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2020-08-08

肿瘤影像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移性螺旋准确率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放射科,上海 2011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淋巴节转移是胃癌主要的转移途径,据统计,在胃癌早期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0.0%,而进展期的转移率高达75.0%[1]。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淋巴结转移便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改善。目前,临床对于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根治性手术,同时配合相应的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来稳定病情[2]。术前准确地判断胃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进而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多层螺旋CT在临床疾病术前的诊断中比较常见,其效果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胃癌检查,并日渐成为胃癌术前分期比较认可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且无统一标准[3]。由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会直接影响预后,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加强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检查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纳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82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癌患者,在对其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问题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并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接受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胃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45例(54.88%),女性37例(45.12%)。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37±2.78)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2±0.65)年。病灶部位分布,胃窦45例,胃体21例,贲门15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于1周内完成64排螺旋CT检查,并于检查1周后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8例)、近端胃癌D2根治术(10例)以及远端胃癌D2根治术(54例)等手术治疗方案。

纳入标准:① 术中经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胃癌;② 无螺旋CT检查禁忌证;③ 精神和认知均正常,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④ 签署知情同意书;⑤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器(心、肝、肾等)官功能病变;② 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③ 切除手术前接受过放化疗;④ 伴有凝血功能障碍;⑤ 临床资料不完善。

1.2 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的64排128层螺旋CT机。电流为80 mA,电压为120 kV;层厚、重建层厚和重建间隔分别为5、1和5 mm;螺距1.35 mm,扫描速度为0.8 s。为提升检查的效果,检查前1 d叮嘱患者禁食8 h,禁饮6 h,在检查前口服1 L左右的温开水。检查操作:选择的对比剂为非离子造影剂碘佛醇,浓度为300 mgI/mL,静脉快速注射90 mL,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后26和60 s进行动脉、静脉扫描。影像学分析:获取到的数据上传至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工作站,并对多面重建分析进行分析。阅片工作交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出现意见不一时讨论达成一致。

1.3 观察级评估标准

1.3.1 淋巴结转移判定标准

符合①~③中至少2项,或满足④~⑤中任1项则判定为淋巴结转移[4]:① 短径≥6 mm;② 短径与长径的比值≥0.6;③ 门静脉≥70 HU;④多发淋巴结增大、融合;⑤ 淋巴结增大、强化。

1.3.2 淋巴结转移N分期[5]

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N3a和N3b期总共5期[5],N0~N3b期依次表示无淋巴结转移、≤2枚淋巴结转移、3~6枚淋巴结转移、7~15枚淋巴结转移、≥16枚淋巴结转移。

1.3.3 相关观察指标

分析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长短径和扫描参数情况。将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和N分期结果视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和N分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

82例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60例(73.17%),无淋巴结转移22例(26.83%)。术中总共取出淋巴结574枚,转移性淋巴结401枚(69.86%),非转移性淋巴结173枚(30.14%)(图1)。手术病理,N0期34例(41.46%),N1期8例(9.76%),N2期13例(15.86%),N3a期16例(19.51%),N3b期11例(13.41%)。

2.2 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长短径和扫描参数情况的比较

在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等情况方面,转移性淋巴结均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图1 淋巴结转移CT图像

表1 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长短径和扫描参数情况的比较

2.3 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全部82例患者中,64排螺旋CT诊断59例淋巴结转移,漏诊10例,误诊3例。23例淋巴结无转移,其中诊断正确13例。64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84.15%(69/82),特异度为81.25%(13/16),灵敏度为84.85%(56/66),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表2)。

2.4 64排螺旋CT扫描与手术病理N分期结果比较

CT诊断N0、N1、N2、N3a、N3b期准确率及总准确率分别为79.41%、75.00%、76.92%、81.25%、72.72%及78.05%(表3)。

表2 64排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

表3 64排螺旋CT扫描与手术病理N分期结果比较

3 讨 论

临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较为常见,5年生存率比较低,一般在30%左右,预后比较差,且与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6]。针对胃癌患者,术前对手术耐受情况进行评估,若耐受则通常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配合相关的放化疗、靶向治疗等,而这也是现阶段最有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术前全面、准确的诊断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7]。因此,基于提升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有效性考虑,必须在术前加强对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检查。胃癌转移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侵袭性过程,胃腔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相较于其他部分更加丰富,原发肿瘤细胞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能通过血管引流对远处的淋巴结造成侵犯,即形成淋巴结转移[8]。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胃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中,超过70%是通过淋巴结完成转移的[9]。目前,临床对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判定比较明确,并且通过TNM分期中的N分期对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分期,分为N0~N3期,其中N0期表示无转移。由于胃组织周围相当一部分的淋巴结比较特殊,表现为所在位置隐匿,同时体积比较小,导致诊断检查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常规性的触诊或活检有所局限,选择合理地诊断检查方法,用于对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否的判断,成为了胃癌诊治的关键[10]。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检查手段比较多,较为常见的有超声内镜、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T等。超声内镜检查通过发射超声波,对黏膜病变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检测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容易对患者造成创伤[11]。MR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进行检测,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扫描速度也比较快,对患者无辐射、无创伤,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进行操作,且所需的费用比较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2]。CT检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便捷、无创伤的优点,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胃癌临床TNM分期的判断,相较于常规CT检测,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13]。多层螺旋CT检测时,能够得到良好的组织对比,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地观察肿瘤黏膜情况,以淋巴结的大小、短径与长径的比值来作为依据,判定淋巴结的转移情况[1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64排螺旋CT检测后,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多层螺旋CT以淋巴结的大小、短径/长径来作为依据判定淋巴结转移这一观点。进一步对64排螺旋C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4.15%、81.25%和84.85%,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表明了64排螺旋CT检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检测的作用。在检测N分期的结果方面,N0期、N1期、N2期、N3a期、N3b期准确率及总准确率分别为79.41%、75.00%、76.92%、81.25%、72.72%及78.05%,不同N分期准确率比较稳定,相互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尽管多层螺旋CT检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比较理想,但是仔细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有研究[15]指出,多层螺旋CT在判断胃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中,受淋巴结直径的影响比较大,直径0.5 cm及以上的淋巴结判断准确率较高,而在检测直径0.5 cm以下的淋巴结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不高,因而检测准确率较低,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因此,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联合检测的方案。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检测中,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测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N分期的检测准确率较理想,但是也会受到淋巴结直径的影响,因而在检测时尽可能地联合其他检测方法,以此提升检测的价值,为诊治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转移性螺旋准确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