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深化学生思维

2020-08-07陈凤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地理思维

陈凤飞

摘 要: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为了研究地球表面各类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而设置的。课堂提问是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的重要措施。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既可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思维的形成,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提问,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提问;思维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古已有之。实际上,教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带问号的句子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提问,并不是每一个提问都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课堂提问的设计,要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激趣式设疑,关注全体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天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兴趣就是教师设问的最好切入点。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趣味式问题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课堂的学习、讨论、交流中去,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中国气候》的学习,教师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短视频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待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各地食材和饮食习惯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带着疑问和兴奋走进课堂,学习热情高涨,而学完后问题的解决,也让学生获得了收获的喜悦。解决了食材的疑问,教师还可以接着设问:“气温的差异除了对食材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别的影响吗?”让学生讨论交流,学以致用,这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不再是简单枯燥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层递式设问,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均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目标才算达成。而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设计层次化的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中国的气候》中“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索。首先,学生在“中国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海口、武汉、北京、漠河四城市,分别读出它们一月和七月的气温,接着分别比较四地一月和七月的温差,这个环节所有的学生都会;其次,根据上面数据归纳我国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这个环节绝大部分学生也基本能完成;而原因的分析则属难点,教师展示图文资料“二至日太阳光照图”“二至日四地中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比较”“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等,设问:

①冬至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什么不同?这与四地哪个季节的气温有关?产生怎样的影响?

②夏至日: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什么不同?这与四地哪个季节的气温有关?产生怎样的影响?

③我国哪个季节的气温分布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如何影響?

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环节部分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中等生听完后能理解,学困生会有一定的理解困难。但通过对这些层递式问题串的思考、讨论、交流,全体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启发式提问,培养地理思维

任何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巧设启发性的地理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运用,指导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关联,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

在讲《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时,以“干旱”这一自然环境特征为主线,设计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①干旱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结合地图分析)

②干旱环境下,该区域的河流、植被有什么特点?(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分析)

③气候、河流、植被特点又会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

④该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这使得该区域的种植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和总结,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又理清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构建了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地理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提升。

四、开放式问题,关注终身发展

所谓开放式地理问题,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运用自身构建的地理知识体系以及认知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得出的答案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可以是前所未有的独特想法,这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答案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地理知识的探索总结中。同时,大多地理开放式问题针对的都是现实问题,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例如《自然灾害》这节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面临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能够为减灾防灾献计献策吗?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策略:有的建议运用北斗云等卫星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动向,并及时发布预警报告;有的建议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谁破坏谁治理,防止因人为原因导致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等;有的建议利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及时全面了解灾害发生情况,为救援尽可能快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有的建议建立防灾工程,研发新型建筑材料,提升建筑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住址,远离自然灾害多发区,等等。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告知作为未成年人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要量力而行,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设计追问,注重教学等待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因此,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在课堂提问时,往往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在学生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解答时,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至于学生是否矫正了自身的错误思维,是否理解正确答案,教师并没有做过多考虑,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构建知识、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题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展开连续追问,给学生展开进一步深入思考明确方向,学生顺着思路追踪下去,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的错误作答处展开追问。例如“与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这一问题,大多学生会回答“我国资源丰富,而日本资源匮乏”“我国面积大,日本领土狭小”等,教师马上追问:“资源丰富与否和海陆位置有必然的联系吗?”“岛国面积一定比临海国大吗?比如印度尼西亚和朝鲜。”“岛国资源一定匮乏,而临海国资源就一定丰富吗?”学生思考后发现了问题,但还是不能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再提示:“我国海陆兼备,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疆界线,日本呢?”“我国的‘一带一路是指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追问,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也真正理解了“海陆位置”的含义。

其次,教师要在学生做出不完整答案时展开追问。如“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学生基本能说出“落差大”这一结论,教师追问:“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一定丰富吗?”举例“从同一高度倒一杯水和倒一盆水的差异”,学生由此得知:水能资源是否丰富还与河流流量的大小有关。

最后,教师要在学生的正确作答处展开追问。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妨从肯定学生的正确结果转向肯定学生的正确思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实现知识的拓展迁移。如对区域地势特征的判断,在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后展开追问:“这种某部高某部低的特点,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吗?”“你对地势高低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判断区域地势特征的方法吗?”通过这一系列的追问,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以提升,解题思路得以形成。

六、学生互问互答,共同成长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的问题,还要给学生创设平台,促使学生展开互问互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下增长见識,拓展思维。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互问互答。如《地势和地形》,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归纳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每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如: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反映我国地形类型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人类活动会带来哪些利与弊?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什么?如何判断的?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经济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问题提出后,组内成员和别的小组成员可以互问互答,然后小组成员共同优化整理出最终的答案。教师作为参与者,对小组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分歧点做出及时解答,并检查督促小组学生做好问题的设计与解答,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展开互问互答。地理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需要记忆的内容也非常多。学生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展开地理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再比如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主要地形区,有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有的学生却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交流:你是如何记忆这个知识点的呢?这种记忆方法有谁用过?效果如何……通过充分的合作交流,学生会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加强自我反思与改进,进而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地理素养也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能够在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化身为一个艺术师,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艺术,优化问题的内容,让问题能真正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珍.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优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3).

[2]欧阳唯能.从“精彩的问”到“有效的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优化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初中地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