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及教学策略

2020-08-07曹艳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尺度要素意义

曹艳霞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区域地理要素位置的相关教学,对空间分布的教学不足,导致学生对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理解不够,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相关教学。简单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并就相应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区域地理要素;地理意义;教学策略

区域地理要素包含单一型与复合型两种,其中单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在地图上表示为点、线、面等形态。由于点状不存在空间分布一说,故而针对单一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讨论主要针对在地图上呈线状或面状的要素;而复合地理要素则是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将多个单一地理要素组合而成,通常在比例尺地图上呈面状,具有空间分布研究意义。

一、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概述

我们知道,在空间关系的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中,假设根据区域地理空间要素的几何特点排列形状加以划分,通常可以分成这几类。

第一,线状空间关系分布。也就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进而以线状形式进行排列。如,亚马孙的干支流,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就是以线状形态进行分布的。再如,长城与海岸线、气候界线与分水岭等均是以线状排列分布的。

第二,面状空间关系的分布。这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在几何特点中,从而以面状形式排列分布的,这一空间分布有很多。举例言之,区域湖沼,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气候带与地形区等。

第三,点状空间关系分布。这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继而以点状排列分布的。如,一个地区的居民点与海洋上群岛、通信发射塔等在区域之中均是以点状进行分布的。

第四,点面空间分布。这就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在几何特点上,以点面形状排列。如,分散在大规模油田中的采油井,沿海开放城市与平原上的居民点等。

第五,线面空间分布。也就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以线面形状分布。如,铁路线和路经省区,我国地形分布与季风界线和非季风区界线等。

第六,点线空间分布。这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以点线形状进行排列的。如,海岸线和沿海城市、铁路线和路经城市。再如,一条铁路线及其铁路线上的枢纽。

第七,面面空间分布。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从而以面面形状进行排列,该空间分布还可划分成镶嵌式面面分布。如,上东地区和十七个地市镶嵌分布;不一样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重叠形式的面面空间分布;温度带与干湿地区重叠分布。

第八,线线空间分布。就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最终以线线状进行排列。如,我国铁路网与苏北河网等。

第九,点线面空间分布。就是区域地理空间要素分布于几何特点上,进而通过点线面的形状进行排列。如,环太平洋火山和板块间的空间分布。

二、區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

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实际上是由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并且可以从空间尺度大小及空间状貌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空间尺度大小

顾名思义,空间尺度大小就是直接描述区域地理要素体量的地理意义表述方式,同时也能反映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地理要素空间尺度大小的描述并不严格,缺乏绝对的大小对比,通常只有相应的描述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得到有效体现。其中当该尺度较小时,风、水等外力在运动时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风与水的运动能被归纳为流体运动,那么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尺度越小,就越容易对流体速度造成影响。如,风在狭窄的山谷间运动时会产生狭管效应,与之对应的风速会明显变大,尤其是与平坦区域的风速相比更为明显,同时风的破坏力也会显著提升。再如,河流经过峡谷时流速同样会显著加快,这是因为空间尺度变小而导致要想在相同时间内保证流量相等,那么必然需要提升流速,相应的水流搬运能力也会有所增强。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自然地理中,在人文地理中也有所表现。如,空间尺度小会使得区域内人流、物流进行汇聚,从而形成交通要塞,如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等均是如此。而在空间尺度较大时,区域地理要素则能呈现出明显的环境调节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交通辐射范围,如三峡水库建成后导致周围地区气温下降且湿度加大;长大河流使得我国水运交通极为发达,而短小河流众多的日本水运却明显落后。

(二)空间状貌

区域地理要素空间状貌的地理意义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弯曲状况、指向方位、轮廓形状及空间格局等方面。线状空间或者面状空间边界区直情况即为空间弯曲状貌,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意义,尤其是对河道、海岸等而言,如弯曲河道会影响流速,同时抬高河床,导致洪水,而且弯曲处容易因为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等原因而导致弯曲不断扩大。空间状貌主要是针对非圆形的面状空间而言,主要表现为其指向不同而导致区域地理特征发生变化,如亚欧大陆因指向北极圈和热带,导致其温带范围极广。轮廓形状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影响聚集与分布,如条带状城市的内部联系较圆状城市弱。至于空间格局的地理意义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物质流、能量流、流通路径等。例如,在大量不同类型交通线的交汇位置更容易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三、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要想加强对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让学生在记忆位置这一要素的同时,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空间分布情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从枯燥的文字记忆中摆脱出来,借助更加清晰的空间概念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大小、形状、远近、方位等空间分布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通过对比的方式,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全球不同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促使学生将具体的空间图形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固有知识,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培养学生形实一体的地理思维

教师在地理教学时不但需要引导学生对地理空间的形态进行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所对应的地理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空间分布的内涵,准确记忆和灵活应用对应知识,否则通常只能停留在对区域形态的死记硬背上。尤其是在教材对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表现不足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形实一体的地理思维。例如,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教师借助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深入探讨陆地形状对洋流的具体影响,学生经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就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陆地形状对赤道逆流以及日本暖流等洋流形成的重要作用,还有其对天气和生物等的影响。在进行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清楚表示,区域地理空间会影响物质运动强度从而产生地理意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空间分布下的洋流变化,提升学生对空间分布地理意义的认知。

(三)运用地图空间结构,引导学生确定空间位置关系

学习高中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有着区域定位模糊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确定各个区域地理间的位置关系,此乃提高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教学效率的关键途径。一般条件下,在进行地理知识考核的过程中,会借助湖泊与河流、经纬网和政区图等展开背景方面的介绍,学生需要紧紧抓住这部分因素才可以采集到科学有效的信息,进而正确解答地理问题。可是,在该环节中,确定空间位置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若有效解决该问题,则需要教师在开展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教学阶段,合理运用地图。地图能够把地理知识直观且形象地展现出来,其中涵盖了区域地理要素复杂的结构与内容。通过合理运用地图,学生能够对多项地理事物与空间分布间的联系产生非常深的印象与认知,进而经过建立地图空间知识结构,便可以明确各区域地理知识。举例言之,在进行有关日本这一课区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亚洲与东亚地图等多个空间尺度地图,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地图空间知识结构,关注引导学生重视各个尺度的空间地图,有利于高中学生快速明晰亚洲与东亚在维度與天气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基于此,结合日本地图空间分布知识结构,有利于高中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针对某个地理分布展开类似性的迁移引导

某个区域地理中,各大要素由某一种关系构成的空间分布并非是唯一的,在不一样的层次的区域以及别的区域中,地理要素分布也存在类似的特点与成因。在高一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的区域地理要素很多,纯粹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根本掌握不了相关地理知识,所以,按照学生已经具备的图式持续向新的知识迁移,重新建立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能力是很关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阶段需要主动从各个角度对某一个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开展类似性迁移,以此提升学生空间迁移能力,提升教学成效。例如,教师教学三圈环流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因为最先学习了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也就是热力环流的构成,其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构成的小尺度范围内内流关系空间分布,然后学习了三圈环流是全球范围内构成的内流关系空间分布,所以,需要先学习热力环流空间分布进而加以类比迁移,如此才可以将学习的困难程度减小。要知道,不一样的区域地理空间要素构成的空间分布存在相似性,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准确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地理问题,如该种空间分布还出现在哪些区域等。

综上可知,区域地理要素中的空间分布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此加以重视,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完全满足新课标需求。教师应当对区域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地理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形实一体思维,促使学生深度理解这些地理意义,准确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彦顺.区域地理教学三要素:图解、体验和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5(1):96-101.

[2]李淑娟.浅谈区域地理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24):56-57.

[3]王凌宇.地理区域空间要素分布格局的视觉感知类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尺度要素意义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宇宙的尺度
9
室外雕塑的尺度