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0-08-10朱世超倪伟伟邹辉煌李黎明
朱世超 倪伟伟 邹辉煌 李黎明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方便、易实施抢救,管腔较大,便于吸痰等操作,同时,也易发生插管移位、脱出、口腔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国外研究报道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5%~14.2%,每100个带管日发生4.75例[1];国内报道为1.11%~8.89%[2-3]。一旦发生气管插管脱出,将会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故探讨安全、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非常必要。本院采用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6月我科收治的10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7例。年龄20~82岁,平均(45 8.54)岁。清醒患者37例,昏迷患者70例。呼吸衰竭10例,重症肺炎6例,ARDS 19例,颅脑损伤18例,脑出血8例,脑卒中6例,消化道出血4例,消化性肿瘤2例,重症胰腺炎4例,腹腔感染18例,肾衰竭7例,多发伤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下开展。
1.2 方法 每天由夜班护士6:00进行口腔护理后更换气管插管固定胶布。两组均使用口含嘴式牙垫、口腔护理次数和方法及寸带均相同。
1.2.1 观察组 采用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具体为:(1)将3 M弹力绷带裁剪为长23 cm,宽3 cm 的长方形,然后分别从一侧两端2.5 cm处以45°角倾斜1 cm后平行裁剪,两端分别留2.5 cm完整端,将裁剪好的凹槽形3 M绷带从中间将下方贴纸撕掉。(2)将3 M绷带边撕贴纸边向插管方向平行患者口唇铺贴至口角处,将余下的部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将插管缠绕牢固。(3)另一条短胶布将气管导管与牙垫紧密缠绕2周,在末端留一小节胶布,以便进行口腔护理时方便去掉牙垫。(4)裁剪1条长约80 cm的寸带,采用双套结法固定气管插管与牙垫后绕过患者耳后、颈部,在一侧打结,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5)注意事项。粘贴固定时首先将撕掉贴纸的2.5 cm 断端贴于患者耳垂下面颊处,绕至患者口角处的胶布不应黏贴患者口角皮肤及气囊,注意接触患者皮肤时应无张力粘贴,减少对其皮肤的牵拉,观察是否出现张力性皮肤损伤;面颊部贴胶布处先用75%酒精脱脂处理;颈后和口角处分别放置保护性棉垫和纱布。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固定法,具体为裁剪一条长度为88 cm的寸带,首先使用扁带将牙套绑紧,然后采用双套结法固定气管插管与牙垫后绕过患者耳后、颈部,在一侧打结。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
1.3 评价指标
1.3.1 气管插管移位情况 评价标准:无移位,即气管导管距门齿或口角的距离上下无变化;轻度移位,气管导管上下移位1 cm以内;中度移位,即气管导管上下移位在1~2 cm未引起脱管或下滑至一侧气管;重度移位,引起脱管或导管末端进入一侧支气管。使用记号笔在门齿处导管上标记气管插管深度,每班交接测量记录插管深度,判断是否有移位、移位程度或脱出。如果一个患者出现多次移位,以最严重程度为标准进行记录。
1.3.2 口腔及面部皮肤情况 每班接班时观察并记录患者口唇黏膜破损情况,有无无固定插管导致的面部皮肤破损、压疮情况,直至拔出气管插管为止。
1.3.3 患者的舒适度 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对清醒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估[4-5],共10个等级:0~4分表示患者能耐受, 5~7分表示患者能勉强耐受,8~10分表示患者不能耐受,极不舒适。将标尺数值的意义告知插管患者,证实患者已理解,由护士指着读数,通过患者点头和摇头来确定数值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口唇及面部皮肤情况比较 对照组口唇及面部皮肤损伤率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口唇及面部完整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平均固定时间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平均固定时间比较[M(QR),min]
2.4 两组清醒患者舒适度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3 讨 论
3.1 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可降低气管插管移动或脱出的风险 传统固定法中口腔分泌物会浸湿口角处胶布,特别是患者侧卧位时此处胶布潮湿速度快,易造成导管移位及脱管;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易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同时,胶布潮湿会对面部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导致湿疹,增加患者不适感。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避开患者口角,不会因口腔分泌物浸湿弹力胶布而刺激患者皮肤;凹槽形胶布粘贴在患者面部受力面积大,比交叉型固定法更加牢固,不易因各种外力导致胶布松脱;增加了插管后口腔空间,易于护士观察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出血、溃疡等情况发生。
3.2 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插管患者减少口唇及面部损伤 研究显示,3M弹力绷带透气性好,表层涂有低过敏黏性物质,可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6];同时绷带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时,均采用无张力性黏贴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对照组使用的医用橡皮膏胶布可能由于含有乳胶颗粒等物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湿疹等过敏问题,同时这类胶布粘性强,去除时易在皮肤留下污垢。本研究结果显示,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减少了口唇及面部皮肤损伤率。
3.3 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缩短气管插管固定时间,节省工作量 有效的口腔护理可降低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7]。对照组的传统固定法,嘴角被胶布封住,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松解寸带,临床中为避免气管插管移位或脱出,经常需要两名护士配合进行口腔护理,均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观察组一方面运用的弹力绷带操作中与其它物品粘连性低于医用橡胶膏胶布,另一方面,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时不再需要全部去除胶布和寸带,只需去掉固定牙垫和气管插管的弹力绷带即可,以上均节省了气管插管固定时间,受到护士的一致好评。
3.4 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因为本研究选取的是ICU患者,故清醒患者较少,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患者舒适度是主观评价指标,个人不适感的阈值存在差异,其结果同时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8],如是否使用镇痛药等情况。另外,部分患者对胶布敏感度高,胶布撕脱时易牵拉皮肤,导致皮肤损伤高于传统法。因此,本研究两组患者在舒适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多数为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咬管、吐管的发生率高,牙垫及寸带可以更稳妥的固定气管插管[9-10],故本研究两种均预防性使用牙垫及寸带。
总之,凹槽形3M弹力胶布固定法操作简单,在固定效果和减少面部损害方面优于传统固定法,弹力绷带相较于气管插管固定器,成本低廉。不但保证固定牢固,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