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有效联动
2020-08-09徐海芳
徐海芳
一听写作文,学生就发愁;一遇教作文,教师就担忧。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整合学科资源,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将个人辅导与集体辅导相融合,有效联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封闭状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一、个人与集体联动,辅导求实效
(一)耐心批改,指导有实效
对于学生上交的作文,教师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问题不明显的,写评语;问题较突出的,可面批;问题较集中的,集体评改。写评语时要讲实效,给予学生具体的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写才能更具体、更生动。以作文题目“介绍家乡的景物”为例,在批改中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干巴巴,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摄影师去选景,抓住要介绍的重点景物;有的学生写凤凰山,却东拉西扯没顺序,我告诉他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方位的顺序写;有的学生写不具体,我让他把自己当成画家,想象一下要画哪些景物,然后把景物的颜色、形态都细致地描写出来……这样,学生修改的时候就不会迷茫了。
(二)集体讲评,解决共性问题
三年级学生作文中的共同问题是语言乏味,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精彩呢?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素材积累能力。学生写树都是:“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是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里面的句子,他们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对他们说:“其实,每个地方的景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去观察一下,一定能发现凤凰山、街心公园独特的美。”王奕诺观察后,写出了这样的句子:“站在凤凰山脚下,能看见枯黄的草丛中有一些嫩绿的草芽。”抓住颜色的对比,写出早春凤凰山的特点,我觉得很不错,表扬了王奕诺。任茗静二次作文时,在王奕诺的基础上进行了联想,写得更富有童趣:“每当春天来临,凤凰山山脚下那些枯黄的小草,都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像害羞的小姑娘用黄手帕遮住了自己美丽的小脸蛋,生怕被别人看见似的。”
集体讲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赏析和修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各学科联动,练笔求实效
可以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联系起来。比如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制作不同的手工,并把绘画过程写下来;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观察活动,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体验。这样的练笔,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和困难。
三、课内外联动,运用求实效
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一)在课堂上练,迁移写法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激活学生的练笔欲望。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可紧扣课文教学,给他们提供模仿的机会。因为有范文引路,学生往往能描写得较好。比如,学了《燕子》后,讓学生掌握 “从局部到整体”的描写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了《荷花》后,让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描写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花……练笔后,教师选择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于优生来说是展示,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于后进生而言,是学习的机会,人人都能练有所得。
(二)在生活中练,顺畅表达
1.循序渐进,训练有梯度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布置练笔任务。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把看到的东西或者经历过的事情再现出来的能力,过去了往往就想不起来了。所以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主要让他们练习“看图写话”,挑选有趣的图画让学生写,学生有了凭借,就不觉得难了。一个学期练下来,学生的作文都明显进步了。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文方法后,我开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因为要写好作文,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
2.结合活动,有话可写
学生的生活就是家、校两点一线,生活经历比较少,怎么办呢?教师可以为他们创造生活,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扳手腕”“贴鼻子”“夹弹珠”等。这些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开心,还提供了写作的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四、班报联动,激励求实效
通过实践,我发现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对作文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消除学生的失败感,对建立学生的写作自信有明显的效果。
除了在作文评价上给予学生激励外,我还办了一份名为《树娃娃》的班级小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成报纸,让他们享受发表的快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更大的激励。同时,我把学生优秀的作文推荐给校刊,寄往报社和杂志社。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了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离成功并不遥远。因此,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