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要点探讨
2020-08-08李剑秋
李剑秋
(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江苏 苏州 215200)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行动受阻、精神障碍、社交能力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加,以及学习的困扰和就业困难等,使得人们压力进一步增加。精神分裂症容易在青壮年中出现,在中老年中也时有发生。并且精神分裂症会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降低其自理能力,使其出现意外事故,并会严重影响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以减少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并让其家属能够正常的生活,因此,针对长期住院患者采用无陪护护理。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方案,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参考文献,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和无陪护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3)与采用无陪护护理的实验组(n=23)。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实验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2~72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且纳入患者均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无陪护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受精神症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不良现象,比如:患者情绪急剧波动导致出现攻击他人的情况以及独处时出现自伤、自杀情况,并且可能会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及临危不乱的应急措施处理能力,以便及时处理患者的突发情况,并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最好的护理,以降低意外发生率[1]。(2)加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患者由于精神混乱、心理失衡,常常导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因此,要求护士更加耐心、细致的护理患者,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帮助,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护士需要及时换洗患者衣物和床上用品,并保持病房干净、卫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加强用药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类药物,这些药物有可能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正确用药,防止病人出现误用以及过量等情况发生,以减少药物对患者的伤害,然后在用药后,护士需对患者细心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2]。(4)加强安全防护。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殊性,易发生自伤和攻击性行为,因此需要护士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意识,就需要护理人员仔细的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然后,医院需对病房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清除病房里的利器等,减少医院意外事故的发生。(5)强化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病房,缺乏与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容易造成心理孤僻和心理疾病,护士就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求,并且像亲人一般地对待患者,帮助患者,并鼓励患者积极生活,让患者发现自身价值。最后,护士安排一些适量的康复活动,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提高护理效果[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以SPSS 21.0软件包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意外发生率对比[n(%)]
3 结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极差,心理扭曲,易于攻击他人以及自伤等,因此,常会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并会严重影响其家属和周围人员的生活以及生命安全。研究显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危害性,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让患者在经过长期住院治疗后,恢复正常,并重返社会。精神分裂症治疗周期较长,因此需要长期住院,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并且容易出现烦躁和不配合情况,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在护理过程,护士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给予患者日常生活中耐心的帮助,而且护士需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加强意外风险的防护,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