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文物遇上二次元文化
——关于文物拟人游戏化的思考

2020-08-10姜雨孜四川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拟人化企划国宝

□姜雨孜 四川大学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美育的号召,《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各种文创产品的大力宣传等,文物以越来越重要的身份逐步走进公众视野。与此同时,二次元文化正方兴未艾。早在2017年,《光明日报》就报道称二次元文化正“从小众走向大众”。随之,“文物+二次元”这两种文化奇妙地碰撞在了一起,生动有趣的文物拟人开始出现。未来这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将如何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二次元美育”便成了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文物拟人的发展现状

大众普遍认为,二次元文化是由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 和电子游戏(Game,更准确的英文词汇是 Electronic Game或Video Game) 这三种媒介类型混合发展而来的所谓的“ACG文化”。在二次元文化中,“拟人化”即以某物为原型,通过动漫人物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它们奉行“万物皆可拟人”的真理,不论高校、建筑、食物、文字等都可以作为拟人的对象。一些“拟人化”的企划活动,推动了这种形式的传播与发展。文物拟人大致出现于2011年,但真正开始流行却是在2018年,当时《国家宝藏》推出了“让国宝活起来——国宝拟人化”活动,《如果国宝会说话》也同B站共同推出了“国宝复‘活’”计划。文物拟人是“文物热”与二次元文化相遇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即在这些形象中融进了文物元素,使得其也焕发出新鲜的创造力。热衷于文物拟人的大多是青少年,他们更乐于接受二次元这种新兴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这种形式加强了对文物的传播效力,让更多的人以这种趣味性的方式了解到文物。在2020年3月Myethos联合《国家宝藏》栏目组推出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拟人化手办(见图1),在网络上大受好评。在笔者看来,如果能使这种拟人化的形态“动”起来,成为游戏,则不仅仅能提高文物形象本身的曝光度,更能通过文物故事来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文物拟人游戏化的关键

事实上,在2018年就出现了首个文物拟人的战斗冒险类手游《亿次元》,这款游戏虽然对文物进行了拟人化处理,但游戏在细节处理上和普通的战斗冒险类手游无异,并未很好地突出文物拟人的优势。毋庸置疑,文物拟人的核心在于让大众通过二次元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博文化。因此,笔者认为文物拟人化游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文物故事为核心: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不仅要对形象进行再创造,更要让文物故事“活”起来。正如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所作的那样,并不是为了展示科技水平的高超,而是提供一种更有效地使观者了解文物故事的途径。文物拟人可以第一人的视觉道出自己的前世今生,可以让用户通过解锁主线或支线剧情,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2)紧紧扣住文物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关注的并不仅是“拟人化形象”本身,而是根据文物的特有属性与游戏巧妙地结合,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及游戏体验。如将考古地点与游戏地图/卡池相结合,当玩家到了“二里头遗址”就能获得相关青铜器拟人的卡牌;加入“文物修复”等环节,待文物修复完毕,才可获得完整的卡牌;将文物与馆藏结合起来,与各大博物馆进行合作,并推出相应的卡池、关卡或剧情等。游戏在展示拟人形象的同时,也最好将文物原图片展示出来,如此一来,用户对文物的印象就不只是拟人的,而是基于原文物的“活”起来的形象。

(3)朝着多元化方向持续发展:文物拟人游戏可以通过企划拟人设定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在参与企划的同时学习文物知识,还能与各大博物馆联名推出拟人化形象的相关周边游戏。这样看来,文物拟人游戏化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物+二次元”的发展必定是大势所趋,“二次元美育”也将作为新的美育形态步入大众视野。诚然,在“互联网+”与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代,人们选择各种方式去了解传统、了解文化。然而,对于认识文物来说,不论是文物拟人游戏还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人们真正地去博物馆近距离地感受文物古老的气息。

猜你喜欢

拟人化企划国宝
品牌升级正当时 活用企划讲故事
昆虫们哪,快帮忙解开谜团吧!
生态纺织品创新企划沙龙综合探讨可持续
一词拟人化
漫话国宝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调皮的小雨点
国宝收藏:朱旭佳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