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哈尼族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III以CSSCI数据库为中心

2020-08-08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哈尼族发文图谱

许 薇

(红河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哈尼族居住于我国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玉溪等州市地区,泰国、缅甸、老挝和越南的北部山区少有分布。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是哈尼族的主要分布地区。[1]哈尼族研究一直是云南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的相关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长期以来,族源研究、哲学与原始宗教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和文学艺术研究、民族学调查和民族习俗研究已成为哈尼族研究的聚焦点,[2]各种类别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传统研究方法之外也采用文献学分析、实证统计研究、关键词阐释等。但由于研究者专注于个人研究主观性、片面性及研究方法局限性等原因,对哈尼族研究现状、研究范式、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缺乏全面和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收集和分析文献索引资料知识单元,形成基于数据和可视化图谱,相对客观、科学、直观地映射和分析哈尼族二十年来的研究现状、热点及研究趋势,不失为一种颇具学术探索价值的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适用于多变量,分时、动态和复杂的分析。[3]通过深度挖掘文本信息,形成可视化图谱分析,可以帮助学界建立学科全面认识,分析学科发展脉络,识别学科研究热点,帮助预测学科未来的发展走向。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主要是用于搜索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标准化和高度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库,为有效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取数据主要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在数据库高级检索中以“哈尼族”为篇名和主题,设定时间为2008年至2018年,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共筛选出文献总数176条,通过数据处理和转换后以Refrorks格式形成可供CiteSpace分析的数据文件。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是在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背景下开发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科学计量、可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全景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由于CiteSpace可以依托可视化方法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因而通过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也称“科学知识图谱”。在本研究中,通过在CiteSpace中对筛选的176篇文献信息进行作者共现、机构共现、主题热度及趋势可视化分析,并对呈现出的知识图谱加以解读,进而分析二十年来哈尼族研究的现状、演进历程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 数据分析和讨论

(一)期刊库计量可视化分析

为全面、系统了解每年哈尼族研究状态,并在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提供数据参考,获取更加完整、科学的结论,首先结合CNKI期刊库形成计量可视化图表,进行基础数据分析。通过图1学科分布态势图可看出,哈尼族研究主要聚焦在民族学、行政学及行政管理、旅游、中国文学等与哈尼族本土、本征研究比较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虽然在生物学、医学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但研究成果甚少,特别是与一些理工学科和专业的结合更少。通过图2年度发文量态势图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2002年间,哈尼族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发文量处于平缓阶段。从2005年至2008年,发文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说明哈尼族研究在此期间处于快速发展,成果逐渐丰富阶段;在2008年至2012年,发文量处于高峰反复持续阶段,说明哈尼族研究在此期间各方向研究趋于稳定,处于发文的高峰期。在2012至2015年期间,发文量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说明研究成果达到高峰和稳定期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总结前期成果,多专注于专著出版,至2015年发文量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至2017年恢复到顶峰,说明许多研究者又重新找到新的研究主题和方向。通过图3基金分布态势图看出,目前多数哈尼族研究基金来源主要分布在国家社科基金,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基金来源较少。哈尼族研究还是聚焦于社科研究方面。结合图4研究层次分布态势图可看出,哈尼族研究在社科研究中也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方面,在基础应用研究、行业指导研究方面的成果较少。通过图5作者层次分布态势图可看出,目前发文量最高的是陈燕7篇、郑宇6篇、马翀炜6篇,其他研究者的发文量主要为2~4篇。由此可知,关于哈尼族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在项目研究、专著出版、报告撰写等方面,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通过图6机构层次分布图可以看出,目前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分别是云南大学42篇、红河学院35篇、云南民族大学22篇、中央民族大学10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云南及其民族研究时间早、较具优势的机构。(在CNKI期刊库自动生成的可视化图表中,同一篇文章若作者挂了两个单位,系统会分别以两个单位进行统计,所以在图5作者层次分布态势图中以同一作者的最高发文量为准)

图1 学科分布态势图

图2 发表年度分布态势图

图3 基金分布态势图

图4 研究层次分布态势图

图5 作者层次分布态势图

图6 机构层次分布态势图

(二)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核心作者分布态势

CiteSpace中的作者共现网络图谱可以呈现出作者间的合作情况。先将下载、收集好的数据导入软件,并转换成可识别的数据类型,时区分割设置中时间跨度为1998至2018年,时区分割值为1,表示一个时间间隔为一年,其余的术语来源和术语类型都为系统默认值。[4]当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阈值设定为TopN=50,表示在每个时区中最高作者被引次数为50个。然后将三个阀值都设置为(2,1,15),选择Purning Sliced Network算法,其他参数都为系统默认,表示所选节点类型出现大于2次,共现次数大于1次,相似系数大于0.15。如图1所示,在我国哈尼族研究领域作者共现聚类图谱中共有3个节点和1条连接线,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作者,节点越大代表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接线表示作者之间是否存在合作关系,节点间连线越粗,代表合作关系越接近。通过图7分析可看出作者之间合作研究发文量凤毛麟角,说明作者在研究成果合作上交流较少,哈尼族研究合作仅限于本单位内部。各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容易造成信息壁垒,不利于学术发展。

图7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此外,以一年为时间周期,由CiteSpace生成的表8作者一年发文量统计表可知,有13位作者在一年内发表了两篇以上的文章。其中:徐义强2012年发表论文5篇,潘春梅2008年发表3篇,陈燕2016年发表3篇。自2015年以来,作者在一年中发表两篇及两篇以上的作者主要有2015年王强两篇、2016年陈燕3篇、2017年王亚军2篇。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哈尼族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于此三人。

图8 作者一年发文量统计

2.核心研究机构分布态势

在节点类型选择作者(institution)中,阈值设置与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设置一致,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9所示。从所展示的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图谱共有4个节点和3条连接线,说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极少。通过调查发现,由于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属于同一单位两块牌子,因此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主要集中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与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之间。中心性是衡量关键词的重要指标,可以揭示研究热点,中心性越大说明关键词在节点之间中介作用越大。结合表10研究机构一年发文量统计表中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中心值为0.02,说明哈尼族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是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为研究中心点。

图9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如果以一年为时间周期进行设置,由CiteSpace生成表10研究机构一年发文量统计表可知,在一年中发表文献两篇以上的机构共有15家,除了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等本身在哈尼族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成果丰富的机构外,自2015年以来,江南大学产品与文化学院、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等每年发文量都在两篇以上,可见近年来哈尼族研究在结合其他学科开展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只是与理工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还较少。

图10 研究机构一年发文量统计

3.哈尼族研究热点

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文献科学分析为基础,既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还能为研究方向侧重点提供参考。参数设置方法与作者知识图谱、机构知识图谱相似,首先在节点类型中选择关键词(Keyword),阈值设定为TopN=50,三个阀值都设置为(2,2,20)。表示在每个时区中提取50个被引次数最高的关键词,所选节点类型出现大于2次,共现次数大于2次,相似系数大于0.2。在所呈现出的知识图谱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具有共现关系。[5]如果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它们之间共现的频率就越高。在图11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共有19个节点、24条连线,除关键词哈尼族最大的节点外,还有18个关键词传说、医学人类学、权利主体、原始宗教、民族、文化、丧葬仪式、文化适应、箐口村、磨秋、变迁、妇女角色、生物多样性、设计思想、传承、动物、民间文学、影响因素。由表12关键词词频排序可以看出,除关键词哈尼族以外,其他关键词的频次都为2,说明在哈尼族研究中,这些都是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热点,并基于哈尼族研究领域分布相对均衡。

图1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12 关键词词频排序

4.哈尼族研究路径

为了了解哈尼族研究的演化历程,通过Citespace 的时区图(Time Zone),将时区分割(Time Slicing)设置为2,代表两年为一个时间间隔,得到哈尼族研究关键词时序图谱,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可以发现,从1998年到2018年之间,哈尼族研究在年份上都没有大的中心点,每个点节点的大小都一样,说明哈尼族研究在每个时期的研究都较为分散,尚未较为集中、标志性的主题。从1998年至2018期间,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98至2003年间,哈尼族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一些哈尼族传统的主题,如动物、传说、民间文学、民族、权利主体方面的研究;2003年开始至2008年,是哈尼族研究的过渡阶段,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集中到文化、原始宗教方面;2008至2015年间,是哈尼族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主题逐步多元化,妇女角色、丧葬仪式、影响因素、生物多样化、箐口村、医学人类学,研究主题已经能够体现出哈尼族在人类演变、发展中的特征,并与其他学科开始进行交叉、综合研究,哈尼族研究进入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基于十余年的研究基础,是哈尼族研究的迁移、创新阶段,其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过程越来越深入,研究主题也越来越新颖,诸如设计思想、传承、变迁、文化适应、磨秋等。

图13 关键词时序图

四 建议与研究局限性

(一)建议

经过二十年的积累与发展,哈尼族研究成果累累,质量突飞猛进,更彰显了区域研究的独特优势。结合可视化分析得出的结论,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哈尼族研究在少数民族研究中的质量、水平和知名度。第一,构建哈尼族学科体系。目前,哈尼族理论研究相对离散,可通过由有声望的专家、有权威的机构牵头,构建哈尼族学科体系,采取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基础,提高研究效率,全面提升哈尼族研究水平以及在少数民族研究中的影响力。第二,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及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仅限于内部合作,各研究机构和各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造成信息壁垒,不利于学术发展,因而可通过联系合作的方式,整合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哈尼族研究平台优势。第三,提升研究层次。目前哈尼族研究多集中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可结合哈尼族研究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及一些快速发展和兴起的理工类专业,开展跨学科应用研究,拓展哈尼族研究领域与层次。第四,加强国际研究。哈尼族属于跨境民族,目前在CiteSpace中没有国外文献研究数据,可通过加强国际研究,丰富哈尼族研究成果,提高哈尼族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发表论文,但不包括报告、专著和其他书面资料。由于CNKI与软件尚还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文献数据库分析主要以质量较高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文献为主,数据体系覆盖面不够全。尽管如此,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还是为我们研究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视角。

猜你喜欢

哈尼族发文图谱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绘一张成长图谱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