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0-08-08周静
周 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精神分裂疾病是一种慢性可复发疾病,很多患者经过专业化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的社会意识,并正常回归生活。采取正常的治疗,能够控制患者身体机能,减少其精神分裂的恶习复发[1]。“团体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能够帮助帮助患者接触社会,并形成一定思维意识,相关研究表明,将“团体心理干预”运用到患者治疗中,能够帮助其恢复,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2018年4月-2018-9月精神病患者恢复期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无差异性(P>0.05)。其中试验组(n=30)纳入标准如下:①年龄在20-57岁,平均(36±1.9);②已经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且现病情稳定;③没有其他疾病,且需要药物治疗,智力低下;④已经得到家属签署治疗实验同意书。其中实验组(n=30)纳入标准如下:①年龄在26-60岁,平均(38±1.9);②已经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疾病,现病情稳定;③没有其他疾病,且需要药物治疗,智力低下;④已经得到家属签署治疗实验同意书。
1.2 方法
本次试验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定期(每周2次)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指导。
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化的药物治疗外(和对照组相同,个别患者用药人而异)。实验组中,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将其分为10人一组(共3组),每周2次,每次60min精神康复心心理咨询治疗[2]。具体治疗方式如下:在进行团体心理干预时候,应当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首先,每个小组自我介绍,互相了解对方,其次,在第二个是实施阶段,精神康复心理咨询师开始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让其消除消极情绪,同时,结合课程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3]。
1.3 观察指标
结合我院系《精神病患者护理出院指导手册》,本次实验结合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综合分数评估,分析患者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感、自我效能感、((GSES)、(SES)、(SSRS))综合结果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组治疗结束时患者 SES CSES SSRS 的分数比较 ()
2组治疗结束时患者 SES CSES SSRS 的分数比较 ()
对比干预前(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 SES GSES SSRS维度1 SSRS维度2 SSRS维度3 SSRS维度总分实验组 30 干预前 5.6±3.4 26±4 8.9±2.9 12.9±2.9 6±3 31±5干预后 25.6±3.6 24±3 8.9±2.6 14.6±3.2 7.3±2.0 31.6±3对照组 30 26.1±2.6 24±4 8.6±2.6 11.3±3.1 6.5±1.7 29.5±6
3 讨 论
结合两组患者 SES、CSES、SSRS分数比较,干预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其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恢复认知程度有明显提升,经过实验结果分析。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于患者人际关系敏感、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欠缺等问题能够有帮助,采取团体心理干预资料,改变患者纠正,对其建设心理分析体系,引导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在团体认知中,患者能够交换心里想法,减轻患病压力,在医生的专业化引导和治疗下,能够尽快恢复社会意识,提升自信心以及自尊感和自我感知度,可见,这种治疗方式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经过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症状有控制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社会认知,提升生活认知质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