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问题浅析

2020-08-09徐韶桑立君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铁岭玉米

徐韶 桑立君

摘 要:本文分析了阻碍铁岭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力求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

关键词:铁岭;玉米;全程机械化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作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5.3%,占粮食总产量的65.0%,铁岭市地处辽宁北部,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省17%左右,总产量占全省25%左右,素有“辽北粮仓”之称。近年来,铁岭地区玉米生产发展徘徊不前,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明确、病虫草害严重、耕层浅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工时费提高、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制约当地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本文分析了阻碍铁岭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力求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规模小、栽培模式单一

铁岭地区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一般在10亩左右,而且地块分散。种植规模小,对农机需求的动力就不足,从而制约了玉米机械化的发展。相关调查表明,铁岭地区玉米机翻地普及程度占90%以上,机械单粒精播的面积大约占到70%左右,机械喷施除草剂面积约占60%左右,近几年,玉米机械收穗面积逐年增多,目前约占60%左右,但由于品种类型、耕作方式不适宜,损失率较大。

铁岭地区种植形式较单一,主要是清种垄作,约占玉米生产总种植面积的90%。平作、宽窄垄及免耕播种等其他耕作形式仅占总面积的10%。垄作栽培模式不但会导致土壤中养分消耗,破坏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还会造成害虫和病原菌的积累,具有潜在危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小功率机械浅耕浅松,耕层变浅,限制了土壤潜力的发挥。据专家调查,我国玉米田土壤耕层平均16.5cm,比适宜玉米生长的最浅耕层少5.5cm。

(二)行距不统一

铁岭地区各县玉米种植的行距与株距各不相同,铁岭县玉米种植行距在57~60cm之间,昌图县为58cm;种植株距在26~30.8cm,播种密度大多在4000株/亩左右,西丰县种植密度偏低,这与西丰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种植行距与株距的差异与各地区农户的耕作机械、种植地块的大小、种植习惯等相关。玉米种植行距各不相同,有的县不同乡村的种植行距也有差异,这给机械作业带来了困难,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型玉米收获机从结构和机械强度考虑,其收获行距无法低于70cm,60cm行距尚可以勉强收获,如果行距过小,进行收获时,会出现扶禾器碰倒玉米秆的现象,导致倒伏后秸秆粉碎机将玉米棒打碎,粮食损失加重。

(三)肥料使用不当,土壤地力降低

目前,铁岭地区玉米生产上主要的施肥方式是一次性施入玉米复合肥,施用量在50~60kg/亩,少数农户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二胺或玉米复合肥,施用量在5~10kg/亩。肥料使用方式较单一,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研究表明,我国的肥料利用率只有35%左右,只在发达国家的一半。此外,化肥的长期大量施用造成了耕地土壤板结。

(四)缺乏突破性优良品种

目前,铁岭地区市场上推广的玉米品种数量虽然多,但高产、优质、多抗、耐密广适宜机械作业的优良品种少。玉米品種同质化严重,没有突破性品种,大部分玉米品种不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籽粒作业。玉米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宜机收玉米品种是当前玉米发展的必需。

二、解决方法及建议

(一)选用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发展玉米生产,品种问题首当其冲。提早制定适合铁岭地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品种选育目标,在玉米新品种选育时,注重耐密植、茎秆强韧、抗逆性强、株高和穗位高适中、穗匀、生育期适中、收获籽粒含水量低、苞叶长短合适等适宜机械化的农艺性状选择,要将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艺的优质高产和农机的高效功能,为玉米机收推广创造条件。

(二)研究推广精简化栽培模式

简单、有效地、能降低工作成本的栽培模式必然会为农户接受,近年,玉米生产上免耕播种方式逐渐被农户应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并加大试验示范推广。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要增加种植密度一方面要提高品种本身的抗逆性,另一方面要对种植地块的土壤肥水条件有足够的了解,当地农业推广部门可筛选适宜密植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并试验示范,指导农户种植。另外,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尽量建立与农机适宜的统一的行距标准。

(三)培肥地力,平衡施肥

根据玉米的生长特性,研究培肥地力的平衡施肥方法,增施农家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应用大型耕整地机械,开展深松改土研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

随着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种植发展必然趋势,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推手。由于土地流转到一些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手中,而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出于对生产成本和效益的考虑种植者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机械化生产方式,进而势必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屏亚.中国玉米生产形势和技术走向[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5-7.

[2]尚强民.美国玉米产业考察[J].中国粮食经济,2012(6):21-24.

[3]张玉秋,李立新.玉米收获机在辽宁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119-120.

[4]陈杰.关于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93-195.

[5]赵明宏.对铁岭县玉米机收获发展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2):112-113.

[6]杨维宇.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和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132-134.

作者简介:徐韶(1977-)男,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作。

基金项目:东北南部春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2016YFD0300304-05);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铁岭综合试验站(CARS-02-45);辽宁北部区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玉米新品种培育(2019JH1/10200001-11)。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铁岭玉米
收玉米啦!
铁岭石油花样多
铁岭雷锋纪念馆
我的玉米送给你
铁岭境内辽代州城设立的环境依据研究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美丽的小城铁岭,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