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2020-08-09韦立川
韦立川
学生作文的问题较多,教师要做好整合分析,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要教授学生改正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顺利进入写作状态,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素材搜集、立意设计、结构安排、前后照应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
一、整合素材,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才能确保作文的立意和构思过程比较顺利,教师要深入思考素材的搜集渠道、整合方式、运用方法等,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教师经常强调作文素材要真实,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真实的生活事件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这导致作文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处理素材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素材,提升作文水平。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在素材整合环节,要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进行设计。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和讨论作文提纲,说说这个题目设计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参与到讨论中,与学生直接对话。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迪,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搜集素材。学生观察图片时,很容易进入素材整合环节,筛选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如可以写20年后家乡有了机器人,学生有相关的阅读经历,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展望20年后家乡使用机器人的情况,机器人种地、机器人澆水、机器人打药……还有学生展望未来农业管理工厂化前景,这也是平时积累的结果。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让学生更主动地加工和处理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二、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素材,还需要方法的支持。学生在写作时,比较欠缺方法,难以写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的佳作,教师要在传授学生作文技巧方面下更多功夫,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写出更好的作文。作文的方法有很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方法的支持,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
学生掌握的作文方法比较少,教师要细心归纳和总结,了解学生都掌握了哪些技巧、程度如何,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教学《作文:缩写故事》,对于缩写,学生掌握的方法不多,教师可耐心指导,教授缩写的方法:故事都有情节和人物等要素,缩写要对情节进行压缩处理,不能细致描绘,而是概括介绍,让读者了解大致内容即可。缩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而不是详细介绍。缩写要体现完整性,还要有主次之分。可以让学生寻找喜欢的缩写内容,并尝试压缩处理,教师跟进,具体指导,让学生学会改写句子,概括表达,还要注意情节的连贯性。渐渐地,学生便找到了缩写的感觉,缩写过程也会比较顺畅。教师与学生近距离互动,可以为学生做贴心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三、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作文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学生不仅要积累素材,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真情实感。即兴作文、主题演讲、课堂辩论、作文比赛、读后感、读书笔记、观察日记等,都能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更好地抒发情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组织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感觉,让学生尽快进入作文状态,写出情感充沛的作文。
大多数学生缺少活动体验,教师要留心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安排更多更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作文:推荐一本书》时,教师便可安排这样的活动:“我们平时都有阅读经历,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以作文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吸引你的地方。”学生都有阅读经历,但作文时,还存在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需要重新回顾和梳理,回味当时阅读的感受,以便抒发情感。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专门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只是让学生介绍一本书,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回忆阅读情景,寻找素材。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有大局意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与体验,获得充沛的情感。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详细耐心讲解,让大多数学生提升作文水平,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素材整合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建立丰富的语感;在方法传授环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传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便获得充沛的作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