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老师大的生活

2020-08-09顾明远

中国教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楼图书馆教育

顾明远

1949年8月,从上海坐了53小时的火车到北平,到北师大教育系报到,学号为三八〇九四四。什么是三八?指的是入学的年份。因为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用的是民国纪年(编者注:民国38年)。当时校务委员会主席是黎锦熙,教育学院院长是董渭川,第二年是丁浩川。当时学生很少,全校只有1100多人。党员也只有几十个,所以没有党委,只有总支。开始总支书记是臧权,后来是丁浩川。

北师大老校址在和平门外大街琉璃厂附近,现在已经被和平门中学、北京实验一小等单位瓜分了,好像图书馆还在,属中国教育科学院所有。图书馆里面有许多藏书,是中国最老的图书馆之一,我入学后经常在这里读书。那时校园很小,一进校门,院子里就有一口高高挂起的大钟,上下课就是靠它鸣金告知。校门左面一排二层楼,呈丁字型,学生都叫它丁字搂,是男生宿舍,由于条件较好,只有老同学才能住进去;右面一排二层楼叫一字楼,是女生宿舍;一字楼后一幢东西走向的小楼叫新生楼,也是学生宿舍,我们教育学院的新生就住在这里。图书馆的对面就是教学大楼了,教学楼西面有一幢小楼,叫乐育堂,是学校的中心,领导办公的地方,但教育学院办公室也在这幢楼上。教学楼南面还有一大排平房,叫南斋,记得美工系、音乐系的男生住在那里。再南面就是大操场了。当时的校园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很怀念图书馆这幢小楼。在师大学习两年中,除了上课、活动以外,几乎天天是在这幢小楼里度过的。在这里我第一次读到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次知道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剩余价值等理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在这里我还读到了捷克反法西斯战士伏契克的《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读完后激动不已,写了一篇读后感,居然被《中国青年》1951年第65期采用了,这算是我的处女作。还得了一笔不菲的稿酬,我用它买了一双皮鞋。

顾先生手绘和平门老校区平面图(上西下东)

在师大两年学的课程记得有下列几门。一年级:侯外庐讲社会发展史、胡明讲教育经济学。因为新中国成立前大学里没有这些课程,所以全校师生一同听课,在风雨操场听大课,共同学习新民主主义。此外,董渭川讲教育方针、周先庚讲心理学、林励儒讲中等教育、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杨述讲青年团历史、少年儿童部部长陈琏讲少先队历史。二年级:邱椿讲外国教育史,薛鸿志讲教育统计学、实习电化教育,还去旁听三年级汪奠基讲教育哲学。那时教育系设辅修,我的辅修是地理,要到师大二院去听王均衡讲中国地理。他的课非常生动,记得他讲到台湾,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地图,说中国沿海像一张弓,台湾是箭头,使我印象深刻。师大二院在西城区文化街,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即女高师的旧址,今天是鲁迅中学。我们每周去上地理课、电化教育课,要进和平门,经过西绒线胡同,穿过宣武门内大街到文化街,大约要走20分钟。那时北京的城墙还没有拆除,和平门开了一个豁口。北京风沙很大,男人骑自行车要戴风镜,女人则戴丝巾,把头包起来。有一次我们到二院上课,刚好遇到大风沙,正是“伸手不见五指”,进和平门豁口只好倒着走。

那时中央领导经常来校作报告。一次彭真来作报告,我当记录员。听报告之前,各系各班要拉歌。我因为嗓子不好,但旋律感還行,因此当起指挥来,当指挥的还有学生会主席地理系的段宝林、音乐系的陈寿楠。

学校组织腰鼓队,我就参加了,队长好像是我们班的李家齐。每年“五一”“十一”群众游行,我们腰鼓队就走在师大队伍的最前面。学校每周六晚上都有交谊舞会,有时有文艺表演。印象最深的是体育系同学的踢踏舞、音乐系杨彼得的男高音、老志成老师带领的民乐队表演。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班曾到天安门广场去演话报剧。

入校不久,学生会就让我负责编辑出版《师大青年》板报,参与者还有张伟垣及俄语系一位同学(已忘其名)。因为我会写点艺术字,除编板报外,还经常让我去刷标语。我们班同学还办起了夜校,为附近的青年和失学的孩子补习。

老师大乐育堂

我一年级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来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宣传委员。书记李洁湖,组委窦仲菊。二年级任团支部书记。1950年暑假,团支部到大兴安定乡(编者注:今大兴区安定镇)农村去建团,为“土改”做准备。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王桂洁分派在一个村。在农村40天,吃百家饭,除大葱外没有吃过一根菜,没有吃过一滴油,吃的都是窝头、贴饼、咸菜疙瘩,可见当时农村之穷苦。

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奇缺,班里不少同学提前调出去工作了。抗美援朝开始后有的参军了。

1951年8月至1956年7月,选派我到苏联学习,在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教育学。我校同去的还有一年级的王甦,后来他转到莫斯科大学学心理学,回国后在北大任教。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小楼图书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图书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小楼一夜听春雨等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我喜欢你,不只是习惯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