式礼仪来具体化、形象化、程序化。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仪式礼仪所营造的共同在场情境,可以渲染气氛、维系情感、激发荣誉感、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仪式礼仪通过符号、服饰、语言、角色扮演和情景营造渗入各种思想,将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输送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培育学生的道德观、集体意识和价值认同感,使学生在情境中受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不同,仪式礼仪更加重视情境,在情境中体验到仪式的浓重情感,在周期性的参与中,不断强化情感、认知和价值。因此,无论是通过观看还是直接参与,仪式礼仪中所蕴含的基本价值认同和社会共识理念在情境中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在仪式共同体中增进学生的道德认同、巩固教育所强化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

(二)具有强化认知、规范行为的社会导向价值

仪式礼仪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介质,通过反复操演,强化参与者认知其价值和意义,内化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化认知、规范行为的社会导向價值,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仪式发挥着强化秩序和社会整合的功能,同时也存在着分化和重组的功能。”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角色的扮演或转换,同时必须遵循仪式所要求的礼仪规范及认知其中所蕴含的学校精神、道德风尚等,并在参与中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参与者的思维并体现在行动中。政府通过开展仪式礼仪教育,规范人们行为,进行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学校通过开展仪式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爱岗敬业、尊师重道、爱国爱家的行为准则。因此,仪式礼仪发挥其显性或隐性功能,向学生示范或传播学校的价值文化和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标准,彰显仪式礼仪的社会价值。

(三)具有延续传统、强化记忆的传承价值

“记忆是一种更为深刻复杂的现象,意味着内化和强化,意味着过去生活中的一切因素的相互渗透。”仪式具有强化记忆的功能,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和情境,使人置身于某种场景中,既可以延续传统,也可以创造新的记忆。社会记忆、文化传统经仪式礼仪活动多年重复、周期性展演予以传承和强化,成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认知的一部分。经年累月程式化的仪式礼仪活动,承载着传统、规范和文化价值,随社会发展而同步变迁,随现代移动技术传播,不断固化,趋于稳定,打磨和塑造了学校德育活动的品牌,逐渐成为了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学校生活的共同记忆。因此,仪式礼仪具有延续传统、强化记忆的传承价值。学校在道德教育中形成的长期稳定、个性化、程序化的仪式礼仪活动,承载了学校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传承了学校的文化价值,强化了学生的共同记忆。

二、仪式礼仪在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学校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仪式礼仪为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教育场域和教育渠道,能够增强学生的秩序感和仪式感,对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仪式礼仪创造了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机

仪式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日常生活中承载着传统延续、意义象征和符号表达的功能,为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创造了重要契机。一是关键节点上的仪式礼仪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契机。仪式礼仪大都在庆典、纪念日、节假日及重大事件的关键节点举行,而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本身具有的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这就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时机。二是仪式礼仪与学校道德教育相契合。仪式礼仪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具化、价值的传递、规范的习得和道德的养成提供了途径,成为强化爱国主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道德教育内容的体悟和认同的重要教育方式。三是仪式礼仪营造和渲染了道德教育的氛围。学校对学生进行仪式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加入场景、程序、语言、声音和符号等元素,强化学生的行为记忆,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道德规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仪式礼仪因其展演的节点性、与道德教育的契合性,发挥着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仪式礼仪延展了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场域

仪式礼仪通过特定空间和情境创建,延展了以共同价值为目的并形成价值引领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阵地,建构起强大的教育场域。每一种仪式礼仪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社会实践和生活情境,形成了强大的场域力量。中国古代的尊师礼、上课礼、蒙童礼、成年礼等仪式礼仪,蕴含着义、仁、礼、智、信等思想,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场域。礼赞新时代、传承独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仪式礼仪教育活动,展现共同参与者的集体期望、共同信仰和共同文化,凸显了仪式礼仪的场域力量。新春佳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仪式活动,更是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使参与者在节日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学校中的入学、上课、颁奖表彰等仪式礼仪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场域,在共同在场的仪式中培养学生礼敬校园、尊重课堂、敬畏秩序的品质,使学生在仪式感中受教育,习得自律、秩序和规范。因此,历经千年传承并随社会发展同步变迁的仪式礼仪,通过其渗入式、情境式的内生动力,延展了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场域。

(三)仪式礼仪拓宽了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

仪式礼仪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人们相互模仿、学习、交流的社交方式。仪式依附着集体意识,凝聚着个体情感体验,承载着认知规范和价值观念。学校可以以仪式礼仪为载体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组织学生参与庄严、隆重的纪念活动,如象征性极强,向社会公众传递、表达和弘扬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阅兵仪式、国家公祭等大型纪念仪式活动。学校完全可以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纪念活动中仪式礼仪的意蕴、象征意义和精神向学生诠释透彻。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仪式礼仪致敬为走向富强的美好时代付出心血的英雄人物、时代楷模、道德先锋,凝聚社会共识,汇聚道德力量。在主题突出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学毕业典礼、表彰颁奖、校庆庆典、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等仪式活动,既可以承载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要求,也是传播校园文化、强化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仪式礼仪拓宽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渠道,丰富了道德教育的途径,促进了青少年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三、学校运用仪式礼仪开展道德教育的策略

学校在运用仪式礼仪开展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运用实物象征、渗透意识形态、把握教育时机的策略,建构仪式的象征符号和时空环境,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运用实物象征:注重形式上的情境创建

维克多·特纳认为,“仪式中的象征符號包括仪式语境中的物体、行动、关系和事件、体态和空间单位”。象征符号是仪式礼仪的工具和载体,学校在开展纪念、庆祝、宣誓等仪式礼仪教育活动时,要注重情境设计,充分运用具有学校内涵或价值的象征实物或衍生文化产品,进行情境创建。学校要集中宣传、渲染仪式氛围,提前进入仪式预热状态,为学生真正进入到仪式情境和参与仪式活动作铺垫。通过融入画面和声音,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构筑师生共同参与的“在场感”,让观看者或参与者如同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丰富师生的情感体验和集体记忆,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仪式礼仪形式的不同,运用实物象征进行情境创建也要有所差别。纪念类的仪式礼仪活动,要融入和再现历史情境和思想,使学生产生共鸣;年复一年的庆典表彰类仪式礼仪活动,要渲染集体荣誉的氛围,为学生树立鲜活生动的榜样形象,成为激励学生进取的榜样和目标,激励学生成长;日常的入队入团宣誓仪式活动,要设计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仪式中成长,感受身份、角色的责任与担当。

(二)渗透意识形态:凸显过程中的意义生成

稳定的仪式符号和流程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在重复和强化的仪式形式中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仪式礼仪的象征符号和情境,不仅可以丰富历史记忆,还可以融入鲜活的时代内容和价值观念,凸显仪式礼仪过程的意义生成和价值呈现。学校要借助仪式礼仪,渗透、传递教育理念、价值主张和教育目标,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和意识形态,塑造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如,举世瞩目的阅兵仪式,通过仪式语境中的象征符号和预设意义,体现国家形象与实力,表达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价值内涵。在抗击疫情中,为表达对白衣战士的崇敬之情,各地机场纷纷启用航空界最高礼遇“水门礼”来欢迎和致敬援鄂英雄的回归。因此,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要巧妙地把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其所宣扬的价值观念融合在仪式礼仪活动之中,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三)把握教育时机:加大强度上的反复操演

仪式礼仪通过反复的操演予以传承和强化,使得教育所赋予的价值规范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校道德教育要发挥仪式礼仪的最大功效,释放、激发和凝聚其情感效果,就要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建构。从时间维度来看,既要把握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之类的传统节日,又要抓住五四、建党、建军、国庆等政治节日和伟大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节点开展仪式礼仪教育活动。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重要场所和与之相应所形成的情境是仪式礼仪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和载体。移动互联网空间也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仪式礼仪教育开展的新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社交工具和AR、VR等虚拟技术载体,反复传播学校仪式礼仪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化学生的道德认同和情感归属。此外,在仪式礼仪中还要融入与道德教育实践相联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各种仪式礼仪不可或缺的国旗、标语、升旗、宣誓、英雄人物画像和图腾印记等象征符号,强化和塑造社会记忆,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意义。

[黄永斌,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礼仪仪式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Talking strategies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