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2020-08-08周燕
周 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22)
前 言
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而言,合理的用药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前提,也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的首要条件。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便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继而出现多种并发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多的伤害。因此,在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取合理的用药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重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我院心内科中选取了82例住院患者,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2月。其中,有46名为男性患者,年龄在44-76岁之间,其余36名患者为女性,年龄在43-69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
1.2 方法
将常规的用药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应按照医院内相关规定,嘱咐患者按时吃药,并告知患者每一次服药的计量和每天的服药次数,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询问患者是否正常服药,观察患者服药期间身体状况,便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将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观察组。首先,由护士长与其他护理人员组建成一个专门的安全服药管理小组,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类型、用药时间、剂量、次数等进行详细记录,回顾以往心内科住院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针对患者在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告知患者服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药物治疗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科室内出现新的治疗药物后,由护士长组织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对新药物的说明书进行详细解说,明确该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出现其它异常反应,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安全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加强患者的重视,能够自觉遵医嘱进行服药。在对患者发放药物时,将药物服用时间、计量和次数向患者详细说明,严禁患者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用量。最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询问患者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而言,其记忆力逐渐衰退,很容易忘记用药剂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患者舒适度情况,将不同的药物分开摆放,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服用药物[1]。
1.3 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服药时间正确、服药计量准确、服药次数正确所对应的人数,记录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根据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出每组患者的掌握率。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当中,两组患者服药安全结果以及对药物只是的掌握情况作为计量资料,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单位用n、%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表1为两组患者服药安全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服药安全结果比较(n)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是心内科的一种常见的病症类型,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除了要采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措施外,还应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能够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服药时间正确的有38人,服药剂量准确的有40人、服药次数正确的有40人,明显高于对照组(32人、30人、25人),在患者服药期间,观察组有2人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5人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措施,患者能够自觉服用药物,并且在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明显下降[2]。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率为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72.15%),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模式下,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患者能够掌握更多药物知识,对自身疾病治疗过程有利更多的了解,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