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8-09韦林李运飞王新桂秦洪波黄嘉诚韦善方
韦林 李运飞 王新桂 秦洪波 黄嘉诚 韦善方
摘 要:核桃在我国的种植时间久远,地域分布十分广泛;属于优质的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石漠化地区种植核桃,可以有效缓解该地区石漠化的程度,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收益。本文对于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分析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推进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种植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石漠化地区的核桃林下种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桃;复合栽培;石漠化地区
核桃(JuglansregiaL.)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是重要的用材树种、生态树种、经济树种和生物质能源树种,分布和栽培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种植户收入的良好树种,也是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扶贫、村屯绿化的先锋树种、首选树种。在石漠化地区核桃林下开展复合栽培,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提升石漠化地区的产业,对巩固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漠化地区核桃林种植的意义
(一)核桃林种植利于石漠化的治理
核桃地下根系十分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以及水源涵养的功能,是治理石漠化的优势树种。因此,在气候适宜的石漠化地区内,种植核桃林是一个治理石漠化很好办法。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西南地区喀斯特总面积44.41万平方千米,其中又以黔、滇、桂3省(区)最为集中,其裸露和覆盖的喀斯特面积达32.0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石漠化地区,普遍的年均温在15~20℃之间,年日照时数均超过1100小时,而且多为酸性土壤,完全具备核桃林种植的条件。
(二)广西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治理成果必须巩固
石漠化导致岩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源涵养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不仅使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还直接威胁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是中国西南部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仅次于贵州和云南两省,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是广西生态建设的重點和难点,也是广西岩溶地区的灾害之源、贫困之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广西的石漠化治理赋予了更艰巨的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和产业化开发相结合,力求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三)核桃林治理石漠化的优势
石漠化的成因复杂,治理效果在总体上不尽人意,不少地区的石漠化还在加剧。核桃在治理石漠化中优势显著,不仅不会占用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可以扩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很大程度的缓解农业生产和耕地的压力,而且还可以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核桃林种植中的问题
(一)广西核桃种植发展快,但管理滞后,问题凸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桃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中国核桃发展面临着品种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加工技术水平低、科学研究及品牌打造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核桃产业的崛起和进步。据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局统计,河池市核桃种植面积从2011年底的13万亩发展到2016年初的241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广西90%以上,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广西的核桃产业化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品种混杂,结构不合理;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等。
(二)石漠化地区核桃立体复合经营的必要性
核桃为高大乔木树种,在种植时普遍按照每亩12株(株行距8m×7m)标准进行栽培,为林下经济留下了充足空间,可利用林内空余的土地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并结合林下套种,增加前期经济收入。核桃挂果期晚,前期的林下复合经营尤为重要,因此,在石漠化地区开展核桃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必须针对石漠化地区现有核桃林的林分特征,选择适合当地岩溶异质性生境的经济植物,并根据不同经济植物对水、肥、光、温的需求与核桃进行立体配置,总结出相应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增加石漠化地区群众收入,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助推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
(三)核桃会与林下作物争肥
在核桃林下种植时,一定要注意核桃和林下作物争夺肥水的问题。如果核桃和林下其他经济作物,在生长中出现争夺肥水的情况,就会影响其的科学施肥,导致某些作物无法健康生长。在核桃林下种植的方面,种植户必须坚持以核桃为主体的原则,要全方位准确把握核桃的生长特性、作用等,科学种植核桃以及其他类型的经济作物。
(四)核桃醌会抑制林下作物
在生长过程中,核桃的枝、根等都会分泌某种化学毒素核桃醌,其本身与种植核桃没有关系,只是有的植物间相克。在核桃林下种植时,要格外重视这个问题。核桃在分泌核桃醌后,在核桃醌的作用下,敏感类植物细胞壁会不断分离,细胞组织会不断地被破坏,严重影响敏感类植物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其死亡。与此同时,核桃醌会抑制核桃林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核桃林下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林中其他经济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不要套种核桃醌敏感类型的作物,比如:苹果、金银木、海棠、木兰、土豆等。
(五)土地和光照资源的利用
在核桃林下种植方面,土地以及光照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有效解决,避免核桃林下各类经济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客观分析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光照、土地方面出现的问题,优化利用地区已有的土地以及光照资源,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在解决种植地区土地以及光照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三、解决对策
(一)发展优良品种并进行科学套种
发展核桃的优良品种,应当因地制宜,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前应当对适栽品种进行筛选鉴定,通过技术手段缩短核桃的结果期、增加核桃出产期产量、提高核桃果实的质量。同时加强对核桃品种的选育,确保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核桃属于深根系树种,有着发达的根系,分布范围特别广,种植户需要准确把握核桃的这些生长特点,尤其是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套种,确保林下作物与核桃均能更好生长。
(二)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
种植户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要在有效解决种植地区土地以及光照资源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在尊重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创新产业一定要坚持先试验取得成效再示范推广的发展模式。
(三)调动种植户积极性
要想调动种植户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从业能力,就要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报刊等传播工具的作用;邀请农林科技推广人员、农林专家、技术权威人士等,加大对种植户的果树栽培、专业知识、适用新技术等全方位的培训;与此同时,组织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外出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种植户综合素质,提高从业能力,使种植户达到专业化或半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与种植户的沟通与交流,开展技术交流会和生产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种植户,进行技术的吸收创新,加强对果农的调查、走访,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了解果农的实际需求,推广参与式理念,促进种植户、技术人员、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充分发挥种植户的主动性,激发生产热情,积极培育专业乡镇、专业村组、示范大户,实现产業基地规模化。
(四)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延长产业链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核桃生产必须从单一坚果生产逐步转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专项生产。目前在全球所有的农产品中,唯一没有出现过剩的品种就是核桃。针对石漠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及时把握现代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向方便化、功能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力求生产别人没有的产品。加大核桃露、核桃软糖、核桃乳、核桃饮料和核桃青皮、核桃壳等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利用。除了传统的核桃仁、核桃露,还可将核桃制成粉末,以科学的比例添加到其他食品中,以此派生出众多保健食品、快餐食品、膨化休闲食品等,来提升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四、结束语
在石漠化地区的核桃林下种植中,套种各类适宜的经济作物格外重要。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坚持相关原则,客观分析核桃林的特点、性质、生长特性等,将适宜的作物种植在核桃林下,使其和核桃树共同健康生长,优化利用地区各方面资源,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实现“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构建一种全新的模式,即生态林业立体模式。以此,有效降低核桃林种植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高核桃林整体效益,使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郗荣庭.张投萍中国果树志核桃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王丰俊.核桃综合深加工的思路与技术评价[J].中国油脂2005,30(1):17-20.
[3]白景云,张鸿雁.发展核桃种植应注意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0,07:27-28.
[4]张泽.核桃种植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措施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7:131.
[5]杨继平.把发展木本粮油作为方针性问题摆上日程[J].绿色中国,2005,(18):4-6.
[6]刘湘林,张庆来,杨朝林毕勇,杨相平.提高核桃单产和品质的技术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104-108.
[7]代志国,刘金柱,郭江,李卫敏.核桃生产栽培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河北果树,2014,04:30-31.
[8]梅立春,郭春会,刘林强中美核桃业之差距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30(4):79-82.
[9]覃小群,朱明秋,蒋忠诚.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6,.25(3):234-238.
作者简介:韦林(1968—)男,汉族,广西横县,大学本科,工程师,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林学和经济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