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8-08陈广财莫楚欣何彬元张紫依刘晓寒和太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高峰树种

陈广财,莫楚欣,何彬元,张紫依,刘晓寒,和太平

(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 530001;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1)

森林景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地形、气候、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形成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自然景色[1]。其属于生物景观类的风景资源,是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基底,是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区基础性的森林风景资源。加强森林景观规划建设,提升森林景观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及优质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是森林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高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历史演变及现状

1.1 森林公园概况

广西高峰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位于南宁市北郊(108°21'~108°24'E,22°56'~23°00'N),属武鸣区和兴宁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 237.07 hm2。公园地处南宁盆地北缘,属大明山山脉南伸余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地势大致呈东高西低;丘陵地貌,海拔150~486 m,坡度多在20°~30°;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1.6 ℃,最低气温-2.1℃,最高气温40.4 ℃,年均降水量1 300.6 mm,年均蒸发量1 643.0 mm,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日照时长1 827 h,年均风速1.8 m/s,年均无霜期360 天,土壤以新生代第四纪沙页岩发育的赤红壤为主,土层厚度80 cm 以上[2]。土壤质地呈中壤至轻粘,保水保肥尚好;呈酸性,pH 值4.0~5.0。

高峰森林公园是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集森林休闲观光、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和森林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基地[3]。公园主入口距市中心11 km,距南宁外环高速公路高峰出口仅4 km,距吴圩国际机场35 km,距南宁火车东站15 km;南宁至武鸣X037县道贯穿其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18年6月开始建设,2019年4月30日试运营,当年五一假期期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4]。

1.2 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历史演变

高峰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用地为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和东升分场林地。对高峰林场老干部(职工)进行访问调查,得知林场成立(1953年)前,该区域原生植被主要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部分分布由于火灾演变为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岗松(Baeckea frutes⁃cen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铁芒箕(Dicranopteris lineanis)等灌草丛。

1953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除地形较复杂和立地条件较差的局部地段外,高峰森林公园用地中的多数地块逐步营造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用材林,也试验性地营造了少量的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及马尾松和杉木分别与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泡桐(Paulownia fortunei)、香椿(Toona sinensis)和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等阔叶树种混交的林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5];1964年作为中越友谊林,较高规格和较高水平地营造了超过7 hm2的灰木莲(Magnolia sumatranavar.glauca)林[6]。区域内保存了一定面积的沟谷雨林,虽为次生林,但群落组成物种较丰富。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除经营传统的杉木和马尾松等人工林外,在高峰森林公园用地较大规模地营造了八角(Illicium verum)和肉桂(Cinna⁃momum cassia)等经济林,部分沟谷尚保留一些沟谷雨林,沿沟谷底部呈带状分布,这些天然林分呈现明显的次生林特征,但群落层次较复杂,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2000年以后,在高峰森林公园用地逐步营造了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主的速生桉及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和厚荚相思(A.crassicarpa)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林地利用强度日益加大,残存的沟谷雨林几乎消失,除营林目的树种外,野生植物仅零星可见。2001年起规划建设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南亚热带优良树种展示区,引进栽培了柚木(Tectona grandis)、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澳大利亚杂交松(P.elliot⁃tii×P.caribae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elliottii)、火炬松(P.taeda)和实心瓜多竹(Guadua amplexifolia)等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6],总面积达300.28 hm2,优化了区域林分树种结构,提升了森林景观,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1.3 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1.3.1 森林景观面积调查与分析

根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等编制的《广西高峰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高峰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 237.07 hm2,其中森林面积为1 165.74 hm2,占总面积的94.23%;辅助生产用地及其它用地为53.15 hm2,占4.30%;森林覆盖率为91.21%(表1)。灌木林是由桃金娘、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岗松、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木姜子(Litsea pungens)、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和金樱子(Rosa laevigata)等野生灌木组成且覆盖率30%以上的群落,也有一些乔木树种的幼树;其他乔木林由所列林分外的其他树种组成,由于每种树种的面积小不便统计,故统称为其他乔木林,主要为南亚热带优良树种试验林。

森林资源面积占比8%以上的优势林分有5类,其中速生桉林面积较大,占森林面积的33.59%;第2至第5 位依次为杉木林(17.72%)、其他乔木林(12.40%)、八角林(10.87%)和马尾松林(8.06%)。其他林分的面积占比均在3.10%以下(表1)。

表1 广西高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面积统计Tab.1 Statistics on forest landscape areas in Guangxi Gaofeng forest park

1.3.2 天然林景观调查与分析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森林公园地带性森林植被已消失,仅沟谷局部残存一些地带性植被片段或零星植株,可见到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樟(Cin⁃namomum camphora)、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潺槁木姜子(L.glu⁃tinosa)、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西南木荷、铁冬青(Ilex rotunda)、水东哥(Saurauia tristyla)、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土蜜树(Bridelia tomento⁃sa)、银柴(Aporosa dioica)、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黄毛榕(F.es⁃quirolian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白饭树(Flueggea virosa)、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白背叶(Mallotus apelta)、毛桐(M.barbatus)、木姜子、乌桕(Triadica sebiferum)、山乌桕(T.cochinchinen⁃si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方叶五月茶(Antidesma ghaesembilla)和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等组成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或沟谷雨林残余片段,是森林公园区域内仅存的天然林。

1.3.3 人工林景观调查与分析

高峰森林公园5 类优势林分中,其他乔木林主要为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南亚热带优良树种展示区的试验林,主要由西南木荷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林、厚荚相思林、红锥×厚荚相思混交林、合果木(M.baillonii)林、顶果树(Acrocarpus frax⁃inifolius)林、香子含笑(M.hedyosperma)林、降香林、观光木林、柚木林、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林、油楠(Sindora glabra)林、长芒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林、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林和苹婆(S.monosperma)林组成,多为珍贵树种,培育水平高,经营集约精准,林分长势普遍较好,森林景观质量整体较好,是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精华。面积占比较大的速生桉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八角林,均为单一树种组成的人工纯林,斑块面积大,整体景观质量不高。

高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质量因林分和树种而异,在同一林分和树种中还因林龄而异。一些多年来不抚育并任其自然演替的林分,其森林群落结构层次较复杂且物种丰富,景观相对较好,有些林分已经演替为近自然森林,如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林、粉单竹(Bambusa chungii)林和簕竹(B.blumeana)林等;在沟谷中零星残存的白背叶、大叶栎、大果榕、黄毛榕、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金樱子、红叶藤(Rourea minor)和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等树群、树丛(灌丛)或孤立木,为天然林或野生植株,景观效果很好;公园内一些四旁绿化树木如高山榕(F.altissima)、橄榄(Canarium album)、白兰(M.×alba)、龙眼(Dimocarpus longan)、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香椿等已生长成为大树甚至古树,景观效果好,科学与文化价值高,也是公园森林风景的宝贵资源。

2 森林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纯林占绝对优势,树种单一

高峰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以速生桉林、杉木林、八角林和马尾松林为主,达818.8 hm2,占公园森林面积的2/3。此类林分为纯林,由单一树种组成,且呈连片块状集中分布,斑块面积大,同质化程度高,抗虫害能力较弱,存在有害生物泛滥的风险,森林火灾隐患也较大,没有达到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对高质量森林景观资源的需求[7]。

2.2 人工林占绝对优势,层次欠丰富

高峰森林公园地处城市近郊,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过60 多年长期的反复利用,公园林地原生的地带性植被和次生天然林几乎消失,大多数林地为人工林,此类林分目的树种明确,经营目标主要为木材、松脂、茴香油或八角果实,抚育强度较大,清除了为非经营目的物种的乔木和灌草植株,森林群落层次单调、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贫乏且生态效益低。

2.3 森林景观以绿色占绝对优势,色彩景观单调

高峰森林公园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原生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以绿色为主色调,现公园内森林经营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也多为常绿树种,秋色叶树种、常年彩色叶树种和花果色鲜艳的树种应用不多,色彩景观单调且缺乏季相变化,难以满足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对森林景观色彩的需求。

2.4 森林景观雷同,景观特色不鲜明

以原有的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南亚热带优良树种展示区为建设基础,与周边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的森林景观比较,高峰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有一定特色。但整个森林公园约75%的面积为桂南地区常见的速生桉、马尾松、杉木和八角等大宗树种覆盖,纯林面积大,这些森林景观与所在区域常见的森林景观雷同,难以从森林景观方面吸引市民和游客[8]。

2.5 森林景观功能单调,森林旅游业态单一

高峰森林公园是在原有人工营造的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基础上,经过局部零碎改造而成,人工商品林痕迹明显,只能体现利用森林景观开展森林观光旅游的传统功能特征,森林景观功能单调,森林旅游业态单一。这与森林公园景观多样性和森林旅游业态多样化的要求不符,难以实现森林公园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能为市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极大影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 森林景观提升的初步建议

3.1 适当改造纯林,完善混交林生态系统

针对高峰森林公园以人工纯林为主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景观质量要求较高的山头地块,结合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计划,分批、分期对公园内集中连片且斑块面积较大的速生桉、马尾松和杉木等人工用材林实施景观提升工程,主要是将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改造成树种相对多样且景观价值较高的混交林。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借助现代林业科技,选择适生、速生且观赏价值或生态价值较高的树种,优选区域内的乡土树种,探讨适用于高峰森林公园的以景观和生态效益为主的混交林经营模式及技术,逐步改造原有人工纯林;同时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完善混交林生态系统,以适应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对森林景观的需求[7,9]。

3.2 乔、灌、草和藤结合,构建复层植物群落

高峰森林公园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立体层次单一,不仅乔木层树种单调,且由于人为集约经营,抚育中将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全部清除,致使物种多样性贫乏、群落稳定性差、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均较差。应结合森林景观提升工程,根据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原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9-10],充分考虑目的物种对水、光和土壤等生态因子的要求与适应,统筹规划设计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相结合的人工纯林改造模式。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顺应人工林演替规律并结合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的需求,逐步把人工纯林改造成乔、灌、草和藤相结合、物种丰富多样、群落结构层次复杂、物种生态位合理、群落演替符合规律和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群落,加速森林的生长及正向演替[11],优化和完善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

3.3 适当增加彩色树种,丰富林分景观色彩

高峰森林公园森林色彩主要为绿色,符合所在区域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外貌色彩特征,但从森林风景资源评价角度出发,显得单调且缺乏季相变化。根据有关研究结果[8],在森林公园旅游吸引力中,多数游客对森林景观色彩的喜好为相对丰富的色彩。在森林景观提升工程中,应考虑筛选彩叶树种、秋色叶树种、春色叶树、观花树种和色彩绚丽的观果树种,遵循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营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深邃且色彩丰富的彩色森林,使森林公园符合色彩景观的需求。

3.4 因地制宜,营造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

高峰森林公园现有的速生桉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八角林在桂南乃至广西全区分布广泛,森林景观同质化严重,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应根据该森林公园的定位,在总结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南亚热带优良树种展示区森林景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公园森林景观建设的宏观规划,建设有别于周边森林公园或森林旅游区(生态旅游区)的特色森林景观。同时应结合公园各功能区对森林景观的个性要求,筛选适合不同功能区的树种和森林营造模式,因地制宜地营建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

3.5 加强森林景观功能改造,促进森林旅游业态多样化

针对高峰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传统功能特征和森林旅游业态单调等问题,应基于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森林景观资源特征,结合公园各景区的功能定位开展森林景观改造,不断丰富森林景观多样性。以森林景观资源为基础,大力培育森林旅游的新业态,引导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与森林康养、森林体验、森林研学、自然教育、森林健身和生态露营等多业态方向转变。在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森林+”的森林旅游新业态,积极探索森林+健康、森林+体育和森林+教育等特色森林旅游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对森林景观多功能的需求,发挥森林公园的综合效益,促进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高峰树种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石庆云
树种的志向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