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类固醇细胞瘤超声误诊分析1例
2020-08-08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科,上海 200136
1 资 料
患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因闭经1年至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自述初二开始出现痤疮易发及嗓音低沉,但未引起重视。查体:体型肥胖,血压141/91 mmHg(1 mmHg=133.182 Pa),右附件区扪及一肿块。经腹部超声所见:右附件区稍高回声为主的团块,边界清晰,大小52 mm×51 mm×43 m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低回声区(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团块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区畸胎瘤可能。转诊市级妇产科医院。查得:血睾酮1.51 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217.8 μg/mL,明显升高。给予手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囊实性肿块,大小50 mm×50 mm×40 mm,表面光滑,囊壁薄,呈多房性。子宫形态规则,左侧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余上腹部脏器表面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学诊断为右侧卵巢类固醇细胞瘤。
图1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
图2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CDFI图像
2 讨 论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疾病,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0.1%,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功能。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可分为间质黄体瘤、非特异性脂质细胞瘤和Leydig细胞瘤。临床上此疾病不同年龄有不同表现,青春期前女性多表现为性早熟,育龄期女性为男性化表现及月经紊乱,绝经后女性为阴道出血[1]。只有10%~15%的患者没有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体征或症状[2]。目前关于此病多为少量病例及个案报道,并没有超声图像特征性表现的大样本研究。国内有文献总结了20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多为卵圆形实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多呈不均质中低回声,仅1例为高回声[3]。国外有个案研究[4]报道,肿块表现为多囊性无回声而被误诊是多囊卵巢。本例患者肿块声像图为囊实性,该特点极其类似畸胎瘤,虽病灶血供较丰富,但未测及低阻动脉血流,基层社区医疗工作中因对该病没有认识而误诊。临床上对于直径较小的卵巢畸胎瘤可以保守治疗,然而本病具有低度恶性潜能,需尽早切除病灶,故鉴别意义较大。此外,还需与紧贴子宫的浆膜下肌瘤及其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相鉴别。目前,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体征、性激素测定以及肿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5]。有附件肿块、女性男性化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中雄激素,尤其是DHEA-S显著升高需考虑此病可能。手术是根治类固醇细胞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个别患者可以发生局部复发或腹腔内转移[6]。本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月经及雄激素指标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